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李璟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骨架和最有力支撑,发展实体经济,制造业是重中之重。一直以来,中央和地方都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召开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通报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制造业工作情况,要求大型银行在实现今年制造业全部贷款、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的余额均明显高于上年的基础上,切实发挥头雁效应,坚持与实体经济共赢的发展方向,提升服务制造业的战略层级。 央行、银保监会等多部门密集部署多项政策,引导金融业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占比、发展直接融资、运用保险市场等一揽子措施渐次落地。在政策的引导下,大型商业银行、中小银行以及产业基金等多路资金正在加速流向制造业。 央地政策齐出助力制造业融资 经长江商报记者梳理,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已出台多项政策,引导金融业加大支持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力度。 早在2017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等5部门就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发展和完善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加快制造业领域融资租赁业务发展,支持制造业企业设备更新改造和产品销售。 今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召开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调整优化座谈会。会议强调,要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占比。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落实有扶有控差异化信贷政策。 上个月,国家发改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我国到2025年,要形成一批创新活跃、效益显著、质量卓越、带动效应突出的深度融合发展企业、平台和示范区。 地方层面也在积极推出系列举措化解相关问题。 今年10月,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保监局、北京证监局等部门联合制定出台《金融支持北京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思想指导、货币政策引导、组织体系建设、产品机制完善、直接融资发展、保险市场运用、外汇政策创新、部门协调保障等八个方面,提出25项具体意见。 1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金融支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服务方案》,明确15条政策举措,聚焦G60科创走廊产业和金融结合,重点支持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的科创企业与制造业企业,完善金融服务方式,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升金融服务创新水平,深入推进金融机构与科创产业对接、金融市场与企业成长路线对接、金融供给与国家创新战略对接、金融创新与市场需求对接。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孟玮在此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保障和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产业园区、企业开展融合发展试点,先行先试,探索形成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不同区域特色和行业特点的融合发展业态模式和路径。 银行信贷多路资金支持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召开的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上,明确要求大型银行在实现今年制造业全部贷款、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的余额均明显高于上年的基础上,要切实发挥“头雁效应”,坚持与实体经济共赢的发展方向,提升服务制造业的战略层级;要建立完善专项考核激励政策,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夯实金融服务制造业“愿贷、敢贷、会贷”长效工作机制,引领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大型商业银行在对制造业的金融支持上头雁效应显著。农业银行(601288,股吧)近期印发《关于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将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布局等标准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如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明显回升,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保持快速增长。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3%,比上年同期高5.2个百分点。 直接融资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13部门此前联合印发《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明确鼓励社会资本设立设计类产业基金,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日前,由财政部、中国中车(601766,股吧)、国开金融等20家机构发起的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登记设立,注册资本高达1472亿元。该基金将采取财务投资兼战略投资的综合投资策略,围绕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力装备等领域的成长期、成熟期企业开展投资。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金融机构支持制造业,仍存企业自身资质难达银行风控标准、直接融资占比较低等痛点,需要多部门积聚力量重点突破,建议进一步推动市场化机制,针对制造业实施差异化监管,拓宽资本市场支持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