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被看作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的标志。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起始于农村。对农村居民收入分配产生较大影响的制度变革主要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机制的变化、农村劳动力流动和乡镇企业发展等几个方面。然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农民收入分配差别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其程度有多大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陈宗胜教授基于天津和山东的调查数据和资料,考察了农村体制改革对农村居民收入差别的影响。 从农村体制改革的角度研究农村居民收入分配,主要是通过对农民家户收入来源的构成及其变动的影响来反映,也可以理解为通过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变革来体现。基于这一逻辑,陈宗胜教授分析了农村居民从不同收入来源即集体经营、家庭经营,以及劳动工资或资本经营中得到的收入的规模和变化,来考察其对收入差别的影响。这是体现我国农村体制改革对农村经济及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影响的一个很好的角度。因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打破了传统人民公社集体分工体制下农村居民的单一集体收入来源,通过强化农村家庭经营、发展乡镇企业以及农民外出打工,使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农户不仅获得了工资收入,而且积累了家庭及个人财产等,从而导致了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别的变动。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别的变动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上升到2013年的8896元,去除价格因素后年实际增幅达7.22%。天津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78.4元上升到2012年的14025.54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3.69%,在全国范围内属于发展较快的地区。与此同时,天津市农村居民内部的收入差别也发生深刻变化。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84年至2003年,收入差别不断扩大,基尼系数从0.1476上升到0.4036,年均上升5.44%,这与全国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2003年至2008年,农村内部收入差别不断拉大的趋势发生逆转,基尼系数从0.4036下降到0.3155,年均降低4.8%,步入陈宗胜教授提出的“公有经济倒U曲线”的下降区间。相较于全国,以人均GDP衡量的天津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天津农村人均纯收入也较高,2003年即达到4566.01元。目前全国农村也达到甚至超越这一水平。因此,天津农村内部收入差别的变动可能预示着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差别的变动方向。这意味着,至少从农村居民收入差别的角度来看,陈宗胜教授提出的“公有经济收入差别倒U理论”得到了验证。 农村体制改革对收入来源格局及分项收入差别的影响 为了能够较好地表现农村体制改革的影响,陈宗胜教授分析了天津和山东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结构及其变动情况。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各项不同来源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1)家庭经营收入从改革初期逐步上升到90年代的58%左右之后,又缓慢下降到2008年的38.47%。这反映了在改革之初由集体经营收入为主转变为家庭经营收入为主,然后又逐步转为以脱离家庭的企业经营为主的演变过程。(2)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总体上呈上升态势,说明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村居民增收的重要来源。(3)作为农村居民新形式收入来源的财产性收入比重从1995年的1.4%上升到2008年的3.24%。虽然所占比重仍然较小,但其增长速度引人注目。(4)转移性收入比重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由1995年的1.85%上升到2008年的5.03%,反映了政府对农民的支持和补助力度不断加强。 考察不同来源收入在拥有者中的分配情况,其反映的各种收入差别都比较大,基尼系数多在0.5以上,其中最低的工资性收入差别在0.40左右。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在有该种收入家户中的分配差别,都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变动过程。财产性收入差别近年来呈现上升的态势,说明我国农村中财产积累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山东省转移性收入的基尼系数是下降的,而天津市转移性收入差别总体是扩大的,可能是由于离退休金在高收入户中比较集中所致。 体制改革导致不同来源收入差别对居民总收入差别变动的影响 通过构成总体基尼系数组成部分的拟基尼系数,可以考察各项收入分配差别对总收入差别的影响。在天津及山东农村居民各项收入中,家庭经营收入差别的拟基尼系数大于总收入差别基尼系数,是扩大总收入差别的重要因素,因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特色的中国农村改革,虽然以基本生产资料土地按人口或按劳动力大致平均分配为起点,但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体制很快导致越来越明显的差异。财产性收入的拟基尼系数也远高出总收入的基尼系数,成为引起农村收入差别扩大的因素。 在我国目前条件下,财产性收入只能集中在少数较高收入者手中,贫困阶层根本没有能力获取。这也反映了财富积累的“马太效应”:先富起来的家庭,积累了财富,成为企业主和投资者,财产性收入在其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而致富人越来越富。非企业工资收入的拟基尼系数与总收入差别的关系是变化的,在2003年之前小于总收入的基尼系数,在这之后则大于总收入的基尼系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非企业收入的受众面较小,且越来越小。小于总收入差别的各项收入差别有:企业工资性收入有一个最小的集中率且总是小于总收入差别。天津农村居民转移收入的拟基尼系数较低,且小于总基尼系数,但有一定的波动性。 通过细致且严密的研究可以看出,农村体制改革对农村居民收入差别的影响效应是显著的。考察期内,天津农村居民收入差别持续变动的趋势正在按照预期发生逆转,步入陈宗胜教授提出的“公有经济收入差别倒U曲线”的下降区间。分配效应和结构效应都促使天津农村居民收入差别从2003年开始下降。为了继续发挥体制改革对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别缩小的作用,推动更加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的早日实现,陈宗胜教授建议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大力推进城镇化,积极扩大农村居民就业,关注和防止财产性收入差别扩大,改进和完善转移性收入的分配机制。 (本文节选自《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通论》第十七章,本书结构导图请见《新金融观察》微信公众号。南开大学李瑞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