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肇庆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上,肇庆市委副书记、市长吕玉印就《肇庆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讨论稿)》《肇庆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广州市推动“四个出新出彩”的行动方案(讨论稿)》作说明,提出肇庆将从四大方面助力广州推动“四个出新出彩”,以六大行动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近年来,随着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快向外溢出创新资源,肇庆在科技产业创新领域与广深两座超大城市已有密切接触。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以及广深“双核联动”重大历史机遇下,肇庆进一步在多个领域全面部署,在支持广深两地同时,借力广深“双引擎”加速走向珠江口。 从交通互联互通到交通直连直通 当前,随着轨道交通建设如火如荼,粤港澳大湾区由广州、深圳构成的交通“双枢纽”格局呼之欲出。今年2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到,要“加快构建以广州、深圳为枢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快速铁路等广东出省通道为骨干,连接泛珠三角区域和东盟国家的陆路国际大道。” 在广深连接大西南的陆路国际大道上,公路、轨道网络不断织密,使肇庆成为承东启西的重要交通节点。随着广州进一步提升枢纽门户功能,深圳强化连接和辐射大西南,肇庆持续强化陆路交通建设,推动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向直连直通加速提升,为广深交通“双枢纽”提供支持。 高速方面,肇庆提出与广州合力加快广佛肇高速广州石井段至肇庆大旺段建设,推动佛肇高速接入广州西环高速、广州至贵阳高速公路建设;推动便捷连接深圳的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加快肇庆至高明高速公路建设,争取肇庆至江门高速公路早日动工建设。 通过加快对接广深轨道交通网络,肇庆加快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一方面,肇庆提出配合广州建设世界级高铁枢纽,加快广湛高铁建设,推动柳肇广铁路前期工作,谋划推动肇庆东站至广州站和广州北站高铁、肇清从城轨建设,加快推动广佛肇城轨延伸至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另一方面,肇庆探索与深圳协同推进深南高铁、珠江肇高铁、深茂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已经开通的广肇高铁、广佛肇城轨、深肇高铁等,肇庆争取通过加密班次、降低票价,实现列车班次“公交化”。 作为“黄金水道”西江流入广东的第一站,肇庆也是珠江的上游,这为肇庆配合广州建设物流贸易中心提供了便利条件。肇庆提出积极与广州开展两地港口合作,争取把广州港(601228,股吧)南沙港区打造成肇庆最便捷的出海口;积极推动肇庆港口码头整合升级扩容,与广州共同谋划建设西江内河航运物流中心,打造大湾区江海联运和辐射大西南水运物流枢纽基地。 抢抓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的建设机遇,肇庆将规划建设肇庆空港经济区,学习借鉴深圳发展航空经济的经验,并争取广州参与建设该空港经济区,加强与深圳在航空物流、航空服务等领域合作。此外,肇庆还将加快谋划建设通用机场,推动建设航空小镇,力争成为深圳在大湾区西部的航空支点。 整合空、铁、水、公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肇庆谋划联手广州发展(600098,股吧)空港水陆联运物流,并通过加快推进肇庆新区综合保税区、肇庆四会保税物流中心(B型)落地建设,结合“保税+多式联运”的模式,建立与深圳四个综合物流保税区的对应联动关系。 从承接产业转移到承接创新溢出 珠三角的湾区经济特征正在显露:在资源配置和外溢功能上,科技型企业正在外溢,广州、深圳科技型企业,因用地、成本等因素正进行转移;在产业结构上,物流、文化旅游等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的占比不断提高。 承接广深两地的产业外溢和创新外溢,肇庆的优势在于,其不仅能够实现较低的企业发展成本,还能依托正在崛起的产业后发优势加速科技成果的落地孵化,并且大大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成本。由此,广深港澳研发孵化—肇庆加速、落地、集聚的创新协作、错位发展模式应运而生。 在肇庆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上,肇庆提出产业振兴以制造业振兴为首,这为广深肇三地的产业协作和创新对接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布局,肇庆首先将目光投向广州三大汽车产业集群,提出吸引广州汽车企业与肇庆联合建设肇庆(高要)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形成汽车产业配套,打造汽车服务贸易企业集群;其次,肇庆拥有良好的小五金产业基础,可加快承接广州五金产业溢出需求,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五金产销市场。 面向深圳,肇庆提出大力推动芯片、电子元件等电子通信行业的产业链配套合作,推动肇庆电子通信企业成为深圳重点企业高质量电子通信产品的供货渠道之一;积极承接深圳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行业的溢出产能;同时,吸引深圳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软件服务业等行业龙头企业参与肇庆数字经济发展。 立足广深两地在金融、文化创意领域的发展优势,肇庆提出借助广深资本市场服务肇庆的企业项目,合作开发培育IP及衍生品、虚拟主题公园,鼓励肇庆企业参与广深会展活动等。 各类科技平台是广深科技(000021,股吧)成果、科技产业在肇庆转化落地的重要载体。因应广深两地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的特点,肇庆鼓励和支持广深高校和科研院所及企业等在肇庆设立分支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企业技术中心,深化产学研合作。 而一批创新创业基地、孵化器、众创空间快速建成投用,则不断助力肇庆完善科技企业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力争成为广深科技企业异地孵化的首选地。 园区是肇庆与广州、深圳深化产业合作的主阵地。肇庆还提出与广州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肇庆)特别合作试验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肇庆)、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等园区;同时,争取支持深圳的政府、企业参与肇庆新区开发建设,并以肇庆高新区等一批园区为承接平台,为深圳产业延伸和扩张提供空间。 从增强城市能级到提升综合实力 近年来,肇庆大手笔大思路大格局谋划推动城市建设,推动新区崛起、府城复兴有新突破,以创文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着力构建对接大湾区一小时、广佛肇半小时、市域一小时“三大交通圈”,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宜乐宜游高品质新都市。 城市因人而兴。与广州、深圳超千万的人口规模相比,肇庆常住人口只有400多万,城市能级处于较低水平,但通过与广深强化交通对接、深化产业共建,肇庆可以抢抓广深人口外溢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成为肇庆打造高品质新都市的内在要求。 针对一线城市人口对高品质生活的共性追求,肇庆立足历史文化、生态和旅游资源优势,提出打造优质休闲康养生活圈,通过推进肇庆府城复兴项目、端州区房车营地、鼎湖区康养旅游基地等项目建设,力争成为广深两地居民在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内的休闲康养旅游目的地。 优质医疗卫生配套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肇庆提出要充分发挥广州高等医学院和高水平医院的医疗资源优势,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协作项目、建立医联体等模式,加强对肇庆卫生人才培养和重点专科建设,共同提升两地医疗服务水平;同步争取深圳优质医疗医学资源参与肇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广州有着全省最为集中的高校资源。肇庆谋划与广州深化教育领域合作,包括:鼓励两市高等院校、教研机构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领域开展合作;推进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规划建设工程;支持两地高校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畅通中高职办学渠道,联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高等职业教育基地;促进广州集团化办学模式在肇庆实施落地;建立广肇两地优秀人才交流互动机制等举措。 城市竞争力提升的一个标志是都市型经济的繁荣发展,目前肇庆的现代服务业仍较为薄弱,但凭借与广州同在广佛肇都市圈的区位优势,肇庆可以联手广州补齐这一短板。为此,肇庆将着手加强两地在会展、服务业、科技、金融、教育、大健康等多方面的合作,配合广州加快推进国际商贸、国际科技创新、国际文化、国际教育医疗“四个中心”和国际物流、国际金融“两个枢纽"建设。 广州是千年商都,肇庆是千年名郡,岭南文化发源于此。肇庆还提出与广州加强府城保护与复兴建设项目的对接合作,推动广肇在文化、体育竞技、文物保护、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等方面的广泛交流和合作,让肇庆元素为广州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门户增添光彩。 ■目标 打造蓝领高地 服务广深高新技术产业 随着肇庆不断强化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点对点的连接,主动承接广深产业外溢转移,持续提升城市能级,集聚人才也成为了肇庆亟须同步破解的课题。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学院教授安凡所认为,目前肇庆已经明确产业振兴以制造业为首,并规划打造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全力建设高水平制造新城,因此在优化人才结构方面,肇庆可以大力培育和引进技能型人才,重点吸引珠三角青年技术人才和粤西初级技能人才落户。 与此同时,在“十三五”规划中,广深两地都提出了自己的招才引智目标。其中,广州提出,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34%,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20万人;深圳则提出,到2020年,新增技能人才6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5%。 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和广深两地的人才需求,肇庆在与广深两地开展人力资源协作的思路上始终聚焦“蓝领”人才,借助广深的先进经验和丰富资源,完善自身的职教平台和体系,为本土和广深两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发展培养和输出高技能人才。 为此,肇庆着手加紧推动肇庆学院“申硕改大”,加快建设广东健康学院、广东华航航空学院、广东华商学院和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推进香港公开大学肇庆校区、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规划建设,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高等教育基地和技能人才高地。 因应产业发展趋势,肇庆提出全面提升技工教育办学水平,加强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增设现代家政、健康养老、人工智能、轨道交通等专业,加大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专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力度,实施“广东·肇庆工匠”“粤菜师傅·肇庆名厨”“南粤家政·肇庆管家”三大工程,打造“深圳制造+肇庆技工”的教育品牌基地。 面向广州,肇庆提出打造“广东·肇庆工匠”“粤菜师傅·肇庆名厨”“南粤家政·肇庆管家”三大工程,加强两市劳动力培训转移协作,推动职业院校和企业开展订单式对口培训;同时,通过积极争取广州专业技术人才输出先进经验,带动肇庆企业创新发展。 针对广深两地高层次人才集聚的特点,肇庆还提出建立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制度,为广肇两地人才流动提供便利;争取深圳高层次人才输出,学习深圳科技创新、运营管理等先进经验,服务肇庆产业转型升级。 对标广深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扫描二维码、刷身份证,来到肇庆市不动产登记专厅不到一分钟,美地集团有限公司开发部经理李建勋就拿到了自助打印的不动产权登记证书。“以前办理不动产登记要跑好几个部门,光是递交材料就要两三天,现在一天之内就能办结。” 同样感受到方便快捷的还有广东韦小宝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他说:“企业开办秒批、零收费,今年以来,公司已经完成了260家企业注册。” 得益于去年肇庆实施产业投资项目“双容双承诺”直接落地改革,广东(肇庆)万洋众创城成为该项改革的首批试点企业,工程建设周期因此缩短了3个月以上。 不动产登记“一个窗口”、一天办成;企业开办时间实现7天、3天、1天“三级跳”;“双容双承诺”促进项目“先建后验”、直接落地……近年来,肇庆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肇庆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上,正在形成的营商环境优势被确立为肇庆六大优势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交流协作日趋紧密,肇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实现与大湾区机制规划相互衔接是其参与大湾区建设的关键。全面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是推动“软联通”的核心抓手。通过对标广深,肇庆则能找到营商环境提升的空间所在。 对标广州,肇庆提出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全力打造高标准“数字政府”,推动肇庆政务服务平台集约化提升改造,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办事流程优化再造;对标广州打造“智慧政务”平台,推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优化;进一步优化企业准入准营、建筑许可、不动产登记等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努力降低营商成本。 此外,肇庆还将对标广州建立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广州共同探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执法机制对接;在破产制度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市场监管、新型市场监督机制建设等方面,不断强化营商环境体制机制建设。 借鉴深圳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先进经验,肇庆除了会继续完善“数字政府”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还将试行深圳优化贸易投资环境、产业发展环境、人才发展环境、政务环境、绿色发展环境、法治环境等营商环境的部分政策措施。 ■行动 四大方面支持广州“四个出新出彩” 通过助力广州提升枢纽门户功能,提升经济中心功能,提升科技创新功能,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来支持广州综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 通过配合广州打响文化品牌,合作培育文化创业产业,加强府城保护与复兴建设项目的对接合作来支持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通过支持广州现代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积极开展优质生活圈合作,加强健康服务业合作,深化医疗领域合作,深化教育领域合作,为两地培育专业技术人才,配合广州金融产业发展来支持广州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 通过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强化营商环境体制机制建设来对接广州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 六大行动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一是加强交通设施的直连直通,努力成为深圳连接和辐射大西南的通道,分为加快对接深圳轨道交通网、积极完善高速公路网、着力提升通勤便利度、积极开展港口物流合作、争取推动综合物流保税区合作、争取开展航空经济合作等内容。 二是增强承载产业溢出的能力,努力成为深圳科技产业创新发展的腹地,分为争取深圳科技成果和科技产业在肇庆转化落地、加强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积极参与深圳产业链配套分工、推动两地园区合作和产业共建、积极配合深圳金融业做大做强、加强数字经济合作、参与文化创意产业联动发展、探索互惠共享机制等内容。 三是加大各类技能人才基地建设和培养力度,努力成为深圳技能型人才供给地,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 四是提高绿色农副产品供应保障能力,努力成为深圳安全食品的可靠供应地,为深圳持续提供优质、安全的绿色农副产品。 五是积极建设高品质新都市,努力成为深圳居民的休闲目的地,分为打造优质休闲康养生活圈、加强社会事业合作、开展区域环境保护合作等内容。 六是积极建设营商环境新高地,努力成为深圳经验的试行地,争取试行深圳优化营商环境的部分政策措施。 南方日报记者 林洛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