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国内 国际 财经 产经 外汇 理财 原油 股票 期货 现货 基金 保险 银行 科技 教育 健康 公益 数码 商讯 图片新闻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股票 正文
货币政策不宜大幅宽松
2014-08-28       来源:心泉      编辑: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连平

  鉴于我国的货币存量较大,未来一个时期货币政策将持续担负降杠杆的任务,似不宜大幅宽松。在中性货币政策尤其是存款准备金率处在历史次高位的环境下,迅速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很容易在短期内出现市场存款和贷款利率双升的局面,从而对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带来向上压力。

货币政策不宜大幅宽松。

  一、存款市场供求关系趋势性偏紧:存款利率市场化推进的制约因素

  存款利率市场化是下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内容,但却偏偏遇上了存款市场供求关系趋势性偏紧的格局。存款利率市场化04年后八年内一直没有举动, 2012年上浮10%之后,存款市场利率马上上浮到顶,说明当时的存款供求关系偏紧。相比2012年,我认为目前的状况似乎更为严峻。

  2013以来,贷款的增速和存款的增速差距开始扩大,存款增速明显慢于贷款。2013年6月末存款增速为14.3%,12月末降为13.8%。2014年6月末进一步降至12.6%,7月末更降至10.9%。而同期人民币贷款的增速相应为14.2%、14.1%、14%和13.4%。2014年7月贷款数据有些异动,8月后应该回归相对正常的增速。

  以上这组数据清晰地表明,在贷款增速相对平稳的同时,存款增速则在持续快速下滑。这还只是从央行的统计数据来看的,还有必要撇开统计数字来看实际情况。官方的统计数据是时点数,即月末、季末的数据。贷款数据基本上是实在的,但存款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冲时点的影响。不少金融机构月末存款大增,月初大量减少。这是银行的存款吗?在这个时间点上反映在银行账上是存款,但在另外较多的时间里,这些资金却成为同业存款。

  这就是说总有一块资金总在一般性存款和同业存款之间来回的流动。据估算,目前近14万亿银行理财产品中的大约三分之一即属于这类资金。而且这个滚动的雪球似乎是越来越大。这说明当下市场存款供求关系是越来越紧。在制度框架不变的情况下,若此时把113万亿存款利率全部放开,市场竞争就会迅速发展,甚至于白热化。哪家银行提供的利率比较高自然会吸引存款,激烈竞争之下市场定价就迅速上升。

  而存款利率大幅抬高后必然给贷款利率带来上升压力。而贷款需求在中国具有明显的刚性,在银行负债成本大幅上升的推动下贷款利率通常也会上升,从而将其影响波及到实体经济。

  从当前总体运行趋势来看,一般性存款的增速未来还有继续下降的可能。究其原因,我认为来自市场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金融产品创新。突出的表现是市场推出大量收益率明显高于银行存款的理财产品,持续分流了银行的存款。如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通常在4%以上,而一年期存款利率则只有3%多一点。企业、个人大额存单的推出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理财产品有替代作用,但也难以从跟本上改变市场分流银行存款的趋势。

  二是互联网金融风起云涌。市场运用互联网工具和大数据工具开发软件,目标都盯着银行的存款。很多产品创新其实都是截流银行存款尤其是活期存款。活期存款是银行不可多得的负债,成本很低,利率只有0.35%。而所谓的创新是用一个软件将资金聚集起来开展投资,通常只有3%以上的回报,又没有一点风险,存款人何乐而不为呢?

  目前,包括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甚至银联都在开发诸如此类的产品。事实上,长期以来,银行活期存款利率与投资产品的利率差距始终存在,只是没有合适的手段来实现资金的转移,而互联网手段使之终于成为现实。目前,这一势头正盛。

  首当其冲是活期存款,同时也会持续影响定期存款。2006年末单位存款包括企业和事业单位,即除了居民、个人以外的存款,活期占比是66%,2013年底已降到38%;相反的,定期占比则由33%上升到了61%。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结构变化。这对银行意味着什么?有人说是存款定期化趋势加强了。我认为,与其说如此,不如说是活期存款增速持续低于定期存款。

  2012年至2014年6月末,私人部门定期存款年均增速达到15.52%,而同期同类的活期存款平均增速仅为7.87%。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存款增速尤其是活期存款的增速未来将进一步放慢。在相关监管制度不变的情况下,未来存款市场供求关系仍将趋势性偏紧。

  据测算,如果短期内迅速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银行息差将会收窄100个基点左右;考虑到成本的刚性,至少会削减银行利润70%以上,加上拨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存款利率市场化迅速完成将给银行带来巨大压力,甚至引起较大的市场动荡。而这种压力也会通过贷款市场偏紧的供求关系传导到实体经济,显然这条路是不可取的。在相关制度安排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存款供求关系紧张和银行负债成本迅速上升将会制约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

  除了上述市场因素之外,还有两项重要的制度性安排也实质性地影响了存款市场的供求关系,即存贷比考核和存款准备金率。在贷款刚性增长、存款增速持续放缓而市场资金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存贷比考核使得银行对存款这类负债存在着较大的需求,有时甚至是饥渴,从而推高存款价格;存款准备金率高企则导致银行吸收存款的实际效果明显减弱,从而使得银行持续存在进一步吸收存款的冲动。

  二、审视存贷比考核机制和存款准备金率

  当前,存款利率市场化推进受到了存款市场供求关系的制约。而金融创新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从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和顺利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角度出发,当前有必要针对性地实施改革创新和政策调整。这里主要涉及两方面问题。

  一是货币政策问题。鉴于我国的货币存量较大,未来一个时期货币政策将持续担负降杠杆的任务,似不宜大幅宽松。在中性货币政策尤其是存款准备金率处在历史次高位的环境下,迅速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很容易在短期内出现市场存款和贷款利率双升的局面,从而对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带来向上压力。这一点去年似乎已经感受到了。

  去年货币政策总体上是稳中偏紧,6月份市场利率波动很大,下半年整个利率水平也都偏高。今年政策已有所调整,货币乘数随之明显提高,货币市场利率水平明显下降。但即便如此,目前还很难说已经形成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迅速推进所需要的比较理想的货币环境。

  这方面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两难。一方面,存款利率市场化需要相对宽松一些的货币环境;另一方面,从降杠杆和控风险要求出发,货币政策又不宜过于宽松。无论如何,当前这样的政策环境对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制约。

  作为影响货币乘数的重要工具,存款准备金率持续处在较高水平,直接对存款市场供求关系带来收紧的压力。如果说在过去外汇占款大幅增长、存款市场供求关系十分宽松的条件下,实施高水平的存款准备金率十分有必要的话;那么在今天,在外汇占款和存款增速明显放缓的新态势下,重新审视高企的存款准备金率,针对性地合理调降该率也应该是有必要的。

  当前首先需要权衡的问题是,中长期宏观调控目标与利率市场化的合理进程,孰重孰先?未来的选择抑或是逐步调降存款准备金率,同时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抑或是暂时维持存款准备金率不变,适当放缓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抑或是暂时维持较高水平的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具有替代功能的存贷比考核,同时加快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即使是逐步调降存款准备金率,其主要目标不是为了避免经济加快下行,而更多的是从整个改革需要的角度去考量。

  二是存贷比监管问题。如果放到整个利率市场化大的框架来看的话,可以这样认为,存贷比监管方式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利率市场化推进的障碍。前已述及,存贷比监管是当下存款供求关系偏紧乃至于利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问题的实质是利率市场化与传统监管方式之间的存在矛盾。按照存贷比的管理要求,银行放贷款要达到75%的存贷比,而信贷增长是有刚性的。

  国务院今年上半年多次提出,货币信贷要保持合理的增长,实体经济也希望银行能加快信贷投放。与此同时,银行业也愿意发放贷款来获取收益,因为毕竟息差还是银行的重要盈利来源。而事实上地方政府和各类企业融资需求依然不小,中国贷款的需求刚性程度是很高的。这种情况下要能够保持信贷的投放,存款必须要达到存贷比的要求。

  但与此同时,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金融创新和互联网金融已迅速发展势头正旺,存款增长却在持续放缓。在存贷比考核下,银行存款必然稀缺,其利率之高就在所难免。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存贷比犹如是一道大坝,尽管上游水源充沛,但经其截流之后,下游水位偏低,水变得珍贵。如果没有这道坝或者筑得低些,则下游水势会充裕或合理。

  不仅如此,还应看到利率市场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使得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应能通过市场的价格传导到各个方面。在中国现有的条件下,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还是非常重要的。从增量来看只有50%多一点;但从存量来看,依然在80%以上。由于存贷比监管的存在,货币市场利率调整影响到银行体系就不会那么顺畅。

  从今年的情况看,按理说货币市场流动性宽裕了,利率相对走低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应该下来。但因为存贷比的存在导致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居高难下。我国商业银行负债成本跟西方国家不一样。西方国家没有存贷比,市场上货币资金的成本差不多就是银行的负债成本。而中资银行的成本则在很大程度受存贷比考核下一般性存款价格的影响。

  由于近年来一般性存款增速逐步放缓,贷款增长又有一定刚性,存贷比考核要求银行必须保证存款达到一定的增速,这就推高了负债成本。正因为如此,货币市场利率调整了,但不见得就一定影响到银行体系的存贷款利率,从而使货币政策的效应打上折扣。这对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是不利的,甚至有可能最终扭曲其成效。

  合理优化存贷比管理很有必要。6月30日,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此次调整中效果比较明显的是币种口径计算调整和“商业银行发行的剩余期限不少于一年,且债权人无权要求银行提前偿付的其他各类债券所对应的贷款”这两项。就前者而言,目前本外币合计的存贷比和人民币的存贷比分别为72.2%和69.7%。因此,调整币种结算口径会降低银行体系总体存贷比约2.5个百分点。

  对后者来说,可能主要是商业银行发行的次级债券,粗略估算目前符合上述条件的存量次级债券约6000多亿,若这些债券对应的贷款全部从分子扣除,则会降低银行体系总体存贷比不到1个百分点。因此,粗略测算,此次调整会降低行业总体存贷比约3.5-4个百分点,对促进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有一定积极作用,特别是有助于缓解那些存款增长压力非常大的银行的存贷比压力。

  然而,银行存款增长放慢、负债结构多元化是个大趋势。如果此次调整的实际运行情况不理想,下一步可以考虑将稳定性较好、非结算类、固定期限的同业存款纳入存款总额来计算存贷比。截至2014年4月末,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和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两项加总约为22万亿元,保守估计其中的稳定性较好的同业存款约占一半、即11万亿左右,占全部一般性存款比例约为10%。

  初步估算,若将这些稳定较好的同业存款纳入存贷比分母,可能会导致存贷比下降6个百分点左右。这对缓解行业存款瓶颈、增强银行信贷投放能力的作用较为明显。从长远看,可以考虑修改商业银行法,取消这一监管规定。如果取消了存贷比或者大幅调整口径扩大分母,考虑到两者之间的替代效应,暂时可以不必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本文作者介绍: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和理事。)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栏目排行
  1. PhotonPay光子易重磅上线SHEI
  2. PhotonPay光子易重磅上线SHEI
  3. 广域铭岛推动新能源电池制造行业创新蝶变
  4. 杉杉商业集团董事长郑学明被控涉嫌伪证罪,
  5. 2024国企改革创新交流会:发展新质生产
  6. 北京奔驰启动零碳综合创新示范项目,新质赋
  7. 北京人寿坚守“保险+康养”双轮驱动战略
  8. 工行北京安华支行走进社区开展敬老助老系列
  9. 微笑如清风拂面,服务若河泽万物 ——工行
  10. 爱心救助,温暖守护 --工行北京花园北路
     栏目推荐
工行镇江扬中支行营业室积极开展反诈系列活动
雪尼尔家纺品牌创始人沈俊参加南通科技型企业专
奥克斯电能全球布局见成效,11月中标金额超5
周大生腕美·莫奈花园&炽热梵高系列圣诞新品浪
周大生腕美·莫奈花园&炽热梵高系列圣诞新品浪
周大生腕美推出圣诞限定新品,陪伴度过温暖圣诞
“租赁经济”升温,人人租“以租代买”受青睐
时尚品牌们的 “必争之地”,秀场正在发生什么
新城控股集团台州黄岩吾悦广场吾悦福栗节:欢乐
新城控股集团台州黄岩吾悦广场吾悦福栗节年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