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全部报告,点击麒麟风险网,或关注微信公共订阅号
尽管财经媒体一片阴郁的调子,但央行貌似很淡定,本周市场操作按常规流程来:
央行有意维稳月底资金面
在月末、新股IPO等因素对资金面的冲击下,今日央行维持正回购的低量规模。据交易员透露,今日央行仅开展100亿14天正回购,与上周四持平,利率也继续持平于3.70%。今日正回购继续维持本轮正回购以来的最低规模,显示央行有意维稳月末资金面的意图。国泰君安研究所债券团队今日指出,短期受IPO密集发行和月末因素影响,流动性紧平衡,跨月资金需求增多,资金面波动性显著上升。“从历史数据来看,GC007在新股集中发行的2周内大幅上行近200bp至6%-6.5%的高位,当然考虑到打新冲击对于银行间资金面的波动远小于交易所,一般银行间利率上行40bp左右至4.3%-4.4%。”国泰君安指出。从周一表现来看,银行间资金面相对平稳,较前两周的紧张状态略有缓解。申银万国研究所今日指出,但本周IPO启动对资金面依然不利,交易所资金周一已经出现大幅上行,周中,银行间隔夜、7天资金变化值得关注,而从6、7月两次IPO情况来看银行间资金剧烈波动概率不大,且央行可能借助本周公开市场到期量较多而做适当投放,但总体压力仍存。
旁白:看见没有?正常路数,没见央行有什么特别举动。央行应该是最早掌握全国信贷数据的机构,如果事态严重,貌似不会如此淡定。当然了,按既定方针打点滴式样的放水,是应有之义,看看下面:
北京地区首套房贷利率悄然松动
近期,随着各地房地产政策的松绑,北京地区首套房贷款利率也悄然松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了多家国有银行、股份银行获悉,自8月中旬起,多家银行北京分行陆续下调首套房贷款利率至基准利率的9.5折,更有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汇丰银行等,重现9折利率优惠。
旁白:北京可是全国楼市风向标,想必各大银行遭遇到央行的“窗口指导”,不得不如此尔。因为形势已经很逼人了,敢放松房贷,除了上面逼迫之外,貌似没有其他理由来解释,关于这个,你看看下面这条资讯:
7月北京房租滞涨
受高校学生毕业因素影响,7月、8月往往为租赁高峰期,但北京房租未见明显上涨。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北京住房租金同比上涨1.1%,低于前7个月的平均涨幅0.7个百分点。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说,虽然目前已经进入租赁高峰期,但前几年北京房租涨幅过高,市场已被透支,继续上涨乏力。同时,物价平稳,也难以成为房东抬升租金的动力。与往年相比,今年租房市场一个显著变化是租售房源增多。由于住宅买卖相对往年有所降温,许多业主将房源转售为租。据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统计,7月份市场租赁房源环比增长了26.1%,同比大幅增长94.1%。租赁供需矛盾相对缓和,也抑制了房租上扬。张大伟分析认为,受以上因素影响,今年毕业生集中租房对租金价格的影响将远远小于往年,未来房租涨幅空间不大。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则预计,暑期租赁旺季在8月中旬左右逐步降温,北京房屋租赁市场进入平稳期。
旁白:房租,其实才是房价第一指标。房租涨幅停滞,基本说明该区域房屋供需基本平衡,基本面依旧不支持房价继续高涨,投机需求可能逆转。这种情势下,银行敢放松房贷的,真没几个。关键是房地产衰退引发的一连串地雷,现在开始爆响:
银行钢贷坏账进入爆发期
虽然目前对于资产质量恶化的钢贸贷款的规模难有确切的统计,但是银行与钢贸企业就贷款展开的诉讼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观摩窗口。本报记者根据上海法院网相关公告进行统计,从8月20日-9月20日的一个月时间里,共计有约300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已经或正在等待开庭,21家银行坐上了原告席,其中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乃至村镇银行和外资行6类银行。记者注意到,在上述约300起诉讼中,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是“重灾区”。某国有大行和某股份制银行上述时间段内单个工作日的日均诉讼均为3起,而16家上市银行中的绝大多数都卷入了上述诉讼中。其中,村镇银行也被卷入,尤其令人意外,但这也恰恰说明部分村镇银行对于经营定位并没有考虑那么清楚。从数据对比来看,今年一季度,上海法院网开庭公告显示的与钢贸贷款有关的诉讼量大致在每月一百二、三十起,也就是说,目前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较一季度明显增多。换句话说,虽然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发酵,但是钢贸行业的资产质量很可能仍处于风险暴露期,尚未呈现出明确的拐点。来自官方的数据似乎也印证了上述判断。银监会日前公布的二季度监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6944亿元,较一季度末增加483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08%,较一季度末上升0.04个百分点。
旁白:钢贸坏账,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不是什么天大的事情。中国银行业本钱厚,扛得住。问题是监管部门一个劲的催逼银行业继续倾斜房地产行业,这事,就大事不妙了。因为这是给未来制造坏账。不过现在好在对于地方债这块,口子开始扎紧了:
地方债只能用于地方公益性支出
昨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四审预算法修正案(草案),提出地方政府举借的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这是三审“开闸”地方债后,对地方债首度提出的具体要求。同时,四审稿限制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用途,“地方政府举借的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并要求国务院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应急处臵机制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历经三届人大,十年修法,预算法修正案草案很可能将于本周末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这意味着,在实施20周年之际,预算法或将迎来“新生”。被认为是腐败温床的“小金库”经过多轮清理仍然普遍存在于一些党政机关之中,近期有媒体曝光一省会城市的科级单位就私开了11个账户,将近10亿元收入公款私存。据了解,“小金库”的形成就源于现行的预算法未将政府全部收入纳入预算之中,让体外循环的财政资金有了可乘之机。“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政府的全部收入应当上缴国家金库,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占用、挪用或者拖欠。”“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按照预算执行,不得虚假列支。”……相对于现行预算法,四审稿中的这些表述让人眼前一亮。
旁白:不是说,地方政府财政从此被捆住手脚,从此不能动弹。当然不会这样,地方政府肯定有招绕过去。但预算法修正案,对于阳光财政算是一个开始,地方领导今后想在财政上再动手段,难度成本上升不少。这严格上说,是习李新政的“铲豪强”政策套餐的组成部分。而“灭寡头”这块,行动也不含糊:
国企三类改革意见即将出台
记者25日获悉,国资委有望近期发布国有企业改革的三类框架型指导意见,即混合所有制改革指导意见、组建国有资产投资公司指导意见、董事会三项职权改革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将给出具体范围、原则和操作方式,首批6家试点中央企业将根据指导意见制定企业的改革落实方案。7月,6家中央企业纳入开展“四项改革”的首批试点。其中,中国医药、中国建材入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中粮、国开投入围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中国节能环保、中国建材、新兴际华和中国医药4家集团入围中央企业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试点。由于国资委尚未发布国企改革框架性指导意见,目前一些试点企业仍在制定改革方案,其改革进展慢于市场预期。中国证券记者25日致电首批试点的几家企业,中国建材集团称,目前正在按照国资委要求制定试点方案,待上报国资委审核批准后具体实施。中粮集团相关人士也表示,改革方案正在制定中,但需要等国资委发布相关指导意见并集合企业具体情况后才能确定方案。中国节能相关人士表示,目前还没有成型的方案,需要等待国资委发布试点改革意见,根据意见提出的具体范围和原则,企业再制定落实方案。
旁白:其实大家都是看央企改革方案内容如何,至于地方国企,该卖就卖,能卖多少就多少吧。而央企改制,现在看来,也并非全部一改了之,有些顾忌还是要被中央政府掌握在手心里:
央企领导薪酬不会一刀切
本报记者获悉,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的《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包括“完善制度,调整结构,加强监管,调节水平,规范待遇”五方面内容。“方案从没有提出要一刀切,不是所有人的薪酬都会往下砍,也不可能都降到30%。如果央企负责人是没有行政级别的职业经理人不会受到这个政策的影响,市场是什么价格就应该给他们什么价格”,上述人士说。此次央企主要负责人薪酬改革方案与去年年初公布《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精神一致,也可以看做是前述文件的配套改革方案之一。《若干意见》提出,建立与企业领导人分类管理相适应、选任方式相匹配的企业高管人员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综合考虑当期业绩和持续发展,建立健全根据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的制度。《若干意见》还特别强调,对行政任命的国有企业高管人员薪酬水平实行限高,推广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上述人士说,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是这次央企主要负责人薪酬改革的方向之一,“改革的目的是要改那些不合理的收入,而不是削减合理薪酬,最终建立一种新的机制”。据本报记者此前的报道,这次《方案》的主体被明确为“中央管理企业”。这说明,此次薪酬待遇制度改革的范围不仅仅包括了国资委监管的113家央企,还扩展到各部委管辖20余家金融企业以及中央部门(单位)管理的100多家非金融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型企业。
旁白:大家用心看看就明白,央企领导待遇分成两类,本身就预示着后面的改革,不会一刀切都推向市场。有些央企,一定还是“官督商办”模式,否则大领导不放心。这部分领导,一定有相应的行政级别。其他的,一脚踢给市场,自己折腾去吧。好在国际国内大环境,还给他们机会:
美国劳工部:真实失业率可能接近10%
拥护优待工人政策的知名经济学家HeidiShierholz,近日被任命为美国劳工部首席经济学家,正是由她负责研究指标背后所隐藏的事情。她表示持续降低的失业率实际上使人们低估了失业问题的严重性,因为2008年经济衰退后消失的600万工人并没有计算在内。大多数人都熟悉失业率,它显示了美国人多少人找的到工作,多少人找不到。但它不包括那些已经停止找工作,完全离开了劳动力市场的人。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处于就业年龄的人放弃寻找工作,就很难制定政策解决这个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美国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在1999年达到顶峰的67.1%,但是之后一直在下降,现在为62.9%。为什么这个数字在减少,一方面有人口统计学的原因——比如婴儿潮一代到达退休年龄。另一方面社会趋势也产生了影响,比如越来越多的人花更多的时间追求高等教育。但这些变化并不能完全解释正在发生的事情。Shierholz的研究显示,退出劳动力市场最大的群体是25-54岁之间的男性,换句话说,应是正处于工作生涯巅峰的人口。她的研究方法很简单。首先,她拿到了美国劳工部在经济繁荣顶峰的2007年作出的预测,该预测假定就业市场保持健康,在未来十年有多少人会退出劳动力市场。然后她把这些数据与实际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进行对比。她得出了如下结论:不是潜在的工人缺乏可用的工作技能,而是市场根本没有足够的工人需求,尤其是在公共部门,几年来持续削减就业岗位。
每日综述:大家务必注意一点,那就是美联储现在加息紧缩货币的依据,就是失业率。好了,现在美国劳工部的经济学家出示官方提示——真实失业率可能接近10%。OK,那紧缩什么?这可是劳工部的官方意见哦。美联储和华盛顿的政客们从来都不愿意加息紧缩货币。为何?没必要啊,资本泡沫盛宴继续开,大家都很乐呵,你端走鸡尾酒,谁高兴?再说通胀形势这么温和。干嘛给自己找事?全球信用系统的核心不紧缩货币,大家日子还有得过。中国经济或许跟着也沾点光,起码制度改革措施落定到位,能有一个缓冲气垫。
0
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