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将于下周发布2019年全年宏观经济数据,包括GDP增速、工业、消费、投资等经济指标。
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将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将迈上1万美元的台阶。
机构及专家预计,2019年全年GDP将实现6%~6.5%的预期增长目标,四季度经济运行短期有弱势企稳迹象。但促进经济回暖因素与经济下行压力仍处相互角力之中,应继续着力落实好实现“六稳”的各项政策措施,尽快加强经济回稳向好的基础。
GDP增速预期目标将实现
去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将2019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6%~6.5%,主要预期目标体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发展实际,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
2019年中国经济在国内外不确定性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下稳中求进,抵御了各种风险,但同时也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体制性、结构性方面的问题。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2019年全年GDP增速6.1%,在各项稳增长措施边际加码的刺激下,2019年四季度经济运行短期有弱势企稳迹象。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布2019年四季度“中国经济学人热点调研”结果,认为2019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向好,外贸和就业形势稳中有进,通胀压力有所缓和,预判全年经济增速为6.2%。
国务院参事夏斌1月4日在2020年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则表示,无需过度探讨中国GDP增速的具体数字问题,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仍在。强调稳经济,绝不能只是简单局限于货币财政的总量政策,而必须同时实行结构性改革政策,加快健全各项社会兜底的政策改革,精确精准拆弹,逐步暴露和释放金融风险,这样才能使中国经济和社会真正能够行稳而致远。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稳中求进是经济发展的大原则,也是经济顺利转型的基础和保障,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经济和社会的“双稳”尤为重要。未来经济稳中向好,更多地体现在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王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我国新旧动能转换仍在进行中,转型升级仍处关键时刻,2020年中国经济仍有一定的下行压力,需求不足的情况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期,未来经济增速下行趋势暂时难以彻底扭转,缓慢下行仍是主基调,但不会显著失速,经济增长的上下空间均相对有限,预计2020年经济增长将会落在5.8%~6.0%的中速增长区间。
“2020年的GDP增长目标很有可能是最后一次由官方提出和发布,未来可逐步转向由研究机构和智库提出,并定期进行调整,以引导社会预期。”王军说。
进出口增速进一步回升
当前,从各项数据来看,逆周期调控措施发挥了积极成效,经济企稳迹象进一步显现。消费在稳增长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消费升级和消费潜力在2020年还将保持向好势头。基础设施投资回升,房地产投资相对稳定。
从先行指标来看,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已连续两月重回荣枯线以上。
从全年制造业PMI走势来看,2019年经济运行相对稳健,年内经济有所波动,但下半年缓中趋稳态势逐渐显现,年底指数有所回升,实现良好收官。指数变化显示,经济运行虽然仍有下行压力,但积极因素持续累积、逐渐显现,平稳发展的基础不断增强,经济韧性较好,抵御风险能力增强,为2020年经济平稳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此前撰文分析,12月份PMI指数与上月持平,维持在荣枯线以上,表明经济趋稳迹象继续保持。由于目前处于岁末年初,企业普遍存在完成今年任务和规划来年生产目标之际;PMI指数中各项指标涨跌互现,表明促进经济回暖因素与经济下行压力仍处相互角力之中,应继续着力落实好实现“六稳”的各项政策措施,尽快加强经济回稳向好的基础。
从进出口数据看,以人民币计,2019年11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8%,扭转了自9月以来连续两个月的同比下降态势。前11个月,中国外贸总值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增长4.5%;进口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贸易顺差扩大34.9%。
11月当月进口同比增长2.5%(以美元计,同比增0.5%),在连跌3个月之后首次实现正增长。进口增速“转正”意味着内需或将企稳,贸易结构持续向好,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将对抵御外需疲软起到良好作用。
华创证券发布的研报分析,2019年12月国内生产有所改善,且春节提前导致赶工对国内需求也有所拉动,进口在此影响下表现或不差。全球汽车链条有复苏迹象,有助于全球贸易量增长。前瞻指标方面,12月海外新兴市场、日韩制造业PMI均有提升,欧元区PMI环比略有走弱,中国PMI出口分项继续走强,或指征12月出口表现较佳。考虑到2018年12月的低基数效应,预计以美元计,去年12月进口、出口同比增长分别为9.6%、2.2%。
投资、生产呈现企稳迹象
从内需来看,投资、生产也呈现出企稳迹象。
兴业证券(601377,股吧)首席宏观分析师王涵发布的研报显示,一方面,逆周期调控下,2019年11月27日,财政部提前下达2020年专项债1万亿元,相关的前期准备工作或带来生产、投资的企稳。另外,外需环境的改善也有助于相关生产的恢复。从统计局12月的PMI数据来看,生产回升较快,特别是汽车和通用设备制造业。
工业生产方面,2019年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明显好于预期,较上月和2018年同期分别高1.5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高频数据显示,11月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61.2万吨,同比大幅增长17%,显示出生产好转。
投资方面,1~11月基础设施建设(不含电力)投资累计同比增长4%,较前值回落0.2个百分点,但比2018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近期,一系列稳基建政策出台,11月社会融资规模和新增信贷都超预期回升,与基建有一定关系。
中国民生银行(600016,股吧)首席研究员温彬撰文分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脱贫攻坚提到“三大攻坚战”之首,更加突出了补齐民生短板、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冷链物流、农村公路、信息、水利等设施建设项目将带来大量基建需求,而随着专项债额度提前下发尽早见效等一系列政策的执行,2020年上半年基建有望开始回升。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通过传统基建补短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而新基建既能稳投资、稳增长,也符合促创新的政策目标,将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能。
章俊建议,应优化基建投资融资环境。一方面通过调降利率为专项债发行提供更好的利率环境,另一方面通过调降基础设施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做好“专项债市场化融资”和“有条件免责”来拓宽项目的融资渠道,使基建托底经济的效果抬升。
制造业投资方面,2019年1~11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5%,较前值回落0.1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在2.5%~2.6%区间震荡。制造业投资的再次触底,既与企业盈利较弱、生产信心不足有关,也与2018年同期基数走高有关。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制造业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1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促进制造业稳增长的四大措施:一要推进改革创新,二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三要扩大制造业开放,四要深挖内需潜力。
去年以来,虽然制造业投资维持低位,但高技术投资保持较高的增速,显示制造业内生转型升级持续加速。1~11月份,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4.8%,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加快运行的态势已持续6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