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除常州外,江苏地级市两会陆续召开。 与往年不同的是,2020年地级市两会普遍压缩了会议时间,更多采用电子阅读取代纸质资料,代表委员议案提案建议等都采用了移动端直接发送,就连市长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间也都控制在1.5小时左右。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多个城市的实地采访看,2020年既定的主要经济指标基本与2019年持平,其中政府财政收入增幅普遍低于经济增速。如地处江苏几何中心的地级市泰州,预计财政收入增幅在2.5%左右,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4个百分点。 不少经济领域的代表委员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着重对此进行讨论,认为将政府财收增幅控制在低于经济增速的水平,意味着政府要将更多的社会财富让利于市场。 进入新的一年,政府工作如何做,主要看财政支出。从各地列出的实事项目看,主要集中在教育文化、医疗养老、就业保障、生态环保、人居、农村农业等几大方面,这大约要耗费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0%以上。从各地新年已开工重大项目看,集中在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项目占比突出,在升级转型中挖掘新动能。 更多发掘城市存量资源 在多个地级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提升存量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做大做强,成为普遍性的新提法。 “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换挡提质,新旧动能转换,增速普遍下调维持在合理区域。 近些年来,大城市病愈演愈烈,这背后是各地政府通过投资驱动以发展增量,但带来了重规模不重质量的现象,特别是公共服务难以覆盖。同时,受制于近些年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财政支出压力陡增,直接带来了债务风险。 对江苏来说,位于苏南地区的几个头部城市曾是外向型经济风向标,外贸依存度较高,因此更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结构调整压力更大。比如,无锡提出2020年实际利用外资仅为36亿美元。 “如果向内看,可以发现诸多的存量资源有着极大的提升空间。”苏州市政协委员徐挺表示。 以苏州为例,与国民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存量资源当属150多家上市公司。从结构看,这些上市公司75%集中在制造业,75%为民营经济,75%为高新技术企业。 存量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总体规模有待提升,营收超千亿的只有5家左右;另一方面,诸多上市公司尤其是早期上市的总体债务率相对偏高,部分企业的实控人股权质押比重较高,主业需要调整优化。 “不少企业过去投资了一些项目,金融机构也支持了,但实践中效率不高,盈利普遍较弱。”有来自银行的人大代表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根本原因在于技术研发创新的难度大,一时间难以转化,或转化的效果不佳。” 但存量资源不仅仅是内资,外资同样可以提升效率。苏州目前有2000多家外资企业,以国际代工为主。从商务系统的资料看,因为政策的引导,江苏外资逐渐向独资转变、向多个法人机构转变,更希望利用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苏州工业园区已有类似尝试,通过政策引导,促使上市公司与外资企业合作成立运营总部。这样就利用了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立足产业链上下游在国际上进行整合,推动价值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通过并购等资本市场手段,实现了目标公司的价值提升和产业整合,打造本土的国际化大型企业。 事实上,存量资源提升效率不仅仅是对企业。在南京、苏州和无锡的两会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有代表委员就提出,着眼于营商环境改善和便民服务,可以将政府的服务延伸到大量的楼堂馆所的“前台”或超市购物台等方面去,这样企业和个人的事项就不一定非要去政务中心等政府指定的场所,极大提升社会服务效率,更好服务于城市中产人群。 “很多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这些也是存量资源,发挥优势需要适当营销,就创新产品进行推广。”有参会的苏州企业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像地铁等公共交通,就是发挥城市存量资源效益的重要创新场所。” 财政支出 更倾向民生科创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有的指标可以调整,但有的刚性指标则必须完成。 比如,根据中央部署,“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就是2020年新增的刚性指标。目前,为期1年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都已在江苏各地开展,旨在确保人居安全感更加充实有保障。 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则是两大约束性指标,这由省级分解下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江苏越是经济发达的城市这两大指标的压力则越大。生态、人居环境的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占比最大,而重大生态环保项目也成为了市级重点5个类型的项目之一。苏州就明确规定,2020年重大项目中,15个生态环保项目总投资459亿元。 按公共财政支出的分类原则,苏南几大城市在2020年支出增长逼近或超过20%的主要集中在科技、社保和就业、卫生健康、住房保障、交通、节能环保等方面。 “财权事权划分更加合理,市级层面的统筹在加强,比如800亿元的苏州自贸区发展专项资金就由市级完成。”苏州大学一位教授对记者分析,在财政支出上,像工业园区最大的支出在教育、科技和卫生,这是与苏州其他地区最大的不同点,也反映出市辖不同区域发展的特色。 与财收收入增幅低于经济增幅对应,江苏多个地级市在2020年指标中均提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国家新一轮促进居民增收的行动方案即将出台,将释放更多增收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