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有想到,有生之年竟然还能看到袁咏仪上热搜。有啥新戏要播出了?不是。袁咏仪这次上热搜和公益有关,有人拍到袁咏仪在深圳做志愿者。身披红马甲的她,戴着口罩,穿梭于人群之间,很不起眼。但是眼尖的路人还是认出了她,把她推上了热搜。
热搜之下,评论区里,明星做公益的话题又一次被拉了出来,键盘侠说她做秀,粉丝说她好样的。倪叔以为,说做秀过于扯淡了,袁咏仪的时代已经过去,眼下她即无新戏又无节目,没有做秀的动机。
纠结于是否做秀,毫无意义。
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另一个问题:公益离我们有多近?袁咏仪因为是公众人物,所以做志愿者登上了热搜,但志愿者不止她一个。在我们身边,还有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志愿者,其中最应该被我们关注的就是身处抗疫一线的志愿者,网友们称他们为“大白”。
抗疫两年来,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登上了热搜,被公众所知。他们或是主动加入抗疫一线,或是因为隔离意外加入抗疫大军,无论是主动还是意外,他们在志愿者的岗位上都留下了动人的故事。随着越来越多的志愿者登上热搜被公众所知,人们发现,原来公益离我们如此之近。
这便是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公益。
1
新时代的公益,人人都能参与
提到公益,大多数人的脑海里立刻会联想到有钱人,甚至很多人的人生规划里会有这么一条:有钱了以后,去做公益。在大众印象里,公益似乎是有钱人的专属。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不是。比如倪叔刚才提到的大白们,他们是有钱人吗?不是,他们就是你我的身边人。
以同在深圳的王培基为例,他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二在读生,但这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志愿者,协助社区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同在现场的还有她的妈妈,医生妈妈和志愿者儿子,组成了特别的母子搭档。
在抗疫一线,母子档、夫妻档并不少见。张晓辉和李静就是一对夫妻档志愿者,小区开展志愿服务他们只要有时间就都会参加。
提到抗疫志愿者,有些人可能还依稀记得,去年春节前后有一个神奇的志愿者三人组。一个外卖小哥、一个快递小哥和一个中学生,阴差阳错被隔离在同一个小区,隔离期间无所事事,于是三人决定去一线当志愿者。认真负责、积极乐观的他们,收获了小区业主的一致认可。
他们都是普通人,但他们在社会需要的时候,勇敢的站了出来。或主动或被动的成为一名公益人士,并感染了身边的人。
如果我们把公益的范围扩大至全国乃至全球,扩展至抗疫之外的更多地方,你就会发现,你过去所理解的公益,可能都是错的。公益不是有钱人的专属,公益也不一定要等到有钱了再去做,只要你想,随时都可以去做。而且,新经济的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做公益的途径。
比如每天多走几步,然后把步数捐给平台,让平台去做公益;比如把家里的旧衣服扔进小区里的回收筒,然后由专业的公益消毒分拣给捐给偏山区;比如把家里的旧物挂到二手平台上,实现旧物的循环,间接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大战略,为低碳生活做出贡献等。
公益不是花钱,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公益。
2
老生常谈: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公益?那怎么做?答案其实就藏在一句老生常谈的话里面: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比如主动做好拉圾分类,不占用盲道、在公众场合把手机音量尽量调小等等。
这里可以重点说一说盲道的问题。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转一转盲道,随便找一条盲道,然后顺着盲道走下去,你就会发现此路不通。盲道的存在是为了帮助盲人出行,但实际上大部分盲道都形同虚设,走着走着就会遇到一辆车横在那,走着走着就会发现一堆杂物,走着走着就开始七拐八绕甚至变成断头路。
在地铁上,你也可以看到一些人,旁若无人的大声说话,放任孩子嬉戏打闹,将手机音量调至最大看剧刷视频,靠地铁通勤的都市打工人深受害。在地铁上管好自己手中的手机,就是公益。
公益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公益就在身边。
对于普通人来说,难得不是如何做公益,难得是重新认识公益,难得是发现身边的公益,难得是如何把这种身边的公益坚持下去。
互联网公益因此崛起。互联网公益,说具体点就是互联网平台推出的公益产品,比如支付宝公益的“行走捐”,比如“人人3小时公益平台”的“益起动”等,这些公益产品的特点有三:一是发现身边的公益,二是将公益行为仪式化,三是把微小的力量规模化。
仪式化和规模化可能很多人无法理解,这里不妨展开说一说。
先说仪式化。仪式化的核心目的其实是帮助公益人把公益行为坚持下去。日常生活中,对于普通人而言,最难的就是把一件事坚持下去,哪怕这件事再小不过。要把一件事坚持做下去,往往需要一些外在的力量去进行约束,比如社群打卡、正向反馈等等。
再说规模化。这里的规模化其实是化零为整。一个人的力量微小,但是把千千万万个微小汇聚在一起,就会爆发出巨大的力量,最典型的就是众筹捐款。如果你有能力,捐个一百二百,一千两千,如果你能力确实有限,捐个一块二块,十元二十元,都可以,都能帮助别人。
互联网公益的核心原则就是:调动每一个人的公益积极性,激活每个人力所能及的公益能力,用微小的力量织就一片星空。
3
做好事行好运,让更多人帮助更多人
为了调动普罗大众的公益积极性,1月18日阿里巴巴3小时公益推出了一支H5,上淘宝App搜索“公益账单”就可以看到这支H5。
点开这支H5,你就可以看到过去一年你都完成了哪些公益行为,还可以看到在无数个“你”的帮助下哪些人获得了帮助,年终回顾这些,可以极大的满足“你”的荣誉感。为强化这种荣誉感,H5内还设计了纪念勋章——在公益人生H5最后一页可以领取勋章,手机淘宝App下拉进二楼也可以限时领取哦~
透过这张“公益账单”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趋势,即互联网公益在试图将公益行为量化。量化的好处是可以清清楚楚的让你知道,你都完成了哪些公益行为,帮助了哪些人,有付出有结果由此形成一个正向反馈。
这套量化行为,正向反馈的玩法最早来自于游戏,最近几年开始在公益领域大规模普及,最终效果也出奇的好。
所以,这就是全部了吗?
当然不是。
互联网公益的最终目标是影响更多人。帮助一个个独立的“你”重新认识公益,发现身边的公益,是第一步,往后是希望通过“你”去影响更多人。播放“公益账单”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在最后结束让你领取勋章的时候,会让你播下一颗种子,这颗种子便是隐喻。
互联网上一直有句话,叫爱笑的女生运气都不会太差。倪叔相信,爱做好事的人运气也不会太差,这是公益的意义。做好事行好运,让更多人帮助更多人,是互联网公益最终希望达成的目标,也是“公益账单”想要达成的目标。从微博热搜的结果看,这一目标阶段性达成。
这是今年的第一次。倪叔相信,随着“年度账单”的常态化,未来必将影响更多人,推动更多人将公益变成日常。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倪叔的思考暗时间。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