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相关数据预测,2020年国内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为30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1%,占据全球整体AI产业规模约35%,且增长速度超过全球平均增长速度。
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地改变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模式,提高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来数据、算法滥用、伦理等问题,亟需相关法律规范治理护航。
近日,人民智库与旷视AI治理研究院成立联合课题组,并邀请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AIIA)作为课题支持单位,组织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遴选、评议出“2021年度全球十大人工智能治理事件”(以下简称“十大事件”)。
“今年的一个显著趋势是与人工智能治理、算法治理、数据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更加完善,对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细分场景给出了更精细的标准和引导。这些举措对整个AI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是重大利好。”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 印奇表示。
人工智能赛道持续火热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自2016年迎来发展风口后,赛道持续火热。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的预测,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为1565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另据中国信通院数据研究中心测算,2020年国内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为30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1%。我国占据全球整体AI产业规模约35%,且增长速度超过全球平均增长速度。
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2021年人工智能产业加速演进,再将遇新的窗口期。2021年3月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培育壮大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产业,对我国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突破、应用、保障等多方面做出了部署。
事实上,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潜力被长期看好。早在2017年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就已提出,到2025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从国家层面而言,作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之一,各国纷纷抓紧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以抢占先机。我国早已将人工智能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层面,2020年,国家发改委又首次将人工智能纳入“新基建”的范围。未来,人工智能或将进一步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而言,人工智能催生了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与传统技术结合或打破限制,以实现降本增效,提高整体社会生产力。根据艾瑞咨询估算,目前中国大型企业基本都已在陆续规划投入实施人工智能项目,而全部规模以上企业中约有超过10%的企业已将人工智能与其主营业务结合,实现产业地位提高或经营效益优化。
此外,人工智能还正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模式。刷脸支付、自动驾驶、智能语音、智能安防……这些应用的商业化探索和落地都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人工智能更加深入地渗透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所带来的数据安全、伦理等问题开始大规模地进入公众视线。人工智能已经走过了最初的野蛮发展时期,行业、公众对监管的呼声渐大。
全球十大人工智能治理事件
“全球十大人工智能治理事件”正是在此背景下被遴选而出,2021年是第三年评选。
具体而言,2021年,我国初步搭建完成数据安全法律架构。《数据安全法》与《个人信息保护法》分别于这一年的9月和11月生效,与《网络安全法》共同形成了数据治理法律领域的“三架马车”,标志着我国数据安全立法保护开启了历史新篇章。《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发布、最高法出台人脸识别新规等亦备受关注。
算法在这一年开启治理元年。在国内,2021年9月底,九部委印发《关于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要求防范算法滥用风险,维护网络空间传播秩序、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于8月底征求意见,11月16日审议通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在国外,据媒体报道,美国众议院一个由两党议员组成的小组提出一项法案,要求Meta旗下Facebook和Google等互联网平台允许用户查看非算法选择的内容。
而自人工智能技术诞生之日起,其蕴含的复杂伦理问题一直备受各界高度关注。2021年9月25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提出6项基本伦理要求,为从事人工智能相关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相关机构等提供伦理指引。
世界卫生组织也在这一年6月正式发布“世界卫生组织卫生健康领域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指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年11月2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该组织正式通过的首份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全球性协议。
长期以来,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行业组织对人工智能治理的关注,引发公众对人工智能治理更广泛的思考,“人脸识别第一案”就是其中一例。相关企业应当对其适用产品的必要性进行更多的合规考量,真正把隐私保护理念纳入到服务之中。
除监管事件外,“全球十大人工智能治理事件”还评选出了2021年人工智能在增进人类福祉新方向上的几大开创性的探索。例如,人脑芯片为脑瘫者带来希望,英国计划推行自动驾驶合法化,AI干预自杀、AI手语主播、AI气候预测等相继研发……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可能。
人工智能规范护航技术发展
“2021年是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极具实质性突破的一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副秘书长王爱华如是评价。
王爱华总结,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呈现出“趋实”“趋严”“趋细”三大发展特点。
目前,合规问题已几乎成为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必答题”。然而,尽管从短期来看,相关法律法规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但日渐细化的规则也划定了合规的红线,明确数据使用等的界限所在,给企业以清晰、明确、可操作性强的指南,从长期来看,对于企业而言反而是重大利好;同时,还能营造健康、有序的行业竞争环境,在尊重和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逐步实现人工智能创新与监管的平衡状态。
保持对技术进步的敬畏之心,警惕其不可控性可能带来的风险,让与时俱进的规范护航技术平稳发展,或是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人工智能不仅需要在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上下工夫,也需要在治理上使力气。人工智能既是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也是需要进行妥善治理的对象。”印奇表示,让人工智能在合法合规、合情合理的框架下健康发展,用人工智能造福大众,这离不开所有AI从业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