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2012年3月7日东南网事版主要文章:
热评·晒图·微言 网编在线报两会
聚集2012两会热点“微话题”
安徽小伙子网络寻亲 东南网牵线找到亲人
张祖仁:用收藏诠释雷锋情结
热评·晒图·微言 网编在线报两会
东南网全国两会专题特别专栏《李艳看两会》、《侨生晒两会》、《艾连粉两会》每日精彩连连看
东南网-福建日报3月7日讯 2012全国两会,80后网编有自己的独特视角!连日来,东南网推出的三档两会特别专栏《李艳看两会》、《侨生晒两会》、《艾连粉两会》,受到网友热烈关注。三位年轻的网络编辑分别以发表评论、精选热词、搜组高清图、微博微言等形式,联手发掘两会期间的精彩视点,每天都为网友献上一场关于两会的文字、图片、话题的盛宴。
这三个以编辑名字命名的特别栏目,还为网友设置了互动专区。如果你有观点想要表达、有话题要推荐、对栏目有回应,我们都邀请你登录页面,与3位网编在线交流。
李艳看两会 网评热事件
网编李艳,担任东南网评论网编4年有余。两会期间,以评论网编的角度,发现两会的网民关注点。栏目每日一文,聚焦一个两会热点,同时为网友带上该热点的“新闻热词”,播报各大媒体的观察报道以及网友同主题的精辟语录。
3月3日,栏目聚焦微博与两会,关注当下微博在网民和两会代表中起到的通达民情民意的作用;3月4日,栏目带网友再认识赵启正、李肇星两位“明星”新闻发言人的独特魅力;3月5日,栏目聚焦占GDP4%的教育投入预算……至3月14日两会结束,这期间《李艳看两会》每日关注一个精彩看点,与网友分享。
艾连粉两会 微博连众议
网编周艾连,更多时候是跑在新闻一线的记者,参加过省、市两会报道,一直热心关注和报道民生问题。全国两会期间,她将与微博相伴,关注各大微博和论坛,每天对网友热议的话题进行信息梳理、背景补充、观点摘编,并及时通过福建微博与网友分享,也欢迎网友上福建微博分享两会微言。
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李兴浩建议“允许公民有条件转赠二胎指标”,引发网友讨论。《艾连粉两会》随即设立话题“二胎指标你转不转?”,配合背景材料,为网友思考发言提供更为全面的新闻信息。在互动中,大多数网友表示转赠二胎指标无法达成李兴浩预期的一对一的经济帮扶关系,反而和卖器官、卖孩子一样不道德,大多不赞成这一建议。
侨生晒两会 搜尽高清图
网编卢侨生,是东南网首页编辑之一,两会期间将通过《侨生晒两会》专栏为大家献上高清组图大餐。今年两会期间,他将每天发现视角新颖、有冲击力的新闻高清组照,一网尽览各大媒体精彩影像。
《侨生晒两会》专栏推出《两会不是“追星”地》,通过图文资料展现委员风采,反思记者一窝蜂围堵明星委员现象;《委员献策绘幸福图景》,现场直击政协分组讨论;《两会现场直击:主席台》,报道两会现场场景……让更多的人从栏目中看到更多两会真实的场景、细微的场景,从不同的角度关注两会、了解两会、参与两会。
女代表女委员的参政魅力
李艳
原定于5日在人大开幕式着旗袍集体亮相的浙江30位女代表们最终决定放弃,转而选择“更正式些”的衣服。这个消息让5日在大会堂门前翘首以盼的媒体记者们扑了一个空。
自30位女代表欲“旗袍秀”的消息被媒体报道后,引发了巨大争议,褒贬不一。有人质疑作秀,有人质疑旗袍与两会的严肃气氛不合,也有人对之褒奖,认为“旗袍秀”秀出了女性参政力。
这些并不是本质问题。旗袍也算得上我们民族的传统服饰,类似于我们的少数民族服装。每一年两会,少数民族代表们的独特服饰都成为两会的亮丽风景线之一,加一道旗袍也不为过。至于参政力一说,窃以为女性参政力的体现,在于每年两会的女性委员、代表的人数,在于女性委员、代表提案议案的质量,在于女性委员、代表自身的影响力。30个人披了身剪裁手法不同的布料就看出参政力有多大进步?不免有些小题大做了。
但是,话说回来,近年来女性参政、议政的能力、影响力确实在提高。
农民代表胡小燕,中国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她的代表身份的产生曾经轰动一时。自2008年以来,胡小燕共提交了17条建议,包括农民工欠薪、农民工子女教育,桩桩件件都和农民工利益密切相关。对于自己走过的4年履职历程,胡小燕表示要让农民工群体来打分。
杨澜,全国政协委员,参会10年,第一个提案就是关于慈善立法。今年,杨澜带着“更加迫切”的期待,再度呼吁完善相关立法。杨澜作为一位成功的传媒人士,两会外也在运用其自身的传媒力量传递各种民众声音。在今年政协会议的开幕式唱国歌时,电视新闻镜头特意给杨澜来了一个大特写,这个特写在微博中引发一阵小小的骚动。不少网友微博表示“大爱”。网友“我愚我娱”留言说,“奏国歌时首先给了杨澜镜头,作为传媒界的代表,面子不小。”作为政协代表,杨澜影响力可见一斑。
说起开幕式唱国歌,你是否知道两会上的这个程序也是女代表的提案呢?从2003年起,在全国两会上,身为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李素华先后四次就两会开闭幕式上“奏国歌”改为“唱国歌”提出提案。她认为代表、委员齐唱国歌可以激发爱国热情,是民族团结的一种标志。在李素华的坚持下,议案终于在2009年的两会上得以实现。
除了这三位女代表、委员,还有许多诸如李小琳、宋祖英等我们叫得上名、叫不上名的女性委员、代表,她们的议案、提案内容也覆盖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科教文卫等各领域,关心民生,反映民情,认真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近年来,妇女参政的社会环境在不断改善,妇女参政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女性所占比例也稳中有升。在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还明确规定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妇女代表比例不得低于22%。据2010年的数据统计,全国人大代表女性占21.4%,与要求十分接近。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个数据与联合国提出的女性在决策职位中至少占30%的目标尚有差距。
希望在下一届的两会中,我们能够看到更多女代表、女委员在两会上参政、议政,展示中国女性的魅力。(选自3月6日《李艳看两会》)
聚集2012两会热点“微话题”
东南网-福建日报3月7日报道 本网记者 吴泓 整理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有不少委员、代表都通过微博,晒自己提出的提案、议案,吁请公众支持。这些议案、提案,也第一时间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东南网记者专门梳理了来自微博上网友热议的提案、议案,及精彩观点、视角,以飨读者。
取消评选三好学生 保护个性VS褒扬先进
两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詹国枢联名提案:认为应取消实行了多年的“三好学生”评选制度。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回应:允许有学校在实践中对废除三好学生评选方面进行探索,但教育部门不会明令取消,一切都应该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
撒花:评三好扼制孩子个性发展
@成义舒:赞同停止评选三好生。一是学生阶段,人为分出优劣,不利于孩子成长;二是为了孩子能评上三好学生,家长们送礼成风,滋长了教育腐败;三是小小年纪,就学会种种不正当竞争,对心灵毒害太大。
@孙云晓:三好学生的评选和标准,实际上是给学生套上了一个固定的发展模子,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发展。
拍砖:难道连“好”的也不褒扬?
@ SUK:不歧视和打压传统观念中的“差学生”是对的,但并不意味着就此要做到连“好”的也不褒扬,取消评选三好学生,只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网友蒋小佳:我认为评选三好学生依然是一种很好的激励。中国教育是要进行改革,但取消评选三好生那是治标不治本,没有实际意义。
法定婚龄降至18岁 乐了开发商坑了爹?
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认为:应修改《婚姻法》中关于“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的规定,建议将法定结婚年龄降至18周岁。她表示,现行的法定婚龄导致“剩男剩女”、高龄产妇、未婚同居等现象不断增多。面对网友质疑,黄细花最新回应是:提议法定婚龄18岁并非提倡早婚。
撒花:婚姻是否幸福与婚龄无关
@红酒煮咖啡:现在的年轻人都很早熟,18岁结婚也未尝不可,其实我觉得,婚姻的幸福指数和法定结婚年龄没有直接和必然的联系。
@花前溪:法定婚龄降低是正视现实之举。在农村从来不乏早婚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是有意义的。
拍砖:“早婚早恋坑爹” 房产商最开心
@网络小丑怪:个人认为有四点“好处”:一是鼓励中学生自由早恋;二是解决未婚先孕;三是 “坑爹坑妈”,父母在供养子女上大学高额学费的同时,还要供孩子结婚;四是提高离婚率。
@王旭东:我想对这一提案最开心的可能是房产商了。一直以来,婚房市场都是最具刚性需求也是最有潜力的市场,一旦婚龄降低,结婚人群倍增,婚房市场想不火爆都难。
安徽小伙子网络寻亲 东南网牵线找到亲人
东南网-福建日报3月7日讯(本网记者 谢添实 实习生 黄莉娜) “福建的网友们,能不能帮我寻找下在南平的至亲?”5日,一位安徽网友在东南网福建微博上发帖,希望福建的网友能帮他寻找远在南平顺昌的堂叔们。帖子说,上世纪50年代,二爷爷到南平顺昌当伐木工人,现已过世。二爷爷生有三个儿子,目前都和他们失去了联系。“我爷爷如今已86岁高龄,他很想见见他的侄儿,毕竟是至亲。谢谢了!”这位网友言辞恳切地说。
获知安徽网友的求助信息后,5日晚,东南网记者第一时间介入帮助,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在昨晚帮助安徽网友成功联系上他的亲人。
少小离家亲人思念
5日晚,记者联系上了发帖网友。他叫王瑞鹍,在安徽一所大学读研究生。据他讲述,他二爷爷叫王德坐,原住在安徽省明光市浮山乡丁庄村(后因镇乡合并更名为柳巷镇陶桥村)。上世纪50年代,10多岁的王德坐远赴福建,在南平顺昌县当时一个叫连墩的伐木场当伐木工人。后来家乡的亲人为王德坐谈了一门婚事,当时20多岁的他回到安徽老家成亲,随后又携同新婚妻子返回福建。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王德坐这次离家就再也没有回过安徽。
王德坐生了三个儿子,老大王金华、老二王建西、老三王爱民。上世纪90年代初,老二王建西、老三王爱民有回过一趟安徽老家,王瑞鹍大伯也到福建看望过他们。打那之后,两家人的联系渐渐疏远。后来只知道,二爷爷已在10多年前去世,而伐木场的工作也由小儿子王爱民接手。之后或许是因为城镇名字更换,两家人从此失去了联系。
虽然失去联络近20年,但是王瑞鹍一家却非常想念远在千里的亲人们。尤其是86岁的爷爷,更是想念。王瑞鹍的爸爸曾尝试找了好几次,又试着按当年的地址写信,均未果。
知道这件事后,王瑞鹍决定利用网络的力量帮助爷爷和父亲寻找亲人,“我也从来没见过我的堂叔们。说实在话,这么多年没联系是不应该的,希望这次能够通过你们,帮我找到亲人,实现爷爷的愿望。”王瑞鹍表达了对寻找亲人的渴望。
多方努力寻到亲人
得知王瑞鹍的寻亲消息后,6日,东南网记者联系到顺昌县公安局户籍登记处的毛警官,毛警官表示将尽全力帮助这位安徽小伙子找到他的堂叔们。记者随后将王瑞鹍叔叔的信息告知毛警官。经过一番资料筛选,毛警官终于找到了王瑞鹍三叔王爱民。
6日晚,王瑞鹍给记者打来电话说,大叔王金华已给他打了电话,两人联系上了。目前叔叔在厦门上班,稍后他们将继续联系,商讨团聚事宜。
“真没想到能这么快找到,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忙。”王瑞鹍说,谢谢有那么多人帮他传递信息,他才能那么快找到亲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