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全部报道,点击麒麟风险网,或关注微信公共订阅号:麒麟天下数据服务
今天网上传的最令人震惊的财经资讯,是7月份银行新增贷款额度只有6000亿,环比腰斩啊!6月份这个数据是1.08万亿。信源是个财经老记者发的,较为可靠。但坦率的说,目前大环境完全不支撑这个资讯真实性:
央行并无进一步放松的意图
据交易员透露,7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了200亿14天正回购,虽较周二缩量逾三成,但中标利率第二次持平于3.70%。至此,公开市场延续上周的净回笼态势,本周实现资金净回笼200亿,由于本周到期量为300亿,因此,本周净回笼也属市场预期之中。面对延续净回笼趋势,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昨日接受中国证券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央行为控制M2增速进一步加快,而采取的阶段性措施,今年下半年央行货币政策不大可能出现收紧政策。从本周来看,公开市场呈现出“净回笼+利率持平”的方式,显示央行并无进一步放松的意图,但微量的净回笼,也未对银行间市场资金面造成进一步压力,市场预计短期在资金面没太大波动时,净回笼仍将延续。昨日资金面略宽松,资金利率涨跌互现,但多数品种资金价格依旧回落。隔夜质押式回购成交量大幅回落,利率下行2bps至3.07%,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大幅下行10bps至3.56%,成交量明显回升。
旁白:如果新增贷款同比下滑太过剧烈,那说明新增投资的下滑程度远超乎市场预期,这是要跳水的节奏,没道理央行现在还这么坦然。貌似央行会议也是将防范区域性金融危机为底线:
央行: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
8月5日至6日上午,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在山东济南召开。会议指出,下半年宏观调控和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在保持货币政策基本取向稳定的同时,贯彻好定向调控要求,精准发力,加大对经济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特别是“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推动落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各项措施。下半年宏观调控和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在保持货币政策基本取向稳定的同时,贯彻好定向调控要求,精准发力,加大对经济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特别是“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推动落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各项措施,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发展;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利率调控框架及传导机制,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要继续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行业金融风险的监测,及时化解和处臵各类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扎实推进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与管理水平,高质量地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专家认为,后续将更多地动用汇率、利率、PSL中期利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等价格工具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下降。
旁白:央行为何如此紧张?因为微观领域确实出现地产崩盘的迹象,而且微观上的房贷失控现象开始出现:
各地近期出现零星房贷违约现象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获悉,五六月末,浙江杭州、江苏无锡、福建宁德、江苏新沂等地都有业主因个人按揭贷款逾期未还而被银行起诉的案例。这些案件中,业主大多声称“无力还款”。目前尚无更多数据显示,“弃房断供”成为全国普遍现象。但是,监管部门早已做出预警。有媒体报道称,5月12日,央行副行长刘士余主持召开住房金融服务专题座谈会,讨论当前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会议透露出的信息是,为防止购房者因为房价下跌而断供,央行要求银行优先确保住房贷款。而在两周前,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上半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暨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议上也表示,“部分地区已出现房企甚至业主违约,一些中小房企的资金链紧张,三四线城市相关信贷风险需高度关注。”某股份行杭州分行的人士认为,弃房断供只是比较严重的现象之一,房价下跌后有意见的业主非常多,有的开发商迫于压力就会给出一些补偿措施,比如赠予车位或者返还一些装修款。
旁白:这当然是个别案例,还未成普遍现象。但问题是真要出现大规模违约现象呢?要是房贷之所以是银行优质资产,就在于首付两三成的前提下,房主很少出现大规模断供违约的现象,除非是经济危机导致失业率飙升。如果7月份真的出现新增贷款大规模萎缩的情况,那只有一个可能,房地产投资出现负增长,引发相关投资增速也跟着急剧跳水。这种情势下,积极财政项目估计要发疯了:
“钱从何来”是下半年“微刺激”核心
目前全国31个省市的上半年GDP数据已经全部出炉,各区域间的经济增速差距较大,其中东北地区增速降幅尤为明显,黑龙江GDP增速在全国排名垫底。虽然在微刺激的作用下,大部分省市二季度经济增长已经较一季度有所好转,但与年初制定的增长目标依然相去甚远,完成全年目标的任务依然艰难。在经济下行压力仍大的现实面前,中央层面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定向发力的“微刺激”政策不断出台,地方政府也出台多项配套措施,推出了一批重点项目。据专家估计,各省市今年重大项目的计划投资总额或已经高达6万亿元,由于国家对影子银行的全面监管,加上防控地方债务风险,如何保证资金来源成为落实这些项目的最大挑战。今年3月初四川上调投资计划值,推出的50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2.88万亿元,年度投资4151亿元。此后广东也推出3.67万亿元的重点项目清单,年度投资约4500亿元,高于2013年的4200亿元。而浙江、河南的目标更为雄伟,年度计划投资额分别为6400亿元和1.2万亿元。黑龙江、河北、重庆、上海、广西、福建等多省也纷纷扩大投资额稳增长。据专家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省市今年重大项目的计划投资总额已经高达6万亿元。这轮定向“微刺激”措施内容涵盖税收、棚户区改造和中西部铁路建设,稳定外贸以及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等。为配合“微刺激”政策的落地,各地陆续出台措施,推出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交通投资是落实“微刺激”政策的重要方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财政与金融研究所所长胡方俊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公路领域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和普通国道瓶颈路段建设是落实国家“微刺激”的关键,银行对这类项目支持力度比较大,车购税补贴已经向这两种路倾斜,今年安排的车购税同比增长25%,达2779亿元。地方对铁路建设的积极性很高。7月初,额济纳至哈密铁路、北京至沈阳客运专线、杭州至黄山铁路、哈尔滨至佳木斯铁路等14个铁路项目近期先后开工建设。记者从广铁集团获悉,我国东西向最长的高铁沪昆高速铁路正在按进度建设,深茂铁路也已动工建设,目前正在按计划推进,尚不存在资金方面的问题。但是也有一些项目面临资金问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铁路。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告诉记者,今年的8000亿元落实很慢,由于资金不到位,部分项目的建设速度很慢。
旁白:在积极项目投资问题上,中国一直是“中央请客、地方掏钱”老的传统。地方如何搞钱?之前一直是搞地方融资平台,拿土地做反复抵押从银行圈钱。现在这条路给堵死了,可以自行发债,但麻烦是最终还债还是靠财政收入。地产衰退,土地收入断水,地方政府拿什么还债?小规模地方债发行,机构会给面子,但6万亿规模……这个貌似不可能。尤其在银行开始搞混合制经营的背景下,地方圈钱难度将会进一步加大:
银监会:将有银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际动作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处获悉,在近期的一次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首次提出,下一步将推进银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此次监管层明确表态,意味着银行业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式破题。上述接近监管层人士透露,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将会有实质性动作。不过,到底哪家银行将成为试点目前尚无定论。今年5月20日,交行董事长牛锡明曾首次公开阐述了交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思路,呼吁建立高管和员工股权激励机制,落实银行自主经营权,让银行真正成为经营决策和承担责任的主体。其实,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在股权结构上已较为“混合”。以交行为例,2013年财报显示,该行第一大股东国家财政部持股比例已降至26.53%,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和汇丰银行均为该行境外法人股东,分别持股20.07%和18.7%。在五大行中,交行是混合所有制特征最为明显的商业银行。不过,此前牛锡明就曾公开表示,我国商业银行仅有混合所有制之名,尚无混合所有制之实。牛锡明建议,应该探索建立对混合所有制银行的监管体系,监管要去行政化,更多地采用市场化管理,可以探索负面清单管理以及监管与国有资产一体化的运行机制。
旁白:银行混合制改革,说穿了,就是摆脱政府的直接控制,无论是从人事上还是管理上,皆是如此。现在的银行业管理模式,就是洋务运动的“官督商办”,市场化的皮,里面还是国有制的核,。运行效率非常低下,是典型的“金融抑制型”的银行系统。但如果真的完全市场化了,政府启动高投资刺激经济的增长模式也就终结了。这“微刺激”真的变成微不足道的“微”了。好在中国经济亮点很明显,服务业逐步成为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主心骨了:
商务部:上半年外资中服务业占比首次超过50%
商务部发言人邱丽新:今年上半年,全国实际吸收外资633亿美元,新设企业超过了1万家,合同外资超过了1173亿美元,这三个数据分别同比增长了2.2%、3.2%和9.5%。从2002年以后,我国吸收外资的新设企业数和合同外资是下降的,到今年上半年,这两个数据才有所回升。今年3月1日,国务院关于工商登记制度的改革是个利好消息,促进了投资者对华投资的信心。因为投资的便利化,从以前对企业的实缴变成认缴,从以前的先给证再有营业执照,到现在先给营业执照,再根据企业经营需要提供相关的许可证,这些措施非常有力地促进了新设企业数的增长,特别是3-6月份。今年上半年吸收外资有几个主要的特点。第一,从行业方面就是服务业吸收外资保持了比较大的增长,吸收外资的金额达到了352亿美元,同比增长14.8%,占全国的比重超过50%,达到了56%,这是很了不起的成绩,因为我国最早吸收外资是从制造业吸收外资为主,那时候服务业吸收外资可能只占20%、25%,今年上半年超过了50%,这是比较大的变化。2011年服务业实际吸收外资首次超过了制造业。2011年以前制造业占80%,后续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从2011年服务业开始反超制造业,从吸收外资百分之二十几,到后来三十几,到四十几,和制造业吸收外资是此消彼长的阶段,这是服务业吸收外资的特点。制造业今年上半年吸收外资在全国总量中占到36%,这体现一个结构的变化,也是这么多年来我们推动外商来华投资,从原先的重点在制造业,到制造业和服务业并重发展的趋势。第二个特点是主要国家和地区对华投资也是保持总体增长,对华投资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占全国吸收外资总量的比重超过90%,同时增幅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其中韩国和英国同比增长45.6%和76.4%。从区域上来讲,我国中部吸收外资有了较大的增长,实际吸收外资超过了60亿美元,增长9.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这是国家鼓励开放,促进中部来承接更多的外资到中国来的政策举措所产生的效应,也体现了我国吸收外资区域导向的变化。
旁白:全球经济产业梯度转移到中国的过程依然在持续,不过过往十年,是制造业,而现在是服务业。同志们务必记住,任何一个产业转移现象背后,其实是比较优势凸显和生产率提升的过程。外资涌入服务业,归根结底,这里面有大钱赚,而之所以有大钱赚,就在于里面生产率提升的空间大,投入产出的比例高。当然,服务业的效率提升速度,和制造业没法比,但这也是较为可观的。所谓“新常态”,也就是经济增幅从两位数,降低到7%以下,其实也就是这个意思。增速固然下来了,但日子也差不到哪里去。这个角度看,地方落实“微刺激”政策缺钱,倒也不是什么坏事,资金就应该流向更高效率的地方。不过总体看,中国经济应该不会缺资金,看看下面:
资金开始大规模流出欧元区
过去的两年多以来,国际市场对欧元区金融资产的偏好一直对欧元构成支撑,但目前这种需求开始减弱,全球投资市场或开始出现结构性变化。欧洲股市昨日再度全线下跌并刷新近期新低,欧元刷新十个月新低,欧洲外围国家债券价格近期也开始走低(收益率上升)。因市场情绪投资情绪再度趋于恶化和俄罗斯大军再度集结于俄乌两国边境的状况令投资感到恐慌不已,而俄罗斯与欧盟之间不断加强的制裁与反制裁手段也料使欧洲本来就不景气的经济前景蒙上阴影。德意志银行策略师GeorgeSaravelos近日在报告中指出,因俄罗斯地缘政治危机,市场担忧情绪上升,引起了一系列更广泛的避险情绪,超出预期的资本流出已经成为打压欧元的重要力量。该行预期欧元/美元汇率将会加速在年底前到达1.30水平。高盛近日下调了欧元区外围国家债券评级,高盛预计欧元区外围国家债券收益率在接下来几个月里将升高(价格走低),核心国家债券收益率曲线(德国等)也将开始变得陡峭。此前意大利和西班牙国债收益率甚至低于美债收益率,这样的收益率会在将来影响欧元区债券的吸引力。下图显示了在美国发行的欧股ETF资金流动情况,可以看出欧股ETF出现了明显的资金流出情况,而与此同时伴随着欧元汇率的走低。
旁白:大炮一响,黄金万两,那是军火商的生意。一般老百姓的日子和生意都是没法过的。现在欧洲与俄罗斯闹别扭,搞到动枪动炮的地步,这显然不是做生意的好去处。这些钱肯定要分流一部分出来,会到哪里?中国总归是一个不错的选项。事实上,现在避险买黄金,已经是各大央行的必选动作了:
各大央行都在增持黄金以避险
IMF数据显示,实际上,多数央行正在增加黄金储备。俄罗斯,墨西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塞尔维亚,希腊和厄瓜多尔都在6月份增持了黄金。从2009年一季度到2014年一季度,俄罗斯黄金储备几乎翻了一番增至1,040.71吨,而印度央行的黄金储备增加了56%至557吨。中国黄金储备增加75.0%至1,054吨,这还是2009年的水平,据称,中国黄金储备远高于官方数据。2013年,金价大幅下跌,中央银行买入黄金的规模达到半世纪最高水平。至2013年底,各国央行持有的黄金估计达30,500吨,占全球黄金已开采总量的五分之一。除了俄罗斯,土耳其和墨西哥央行,菲律宾,哈萨克斯坦在2013年大量买入黄金,韩国和印度尼西亚也是大买家。2014年上半年,世界央行共买入黄金113吨,俄罗斯、伊拉克和哈萨克斯坦买入量较大。即使美国经济正在好转,世界央行以审视的眼光看新闻。在美联储讨论加息以抑制通胀的同时,欧洲央行却在降息,金融市场存在不稳定风险。分析师指出,金融市场出现了相反的信号,世界上存在其他剧烈变动,金市不确定性增加。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紧张关系,叛乱活动,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加沙冲突,伊拉克危机等不确定事件在继续发展,中央银行当前不会考虑停止购买黄金。避险仍在支持黄金的需求。
旁白:大家看着黄金走势不是很好,那是纸黄金,是金融衍生品,金条价格可比纸黄金高一大截。地缘政治与战争的预测,估计只有上帝才能知道。但从大趋势看,全球未来一段时间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可能性极小,何也?因为全球各国都是老家伙越来越多:
全球逐步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
到2020年,全球将有13个“超级老龄化”社会。而目前仅三个。穆迪的报告警告称,人口老龄化将拖累全球经济增长。穆迪表示,“超级老龄化”国家是指的65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1/5的国家。2020年,全球将有13个超级老龄化国家,而2030年将有34个。目前,只有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属于超级老龄化社会。多数将在2020年加入“超级老龄化”俱乐部的国家在欧洲,包括荷兰、法国、瑞典、葡萄牙、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但到2030年,超级老龄化社会的加入者将更加多元化,包括香港、韩国、美国、英国和新西兰。与此同时,超过60%的国家将迈入老龄化状态,即65岁或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穆迪的报告强调,曾经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正开始变成一种“人口税负”。穆迪副总裁ElenaDuggar说:人口结构过渡通常被认为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但事实上,我们正面临着这个问题。而其将显著拖累经济增长。穆迪表示,2015年至2030年之间,全球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只有过去15年的一半。它表示,除了部分非洲国家,全球都将发现他们的工作年龄人口下降或增速放缓。穆迪预计,速度空前的人口老龄化将在之后五年拉低全球经济增长0.4%,并在2020-2025年降低全球经济增长0.9%。亚洲一些社会老龄化尤其迅速。2020年,中国每6个工作人口将对应一名老人,2030年每4.2个工作人口将对应一名老人,2050年每2.6个工作人口将对应一名老人。2020年,香港和韩国将各有3.8个和4.6个工作人口对应一名老人。而到2050年,香港和韩国每1.5个劳动人口就将对应一名老人。当然,国家也有办法应对老龄化所带来的影响。穆迪表示:中期政策改革将提高劳动力参与率,而简化人口迁移手续、提高资金流动可以部分减轻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长远来看,创新和技术进步将提高生产率,降低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每日综述:持续三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不能说没有一点好处,譬如说,现在不论中国社会反日情绪如何浓厚,中日大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为两国都是满大街的老家伙,不是成群结队跳广场舞,就是戴着助听器坐在公园长椅上,流着哈喇子看小女孩……非但中日如此,全球主要经济体都是如此。美国可能好点,因为全球青壮年劳动力都想移民美利坚。这种情况下,爆发大规模战争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荷尔蒙肾上腺激素分泌规模不够,枪炮弹药银子再多也不管用。对于中国经济而言,老龄化化转折点,也就在这一两年之间,地产行业从衰退到崩盘,那是看得见的事实。中国经济如何维持“新常态”?唯一可行之计,就是城镇化加速和服务业大爆炸。你要再指望投资刺激经济那一套,难度太大。现在大家都看见了,你找钱,都找不到。目前貌似服务业增长态势不变,户籍制度改革虽步履维艰,但好歹土地制度改革在安徽等地区有所突破,这或将是中国经济未来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0
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