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盐池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位于东部,毛乌素沙漠边缘,因县城周边分布着大小20多个天然盐湖而得名。而正是大面积的盐碱滩地,使当地种植与养殖业形成了区域特色,被誉为中国“滩羊之乡、甘草之乡、小杂粮之乡”。
近年来,人行吴忠市中支紧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立足县域实际,注重在“三农”转型升级上做文章,全力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支持农业产业转型生产的信贷产品,加大金融输血农业产业力度,有效地促进家庭农(牧)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兴起,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逐步显现,实现了创业就业、脱贫致富、增产增收的转型生产,带动老区群众创业就业近4万人,人均新增收入1080元,有效地促进了老区经济快速发展。
机制衔接促转型
人行吴忠市中支主持工作的李东林副行长告诉记者,人民银行坚持把破解干旱带“三农”问题、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转型生产、促使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做为重要抓手,积极调研农业产业发展特点,创新工作途径,有针对性地报请政府印发了《金融支持县域农业产业转型生产指导意见》、《金融机构支持地方支柱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关于做好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组织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支持地方支柱产业、农业产业转型生产服务年”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搭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联合举办金融支持农业产业转型生产座谈会、信贷融资推进会、综合服务联系会等形式,促进政府、银行、企业以及农户深度对接,有效发挥财政政策、信贷政策、产业政策融合支持农业产业转型生产的积极作用,切实构建了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的综合服务长效输血机制,为金融支持地方农业产业转型生产提供便利条件。
信贷输血助转型
“宁鑫牌滩羊肉,是我们打造出的自治区名优品牌,在、、等20多个大中城市都很畅销……”在盐池县鑫海滩羊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场里,张鑫海向记者讲述着自己事业一步步发展的经历。
张鑫海是这家合作社的负责人,2007年,从信用社贷款5000元加上亲友借的钱买了30只滩羊开始搞养殖,当年获利6000元。第二年信用社增加了贷款额度,养殖规模扩大到50只。就这样,张鑫海从一个牧羊人发展到今天经营盐池县规模最大滩羊合作社,年存栏数达到3000只,银行信贷支持260万元,实现了从单纯养殖到加工、销售一条龙发展,年产值近千万元。
李东林副行长介绍说,针对农业产业融资难、信贷资金支持不足、产业转型艰难的实际,人行吴忠市中支指导当地金融机构创新信贷模式及产品。农行与农信社针对甘草种植投资大、生产周期长、种植农户前期负担重的实际,分别以“惠农卡”和“富农卡”为依托,为种植农户量身打造了一次性综合授信、三年循环使用的低利率信贷产品,发放村委担保贷、公司联保贷、三户互保贷等支持甘草产业转型生产贷款。(,)成立产业转型基金管理中心,创新发放“速贷通”和“成长之路”信贷产品,最大限度地推动滩羊养殖、加工企业实现集约化养殖、品牌化生产的转型升级。县农村信用联社创新推行了“小微贷、融地贷(土地经营权反担保贷款)、创业贷、富民贷、惠农贷”等五大特色信贷产品,为小微企业、家庭农场、特色产业农户、养殖大户提供信贷支持。截至2014年6月末,金融机构发放农业产业贷款16.7亿元,同比增长24.9%;新建、改建农业加工企业16家,打造出“盐池滩羊、盐池甘草、山逗子杂粮”等3大中国驰名商标、自治区级名牌产品,种植农户、家庭农场、加工企业收入分别增加17%、19%、26%。
政策扶持推转型
“支农再贷款与民贸民品贴息政策,是基层促进"三农"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记者在盐池县采访座谈过程中,人行盐池县支行行长王溪认为这也是用足用活党的富民、惠民政策的落脚点。该行积极争取县政府出台了“财政注资担保政策”和“财政贴息扶持农业产业转型生产政策”,2013年至今累计向金融机构存款注资万元,通过创新“财政担保资金撬动+财政贴息资金拉动”的形式,撬动银行贷款2亿多元,财政贴息535万元,促使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产业转型生产贷款近2亿元。盐池县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苏义学介绍,联社及时研究“利率市场化定价机制”,下调利率水平,让利于农。截至2014年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20余亿元,农户覆盖面87%,涉农贷款占比达到90.65%。“我每年能享受近3万元的银行利息补贴,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甘草种植能手马志斌告诉记者。“转型生产的农业产业已成为盐池县的朝阳产业。”盐池县杨晓明副县长告诉记者,在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盐池农业产业步入了转型生产的快车道,已成为农业产业增效老区群众增收的福地、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高地。截至2014年6月末,已建立和发展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379个,标准化养殖圈棚370万平方米,滩羊养殖户9800户;滩羊、甘草、小杂粮等代表性农业产业实现产值13.82亿元,直接拉动县域经济同比增长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