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助力打造国内业余足球生态圈,体育类O2O 公司看台文化获 300万天使投资,推业余足球服务平台球徒。
业余足球,一个总让人感觉有些陌生的词汇。中国足球职业化已经 20 多年,伴随着国内球迷的记忆大多数还停留在甲 A、中甲、中超等赛场,但无可置疑的是,中国职业足球这几年的商业化发展,开始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引爆点更是来自于去年恒大的双冠。
我自己是红魔球迷,说来惭愧,除了关注国内的中超之外,很少会去真正思考国内的足球产业,不管是职业还是业余级别。但拿英格兰举个例子,英格兰现在的职业赛事有四个:英超、英冠、英甲和英乙,除此之外的所有英格兰联赛均有一个统称:non-league(非联赛)。非联赛的比赛最高级别为议会联赛,包括了一个拥有 22 支球队的全国性联赛(第 5 级别),紧接着为涵盖英格兰北部及南部(及部分)每组 22 支球队的两组联赛(第 6 级别),部分为职业球队,而其余则是半职业球队(总共有 5 个级别的非职业联赛)。
可以看到,在足球发源地的,业余足球整个生态圈已经非常完善,别说商业化,它早已在球迷心中形成了能够传承下去的文化沉淀。所以,问题随之而来 —— 在国内,非职业联赛的生态圈为何不见动静?或者说为何我们球迷在国内的业余足球体系里,一直迟迟找不到国外职业联赛带给我们的那种归属感?
这,其实就是“看台文化”创办之初,想要改变的事。
简单来说,看台文化是一家位于广州、专注于业余足球领域的初创企业,成立于去年 9 月,刚刚拿到 300 万人民币的天使,旗下的产品有“战术板”、“记分牌”和“球徒”,球徒算是其目前的核心产品。
业余足球这个产业其实一直存在,只不过与互联网还没有太大交集。从组建球队、申请参赛、预订场地、支付赛费到赛前检录,方式基本都没有什么改变,比如必须要手持场纸才能进场、赛前检录还要手填表格等等,这些线下的流程繁琐又费时。
这些痛点便是球徒前期的专注点,业余球队可以直接在球徒的平台上约战、管理球队以及申报联赛,球员则可以查看比赛赛程、编辑个人资料、战术板安排等等。除此之外,对于裁判组委会,则不用再挨个收取球员的小一寸照片和身份证复印件,也不用再拿着一沓报名表和照片来挨个进行队伍检录。引导球员输入真实的身份证信息并在比赛前下发特有的二维码编号,将报名检录工作简单化。
国内类似看台文化做体育类 O2O 的项目还包括乐奇足球、天天网球等。
球徒这款产品,可以说只是看台文化尝试打造业余足球生态圈的起点,据产品经理陈皓宇介绍,他们的计划是,前期先通过承接合作的方式包装业余联赛、引入赞助资金,将球徒推广出去,在球徒通过这些赛事收录了大量业余球队之后,才是他们真正想要打造业余足球社区文化的开始。
陈皓宇跟我说,赛事方面,本月底开打的广州五人制足球联赛便是一例,未来两个月内球徒还将负责更大规模的业余赛事,预计 6 月底左右,球徒 2.0 也会上线。
而业余社区文化方面,平时有参加所在城市业余联赛的人都知道,全中国特别是北上广武深,业余足球的气氛并非大家想象那么惨淡,中国注册的职业球员数量的确很低,但足球人口却不少,三年前的统计就已经达到了 2000 万。据不完全统计,2013 年在广州市业余足坛参赛队伍多于 8 支的业余足球联赛总共就有 29 个,只不过,问题就在于,国内业余足球自身的体系和围绕着它运转的生态圈非常不完善,一直无法达到我们球迷一直常说的:社区文化的沉淀和传承。
不仅如此,很多城市举办业余联赛的初衷并非为了去改变业余足球氛围,“脏、乱、差” 便是陈皓宇向我们描述的中国业余足球的现状,商业氛围惨淡、球员无任何保障、参赛队伍态度随意,甚至辱骂裁判、斗殴事件都常有发生。所以就别说文化沉淀了,连业余足球自身的环境都如此差劲,怎么可能形成社区文化呢?怎么可能让社区周围的人们携妻带子地去观看身边的业余足球赛事呢?
而球徒想做的,便是在当入驻球队数量达到一定的数量级时,开始反向改变业余足球现状和运作机制,从而达到塑造生态圈的目的。
最后,作为一个球迷,个人感叹一下,其实看到这样一帮既懂互联网又热爱足球的 90 后为改变中国足球现状而努力,感觉又惭愧又欣慰。在大家还停留在把足球当成生活中的调味品的时候,他们却把足球当成了自己的事业,没有野心,怎么会有变革?更何况是中国足球。
对于他们来说,足球,绝不仅仅只是足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