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回乡一时大意,忘了带本书同行,几天下来只能对着电视发呆,发现被罚看电视也可以是一种让人无聊到抽筋的惩罚。
这次便一再提醒自己要带书,上选是那种平常日子不会开卷的大书。在书架前浏览了一会,便抽出最显眼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该书是以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作背景,读着读着,也令我想到自己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本哲学小说,透过四名男女的感情纠葛和离合关系,写出极权政治对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残害。内容虽然沉重,但不乏诙谐的笔调。譬如这句就很有趣却也贴近真实:“在每一个时代的爱情诗篇里,女人总渴望压在男人的身躯之下”。所以谁能说重不好轻就好?
可是我们都畏惧负担、害怕负重,举重若轻是众人向往的修为。难道轻真的比重好?2600年前的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Parmenides)眼中的世界是对立的,即光对暗、精对粗、热对冷、实对虚;而光、精、热、实属于正面,暗、粗、冷、虚则是反面。米兰昆德拉认为这种简单的正反二分法过于孩子气,于是他提出此书的主旨:重和轻哪一种是正面,哪一种又是反面?
“不知轻重”是句责备语,如果已知轻重又会如何?但以惯用的语意来看,“轻”像是无关痛痒,“重”却是很大件事。“避重就轻”亦有扬轻抑重之意,在我们的文化里,轻应该是正面,重则是反面。
但咱们的老祖宗也很矛盾,例如太史公司马迁就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哪一种死有意义昭然若揭。米兰昆德拉不知是否知道汉代的太史公已经以鸿毛比喻无价值的死,而他这本最著名的代表作就多次以羽毛比喻他所说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包括革命在内。
讽刺的是,书中两名主要人物被翻覆的卡车压得粉身碎骨,而另一要角则被抢匪以重物击头劫杀;三人死去的方式虽重,但死的意义却轻于鸿毛。(梅淑贞,文章摘编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