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及其夫人现身思南公馆,出席奈保尔代表作《大河湾》中文版首发式。大概是因为前一天刚经历了长途飞行,即将在上海度过82岁生日的奈保尔显得有些疲惫,话很少,对大部分问题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比较复杂的都由其夫人纳迪拉代为回答了。不过当其夫人表示上海之行也许会让奈保尔写一部关于中国的作品时,奈保尔本人予以否认。
关于中国 需更多了解
胡子灰白的奈保尔是由两位工作人员搀扶着上台并落座的,夫人纳迪拉坐在他右手边。当主持人邀请奈保尔朗读一段《大河湾》中的文字时,纳迪拉先拿过话筒:“我是个很好的太太,我得说一些话”。她表示非常高兴能来到中国,并表示感谢,“来到中国的感觉就像到了家一样,我们认为这是东方的一种礼貌,一种欢迎的礼节”。纳迪拉表示,虽然奈保尔已经82岁了,“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得到新的灵感和启发,也许他能够为中国之行再写一部新的作品。”而奈保尔本人在朗读《大河湾》最后一页之前,只是简单说了一句:“这部作品是以在刚果河往下游的一趟旅行为结尾的,现在你们将听到它。”虽然疲惫,但他的声音却依然迷人。
不过在之后的提问环节中,奈保尔澄清说:“也许我不能写一本关于中国的书了,因为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需要认真地体验,需要认真地观察,需要很多的知识,但是现在我没有这些东西。”他表示自己对中国之行并没有预先的期待,“因为一旦有了期待就看不见你要看的东西,我只是过来然后观察就可以了”。
关于写作 重观察方式
当现场交流嘉宾止庵问起奈保尔先生写作观察的方式时,纳迪拉又拿过话筒:“我现在代奈保尔先生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我跟他一起共同生活了20年,我知道他心里想些什么,所以我觉得我能够替他回答。”她说,正是因为奈保尔先生的观察方式,才让他的写作这么精彩。他们在乌干达写作《非洲的假面具》时,受到很多政治家和知识分子的接待。“他们对奈保尔先生说,请一定要写我们,你的写作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您20多年前在《大河湾》里写的东西,正是这20年我们这个世界所发生的,您简直就是一位预言家。而当时奈保尔却说‘我并不是预言家,我只是个观察家。’”
奈保尔简单回答了止庵的另一个问题, 房产新闻 “只要你非常认真地写作,专心地写作,就意味着你在书写未来,你书写的现在也就是书写未来,这只是观察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我写作的方式。”
关于诺奖 没任何困扰
发布会的后半段,奈保尔的精神好了起来,多回答了些问题。莫言曾多次说起诺奖给他带来的困扰,奈保尔被问及是否也有相同的困扰时,连答三个“NO”,“我觉得我能够处理好和它的关系,诺奖没有给我带来任何困扰。”去年诺奖得主库切来到中国时,曾和莫言有过争论,莫言认为诺奖只是谈文学,文学是唯一的衡量标准,但库切认为,里面包含了很多政治元素。奈保尔显然与莫言属同一阵线:“我并不觉得诺贝尔文学奖和政治有这么大的关系,虽然经常有人说诺贝尔文学奖是因为某些原因才给某些特定的人,但我并不觉得是这样。”而翻译也为纳迪拉补充了一句:“奈保尔太太也同意这一意见。”
现场,有一位小读者问奈保尔写作《大河湾》的动机,对于这样一个大问题,奈保尔用一句话回答:“作为一个作家得写书,而且得一直写书,这就是最主要的原因和动机。”有记者问他人生和写作的遗憾,奈保尔答曰:“人生苦短。”太太在旁边补充:“他认为一个人共有三个人生,一个用来学习,一个用来享受,还有一个需要用来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