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年前的那场中日甲午战争,有值得人们反思的巨大内涵,北洋水师的兴衰亦有着更大的历史隐痛和文化成因。王明皓的长篇历史小说《北洋水师》将笔端伸向了战争的深处,对这场战争的起因和过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和探讨,以丰富的历史史实和艺术想象,将当年的硝烟和风云再现,特别是对覆灭过程的精彩表现让人感慨深思。
作家对战争的描述堪称大手笔:一是对战争来龙去脉、外在动因的把握。它将战争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联系起来,战争只是政治斗争的外化,战争的核心冲突是政治、文化和种族的冲突,作者侧重于这场战争败因的描述,对战争的外因作了各方面的探讨,他写出了那个时代的大氛围。二是他对具体战争过程的描写。可以说《北洋水师》写出了“战争的肌理”。这种“肌理”的特性,采用了层层剥笋的方式,作家的笔触像外科医生的手术刀,顺着历史的肌肤,从宏观入手,既能写出气势,又让每一场战斗、每一个场景甚至每一个角落的惊心动魄与平淡如水,都栩栩如生地再现在读者的面前。小说集中描写了丰岛、黄海、旅顺和刘公岛四大战役,这四大战役可以说构成了甲午海战的全部,而且四大战役就是北洋水师毁灭的四部曲,写透了这四大战役,也就大致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窥见满清王朝衰亡的必然性。作家以大视野写出了战争的气势,写出了战争的大格局,特别是对每一支军队、每一艘军舰的命运的交待,让历史的悲剧和个人的性格紧密地联系起来;特别是丁汝昌、林国祥等人在海战中的表现,更让人意识到近代中国历史上巨大失败是那样的不可避免。
如何处理好历史人物与历史的关系,是一部小说成功的关键所在。栩栩如生的人物不仅是创作的闪光点,也是历史的闪光点,因为历史是由无数个有个性的历史人物构成的,个人是历史的派生物,但历史又会烙上个人的印记。《北洋水师》在处理历史与人物的关系时,精准地把握了这个原则。作家侧重塑造了北洋水师之魂李鸿章的复杂性格。李鸿章不仅是北洋水师的缔造者,也是其毁灭者,相比看 波兰华沙起义约5万波兰抵抗军展开自由之战 因他的性格悲剧势必要辐射到他手下的这支水师。
《北洋水师》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能够把握历史与当代价值观的关联,他回避了古今对照的影射模式,而把小说当作一个审美的悲剧来看待,绕开了庸俗的套路。《北洋水师》从百年前的这场悲剧中去反思我们民族精神的局限,以此作为这部小说的精神连结点,你会觉得它是那样的贴切、真切和深切。王明皓的小说风格是以写实取胜,在《北洋水师》中,他采取了纯纪实的手法来面对历史,以强调这种历史的真实性和小说的客观性,但在细节的处理上,他又按照艺术规律,采用了大胆虚构的手段营造小说的氛围和塑造人物的性格,由于这些虚构不违背历史,又是从人物性格出发,所以很难看出其具体虚构的成分来。
所谓“精神连结”,一方面是当代人眼光对历史的观照,另一方面则需要超越当代功利心和价值观,让他从对历史的认识中提升起一种抽象的精神来,从而更好地连结历史的现实的内在脉络。《北洋水师》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这不仅是小说艺术的成功,也是作家把握历史的成功。文/王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