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全面深化改革、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离不开全社会信用的提升。而加快征信系统建设、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可有效提升整个社会的信用意识,为诚信建设保驾护航,已成为业内共识。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表示,征信系统建立和发展提高了整个社会的信用意识,而具有良好信用记录才能够享受到贷款程序、额度、利率等方面的优惠,这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信用记录。
问题 现行征信体系数据条块分割严重
我国征信体系建设从1992年起,目前,企业和个人两大征信系统初步建设完成,并在全国联网运行,成为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征信系统。截至2013年12月底,企业征信系统共录入企业及其他组织信息1919.3万户,个人征信系统收录自然人约8.39亿人。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征信系统降低了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提高了信贷资产质量效益,促进了投资和消费。报告估算,与没有征信系统相比,征信系统在2012年拉动了我国约0.33个百分点的GDP增长。
然而,当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尚未形成,现行的征信体系仍存在着数据条块分割与垄断、私营征信机构发展缓慢等问题,完善征信系统建设成为摆在诚信建设面前较为迫切的工作之一。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衡量一个客户信用状况应根据方方面面的信息。“但目前我国征信系统的信息覆盖面主要集中在信贷系统,而对于个人其他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尚缺乏信用报告。”
展望 体系发展不平衡有望改观
对此,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应扩大征信系统数据的采集范围,将公共信息、商业信用信息和公共事业信息纳入征信中心基础数据库。“如话费和水电费的付款是否及时、有否拖欠等都有助于判断企业或个人的信用。”
另外,我国信用服务市场不发达,征信体系发展不平衡,私营征信机构发展相对迟缓,征信产品亟待开发,需要建立起以公共征信系统为主干、私营征信系统为补充的征信体系。
李稻葵认为,一方面,一些基础性信用数据的整理必须在政府主导下才能完成,需要建成一个公益性的信息平台;另一方面,由于数据的挖掘整理也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还应鼓励更多的盈利性组织进入这个领域。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副局长张子红介绍,目前,央行正在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和《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征信机构设立申请和备案工作。获得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资格的个人征信机构名单和已在央行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名单将陆续在央行网站上公布。
“《征信业管理条例》出台后,一批企业、民间资本主办的征信公司将浮出水面,增加整个征信行业的竞争力。”郭田勇说。
此外,专家建议,以《征信业管理条例》出台为契机,应尽快健全我国社会信用法律体系,明确规定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合理界定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信息公开的关系;明确规定个人信息的采集使用范围等。
据新华社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