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电 综合报道,“8.15”日本战败日原本是应该让人牢记历史的日子,但近年来每到这天,供奉着14名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却“迎来送往”,俨然成为政客“秀场”。今年的战败日,日本多名内阁成员前往参拜。虽然出于外交考量,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今年决定暂缓参拜,但仍将供奉祭祀费表达“心意”。安倍并纵容阁僚参拜,反映出美化侵略史、加剧右倾化的企图,国际社会深表担忧。
日本政要频频“拜鬼”将右倾化路线推向高潮
虽然安倍不在8月15日的终战纪念日参拜靖国神社,但他作为自民党总裁,将自费献上祭祀费“玉串料”。安倍在去年底执政满一年时参拜了靖国神社,招致国际社会一致批评。该次是继2006年小泉纯一郎以来,日本现任首相时隔7年参拜靖国神社。
今年8月5日在记者会上,日本绑架问题担当相古屋圭司称“经常在8月15日参拜”,对参拜态度积极。古屋与总务相新藤义孝、行政改革担当相稻田朋美去年在终战日参拜了靖国神社,预计这3名阁僚今年也将参拜。
此外,今年5月20日,逾百名日本海上自卫队干部等在工作日身穿制服,集体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国内有意见称,参拜之举与规定政教分离的《宪法》第二十条不符。
历史上,日本政客多次罔顾历史,悍然参拜靖国神社,导致日本与中韩等邻国关系陷入低谷,甚至加剧地区局势紧张。1975年8月15日,三木武夫开启了日本首相在“终战纪念日”参拜靖国神社之先例。
1982年,时任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开始以“内阁总理大臣”的名义前往靖国神社祭祀和参拜。同年,日本政府把每年的日本无条件投降日8月15日定为“追悼战亡者、祈祷和平之日”。
进入2000年以来,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分别于2001年8月13日、2002年4月21日、2003年1月14日、2004年1月1日、2005年10月17日和2006年8月15日六次参拜靖国神社,导致日本与中、韩等二战受害国的关系基础严重恶化,关系一度陷入“冰点”。
分析指出,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屡禁不止,激化亚洲邻国间的摩擦,同时也使日本深陷国际孤立,破坏地区和谐与合作。美国方面多次发表声明,对安倍的举动表示“失望”。韩国也表示严词谴责,指出日本领导层对待历史的错误态度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两国关系,希望日本拿出诚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中国外交部也曾多次指出,靖国神社中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日本领导人对待这一问题的态度反映了日本能否正视和反省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历史。日本领导人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还有日本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反映出日本现内阁对待历史的错误态度。
历年“8.15”参拜者云集 安倍反对分祀战犯遭批
1869年,时任兵部大辅(国防副部长)大村益次郎提议建立“东京招魂社”,为给在明治维新内战中战死的官兵“招魂”。10年后,这一处所改名“靖国神社”。
除了这个改名为“靖国神社”的东京招魂社外,日本还有大量的官祭私祭的招魂社。据1934年的统计,日本官祭招魂社有104个,私祭招魂社有34个,这些招魂社在1936年统一改编为51所“护国神社”。这些护国神社的“顶点”就是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的祭神是从1868年戊辰战争中“官军”的死者开始,历次内外战争中“为了天皇名誉而战死”的人。靖国神社供奉的战死者名单,战前来自陆军省、海军省,战后来自厚生省,目前供奉着近250万日本在历次战争中的阵亡者。
在1978年“秋季大祭”时,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14名甲级战犯的灵位被安放于此。从此,靖国神社就彻头彻尾地成为了一个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
原本作为日本战败投降日的8月15日并非靖国神社的特定祭祀日,但由于位于神社近处的全国武道馆每年在8月15日举行战死者追悼式,下至战死者的遗族、战友,上至国会议员、内阁大臣及从全国赶来的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民众云集至此,致使8月15日成为参拜者最多的一天。
此外,在靖国神社的东北角坐落着“游就馆”,是神社内主建筑之一。因为保存和展示着靖国神社内“祭神”的遗物、资料、武器,它是日本战前最大国立军事博物馆,进一步美化了日本的侵略历史。
“游就馆”在介绍日军侵华时,关于卢沟桥事变,称事变原因为“中国方面拒绝日中和平的意志,中国正规军向日本军队非法射击,日本军队反击,使整个北支那变成战场”。
近日,靖国神社以书面形式做出表态,重申不可能分祀在东京审判中被判为“甲级战犯”的前首相东条英机等14人,称“已经合祀的祭神(即作为神灵祭拜的战殁者)不可能撤下来”。首相安倍晋三也称靖国神社是“追悼(战殁者)的中心性设施”,反对建设新设施,遭到执政伙伴在内的多方批评。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