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云: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这是讲承载着人类思想和追求的观念符号对现实世界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无独有偶,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研究中,也特别强调了“精神生产”对于“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的重要性。这是因为,与动物主要依靠本能延续“种的生存”不同,人的生命实践活动在本质上是“观念在先,活动在后”,正确的思想、观念、理论和判断,是人类在实践中少走弯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成果的关键所在。
在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当下,一方面,被现代工业损耗的自然环境与资源已经难以支持当今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一直不受重视的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先进生产力代表,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对缓解人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转变经济发展和增长方式具有重要的引领与示范性意义。就此而言,《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表现出对当今世界发展主流与趋势的深刻认识和高度自觉。
从现实中看,我国文化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与矛盾也日益凸显。在文化成为重要经济活动的消费社会中,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文化资源大国,原本沉重的文化遗产一夜之间成为最活跃的财富要素,如何使用这些资源与财富,成为各地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新问题。这既表现在人们很难对过于丰富的文化资源及其战略机遇作出精准的判断和选择,同时也表现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与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等实践层面上。如山东两个城市的“西门庆”文化旅游规划和江西宜春以“一座叫春的城市”为宣传口号,都是我们应该吸取的沉痛教训。
文化领域的创新在本质上是人类精神的理性生产,承担着为人类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的“内在生产观念”的主要功能。只有创新文化发展理念先行一步,才能为我国发展和解放文化生产力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在各种理论话语漫天飞舞的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正确判断和推动文化创新,笔者认为:一是传承意义上的“返本开新”。正如贺麟在《五伦观念的新检讨》中指出:“从旧的里面去发现新的,这就叫做推陈出新。必定要旧中之新,有历史渊源的新,才是真正的新。那种表面上五花八门,欺世骇俗,竞奇斗异的新,只是一时的时髦,并不是真正的新。”二是发展意义上的融合创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是我们自古以来的文化强国理想。但必须强调的是,这个“新”绝对不是保守、倒退和封闭的,而是要有比汉唐时代更开放的心胸和更宽广的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在充分吸收全球文化发展智慧的基础上,在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中真正开创我国文化发展的“日新”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