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关注一下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以黄金为货币金属和实行金币流通的货币制度的终结。它是资本主义货币制度危机长期发展的结果。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猛烈冲击,是导致金本位制崩溃的直接原因。
金本位制的特点 金本位制在19世纪和20世纪30年代以前曾普遍流行于资本主义国家,其主要特点是:①以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黄金作为货币单位;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作为基本的流通手段;其他金属货币都居于辅币的地位;各种货币符号(如银行券)可以参加流通,并可随时自由地兑换为金币。②黄金可以自由买卖和贮藏;黄金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自发调节流通中金币的数量,使金币的面值与金币本身包含的黄金价值能够保持一致和相对稳定。③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由于当时各国货币的汇率是按货币含金量的相互比率确定的,黄金在各国之间的自由转移,使汇率受外汇供求关系而引起的波动被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因此能保证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
金本位制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广泛流行,是与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统治地位相适应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广泛发展和商品流通在各国之间的不断扩大,各国不同的货币制度越来越成为一种障碍,从而要求在世界范围内有比较统一的货币制度,有单一的世界货币。而黄金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便逐渐成了各国统一采用的货币金属,最终地具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
金银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 在实行金本位制以前,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金银复本位制,其特点是金和银都被确定为货币金属,金币和银币同时流通。但货币就其本性来说,是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的。两种货币的同时存在,不但会使商品同时具有两种不同的价格,而且由于金、银之间的价格对比在不断变化,还会使商品流通和货币制度本身产生混乱。这就决定了金银复本位制必然要向单一的本位制过渡。
最早向金本位制过渡的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英国。18世纪末,世界市场上的银价下跌,金和银的市场比价变成了1∶15.5,而英国法定的比价却是1∶15.2,银币的法定价值高过了市场上的银价。于是,白银大量流入英国,并要求货币机构代铸为银币,致使银币充斥于流通之中。金币则与此相反,由于法定价值低于市场价值,大量金币被熔为金块在市场出售和输往国外。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不得不停止银币的自由铸造,并限制银币每次的支付额不得超过25英镑。这实际上是从金银复本位开始了向单一金本位的过渡。1816年,英国正式颁布了实行金本位制的法令。当时,英国是“世界工厂”和国际金融中心,英镑在国际贸易和国际信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金本位制在英国的确立,对金本位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金本位制已在欧洲、南北美洲各国广泛流行,只有当时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少数国家没有实行。
金本位制基础的动摇 在金本位制被广泛采用的同时,资本主义正处于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期。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深,逐渐破坏了各国货币制度稳定的基础。这主要表现在:①由于帝国主义大国不断加强对外侵略和掠夺,使世界上的黄金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国家手中。大多数国家日益缺乏黄金,从而动摇了这些国家金本位制的基础。②由于黄金是世界货币,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准备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不仅在国外掠夺黄金,而且也在国内搜刮黄金,不断增加黄金储备,以满足战争对广泛采购各种军用物资的需要。这就造成了黄金流通量的减少,使金本位制的稳定性遭到破坏。③为了满足国家财政开支不断增长的需要,帝国主义国家日益增加纸币发行。不兑现的价值符号大大超过了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要量,使金本位制遭受了巨大的冲击。④为了使自己拥有的黄金不致大量外流,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开始限制甚至禁止黄金的自由输出,这也动摇了金本位制的基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上述因素对金本位制的冲击加剧,金本位制在各国被停止实行。这实际上就是金本位制崩溃的开始。
金本位制的蜕化及其最后崩溃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曾试图恢复金本位制。但在战后的形势下,要重新实行金币流通已不可能。这样,各国重新实行的只能是蜕化了的金本位制,如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在金块本位制下,虽然名义上仍以金币作为本位货币,但实际流通的只是纸币和银行券。银行券已不能直接兑换金币,而只能向中央银行兑换金块。例如,英国在1925年规定,在用银行券兑换黄金时,每次最低限度为400盎司的金块,约值1700英镑。法国1928年规定的最低兑现额则为215000法郎。这实际上是对兑换黄金实行限制。在金汇兑本位制下,同样只实行纸币和银行券流通,但银行券不能与黄金兑现而只能兑换外汇。由于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的货币都与实行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有固定的比价,因此银行券在换取外汇后能到国外去兑现金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德国和许多殖民地、附属国实行的就是这种货币制度。
这种蜕化了的金本位制已不具有金本位制原来的相对稳定性。由于不再实行金币流通,通过黄金贮藏手段职能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已不存在。银行券与黄金的自由兑换已受到很大的限制,当银行券过多时其退出流通的过程便受到了阻碍。金汇兑本位制使许多国家的货币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只要当一国的经济和货币流通发生问题,就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国家。所以,资本主义国家试图通过恢复金本位制来稳定货币流通的愿望并没有实现。
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并引起了深刻的货币信用危机。货币信用危机从美国的证券市场价格猛跌开始,并迅速扩展到欧洲各国。奥地利、德国和英国都发生了银行挤兑风潮。大批银行因之破产倒闭。
1924-1928年,资本主义世界曾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都先后恢复到大战前的水平,并有所发展。各国企图恢复金本位制,但是,由于金铸币流通的基础已经遭到削弱,不可能恢复典型的金本位制。当时除美国以外,其他大多数国家只能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这就是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该制度在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也逐渐被各国放弃,都纷纷实行了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诞生成长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在战争期同遭受了巨大创伤,经济实力大为下降,而美国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国家,这为建立美元在全世界的霸主地位创造了必要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实际上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美国国内不流通金币,但允许其他国家**以美元向其兑换黄金,美元是其他国家的主要储备资产。可是“特里芬难题”却迎面而来,它的本质含义概括起来就是:国际清偿力的需求不可能长久地依靠国际货币的逆差输出来满足。这一难题实际上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就已存在,只不过在布体系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更为典型罢了。自1945年开始,在美元体系下,整个世界可以被刻画为“中心”(美国)和“外围”(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结构。但从1960年10月到1972年下半年,先后爆发了四次大规模的美元危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此消彼长,美元危机是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直接原因。
自1972年后,美国承认世界经济多元一体化,为了再次预防不必要的金融危机诞生,各发达国家之间货币实现自由流通兑换,货币取代了金银在众多领域实现归元合一,而各国 货币就成为世界各国间用来衡量经济发展以及战略布局的重要手段。
金银,外汇作为新型投资品种,在国内兴起的时间并不长,归根结底主要由于中国改革开放仅仅才40多个年头,1981年恢复IMF股东身份,2002年加入WTO,现今算来仅才20多个年头,人民币实现固定汇率对于本国经济发展好坏参半。相对本国来说,现在只能视之为盾,可守而不可攻也,孙斌有云:战略战术,守不足,攻有余,只守不攻,必败无疑。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以日本举例,1985年之前的日本,仍和现在中国一样,日元实现固定汇率,全日本所有外汇储备全由日本央行管制,并没有做到分摊风险,1985年美国与日本签订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升值。 日本近乎全民通过手上的日元投资地产,股市,债券市场,导致金融市场严重资产泡沫化,不久美国透过华尔街金融财团联合抛售已持有的日元,导致日元短短几个交易日内大跌,日本股市也是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市值蒸发近万亿美金,东京楼市暴跌带动周边地产暴跌,整个日本经济可谓是倒退了20年。
1985年后,日本政府不得不宣布日元汇率随着国际市场自有浮动,央行已不再坚持主动干预外汇市场,萧条后的日本为了抵抗来自金融市场的风险,开始实行全民存汇。
其实日本大起大落的故事告诉我们,持有不同国家的外汇及黄金,本就可以抵御来自世界各地的风险。
在当今外汇市场,能够实现自由流通兑换的货币不超过10个,以美元,欧元,英镑,加元,日元,瑞郎,澳元,纽元。8者之间及相辅相成,却又视同水火。避险品种包括:美元,黄金。风险品种包括:,欧元,英镑,瑞郎,日元,纽元。商品货币包括:加元,澳元。其实持有美元相当于卖出欧元,英镑;持有日元相当于看好美元,瑞郎;持有澳元,加元相当于看好金银原油;而对于一个从来没接触过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为了规避最大的风险,实现稳定的收益,最简单的办法即将手上的货币平均兑换成8种外汇,而在此过程中根据世界各国央行发行货币的政策,根据银行消息对外汇进行增持和减持。 以2014年10月举例,当时美联储主席叶轮宣布结束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美联储等于变相在实现加息,截止2015年4月,短短的半年时间,美元指数价值从75增长到了100左右,如果一个客户同时持有8种外汇,当看到美国联邦银行施行货币政策的时候,卖掉手中的欧元,增持手中的美元,完全可以实现半年最小30%的收益。 今年英国央行卡尼也宣布可能在9月份加息,如果英国央行实际真的也于今年9月份加息,完全可以增持英镑,卖出日元或者本国央行不具备加息预期的货币。
杰诚环球投资有限公司
2015.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