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国内 国际 财经 产经 外汇 理财 原油 股票 期货 现货 基金 保险 银行 科技 教育 健康 公益 数码 商讯 图片新闻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外汇 正文
中美制造业高地争夺战
2015-08-05       来源:未知      编辑:      
    作者简介:范棣博士:自由撰稿人、独立经济学家、亚联资本董事长、银票网董事长。师从北京大学厉以宁教授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克洛夫教授。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客座教授。先后担任过招商局集团常务董事、财务总监、招商银行总行副行长高级顾问、香港友联银行(现香港工商东亚银行)总行副行长、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高级咨询顾问、美国1990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银行体制改革处副处长、《金融研究》月刊主编、招商迪辰董事长等。其思想体现于著名的微信公众号“思维的第三只眼”。
 
    报告总统,它们再也回不来了!
 
    制造业,历来都是国民经济的高地,它关乎就业,关乎经济的创造力,关乎出口的能力。
    中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占据了世界经济制造的高地近二十年之久。世界制造大国美日德不是不想反攻,而是有心无力。
    2010年,刚经历金融风暴冲击的美国还惊魂未定,面对一副烂摊子,总统奥巴马似乎也一筹莫展。于是,他邀请了一些实业界的大佬喝酒聊天,寻求治病良方。席间,奥巴马向乔布斯问道,能不能把苹果产品的组装搬回美国?乔布斯十分诡异地笑了一下,回答到:报告总统,它们再也回不来了!
    乔布斯对中国人统治世界制造业高地的感叹,让国人扬眉吐气。之后这个故事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特别是在中国人之间。作为中国人,大家听到之后,着实自豪了一把,中国制造业牛啊,连乔布斯这样的大佬都对中国的制造能力敬畏几分。
    过去30年,中国经济飞速成长最重要的一个成果,就是制造业成为世界第一,中国成为地球的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依靠巨大的成本优势而迅速崛起,因其承接了各式各样的制造业务,再加上巨大体量,中国制造早已荣获“世界最大加工厂”之殊荣。全球各个角落可以看到Made-in-China的标志,它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制造业也成为了支撑中国经济的基础和支柱。
    中国制造向世界输出了大量优秀的产品,并深刻影响着世界,比如80%圣诞布娃娃Made-in-China;伦敦奥运会上,美国队员穿的制服Made-in-China。郑州航空港区生产的iPhone手机更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效率和品质的巅峰,在iPhone6制造工厂内,每天有30万人劳作,相当于一个中型城市人口数量,能把这些人管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美利坚制造:败退高地还是战略腾挪?

    美利坚占据了世界制造业高地超过了100年的时间。
    美国借第二次世界工业革命的浪潮,把制造业的生产动力由蒸汽机转变成为电力和内燃机,并由此促使大量的新的科学生产方式纷纷涌现,使其能够发明和生产出大量的先进的工业产品。比如,亚美利加游艇、麦考密克收割机、辛格缝纫机、霍布斯锁等等。这些革命性的工业产品在19世纪中后期给当时世界带来的震撼丝毫不亚于今日的苹果iPhone6和Tesla电动车。
    此外,美国制造在军工领域一直保持着领先,他们生产的柯尔特连发手枪,充分体现了美国制造业的技术成就,而且这种优势一直保持到现在。优秀的产品背后是技术和管理上的不断创新,催生出了大量的制造业高品质的品牌,像通用汽车、洛克希德等全都来自美国。美国制造业管理上的经验成为经典企业教材,传播到全世界各地,美国生产的产品质量、制作工艺也成为业界的标杆。
    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制造业逐渐转盛为衰。因为宏观政策上的转移,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和军用技术受到重视,传统的制造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冷遇。在政府带动下,美国经济重心从传统的制造业向新兴科技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转移,以致大量资本从制造业撤出,影响了制造业的升级换代。部分大学和研究机构甚至关闭了制造技术和制造科学的教学和研究,而把投资和研究重心转移到信息科技、生物科技、航天科技和金融业上面,并造成了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
    过去三十几年来,美国向世界各地输出了苹果、谷歌、微软、英特尔、耐克、麦当劳、沃尔玛等知名品牌,但也顺便把那些高污染、低利润、劳动密集的加工制造业输送到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极速发展。
 
    中国制造:不惜代价抢占山头
    2012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中国制造业规模已经跃居全球首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4%,成为国民经济重要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国社科院在2011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
    德勤全球制造业组织与美国竞争力委员会联合发布的《2013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显示,中国的制造业竞争力指数在当前及未来五年均位居榜首。
    当中国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制造工厂的同时,我们又为之付出了哪些代价?
    我不用列举统计数字了吧。在制造业GDP的号令下,我们攻占了制造业高地,同时也给自己的家园留下了环境污染、雾霾、资源浪费、制造能力过剩和随处可见的鬼城。
    中国制造不惜代价地抢占高地,使用了四种武器。
  • 低人权成本或曰血汗工资。由于没有保护劳工利益的团体,资本对劳工的剥削成为一种常态。不堪繁重的呆板的机器人般的劳动,劳动自杀时有发生,富士康可能是一个代表,年轻员工从高楼自杀的“十几连跳”,颇让深圳地方政府和富士康董事会头痛。如果我是工人代表,我会问,我在大城市的血汗工厂里每个月挣不到三千元钱,我的房子、车子、孩子、医疗、养老有指望吗?过去三十年,正是成千上万的年轻劳工牺牲了他们的青春,换回来中国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一创汇大国的地位;
  • 低环境保护成本。为了出口和GDP,我们选择牺牲环境保护,以至于今天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水源、土壤,都处在一个不安全的环境中,牺牲环境发展经济成为一种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 强拆与土地兼并。各地方各种各样的经济开发区遍地开花,各地方政府的头等大事都是拆迁和征地,由此引起的群体事件和维稳运动也变成了一种常态;
  • 超量的货币发行。过去二十年间,中国国内货币供应量(M2)与GDP的比值超过了美国两倍,在金融垄断与隐形强迫的居民高储蓄的体制下,货币与金融资本被集中到了以粗放型为主的制造产业的链条中,造成了制造业的飞速膨胀。
    山头攻下了,伤病满营
    按照制造业对技术的依赖程度来划分,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里,招商引资带来的企业大多集中在制造业的低端和中端,形成了我国目前的优势产业:纺织服装业、皮革业、普通家电业、橡胶制造业、塑料制造业等,而对于精密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冶炼业等则根本没有随着招商引资“引进来”,使得我国目前在这些高端制造业上没有吸收到国际上先进的技术,生产水平仍然较低
    我国的中端制造业通过招商引资形成了一定的工业基础,并且经过多年来的打拼和积累,产业链和配套环境也已经成熟,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力,我国依靠中端制造业来支撑工业产业的格局可以保持我国在世界上屹立至少五年。然而,即便是我国的中端制造业,其研发投入也处于世界落后水平,以汽车工业为例,我国汽车工业研发经费占营收的比重只有不到2%,然而该项费用在著名的汽车企业如大众、丰田等的比重则为3.5%到5%不等。我国制造业欠缺的自有技术使得我们阻挡不住制造业衰退的步伐。
    但在2012年后,中国制造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第一,制造企业在减少。2010年中国工业企业总数是45.3万家,到2013年,减少了10万家,剩35.3万家。其中,民营工业企业由2010年的27.3万家,减少到了接近8万家,变成19.5万家,下降幅度高达26%;
    第二,制造从业人员在减少。统计局发表的制造业从业人指数连续低于50。
    这个指数在2009年金融海啸中,下降幅度比较大,到2010、2011年继续反弹回升到50以上。2012年之后,制造业就业人数呈现一个常态化的下降,而且是连续下降,目前只有47;
    第三,铁路货运增长率在下降。从2001年到2011年,这个指标基本都是增长的,但到了2012年这个指标变成负数,2012年下半年是3.8%的负增长,全年是负0.9%,2013年上半年是负2.5%的增长率,全年是负0.9%的增长率;到了2014年,变成负7%的增长。
    2012年,铁路货运增长率、税收增长率、制造业就业人数增长率呈现出相当一致的递减,换句话说,2012年是经济放慢增长的拐点,其主要原因就是制造业开始衰退。
 
    大好风光,谁在悄悄撤兵?
    看起来一派大好风光,但外资早已开始布局撤出中国市场。大家知道的事情是李嘉诚从国内撤资,但不知道的事实是,很多外资对中国市场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热情。
    制造业在招商引资中的没落,表现为低端制造业和中低端制造业流向东南亚国家,部分中高端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本土,剩下仍然支撑工业局面的则是中端制造业。
    从2008年开始,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出现外资撤出的现象。尽管外资投资的绝对额在增加,但相对比例逐年递减。撤出的外资有相当一部分(如服装纺织业)流向了人力成本更为低廉的东南亚。东南亚的FDI金额自2010年起有了大幅增加,至2014年,已经超过1328亿美元。
\
    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金额(百万美元)数据来源:《世界投资报告2015》
由于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中国吸引了一部分中高端制造业,但是由于产业链中的核心技术被外国企业牢牢抓在手中,发达国家主导着产业价值链的配置和走向。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过后,部分发达国家为了本国经济及就业的需求,召回了部分中高端制造业,而这部分回流的制造业原本大部分都在中国。
\
    不久前,《澳洲金融评论》(AFR)刊登了一则消息,令所有长期留意中国经济状况的人士感到惘然,汇丰银行以后不再赞助已经发表了五年之久的“制造业、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 HSBC PMI)。AFR的文章暗示了其背后原因,因为这两个指数一般先于大陆官方数据发表,而且发表的数值则常常比中国大陆的官方数据低,北京因而“不高兴”。汇丰大概为了不影响在大陆的市场开发,于是停止赞助这项数据的发布。
    事实上,高兴也罢,不高兴也罢,中国制造正经历着痛苦的转型阶段这是人所共知。2015年春节后,大量资本纷纷撤离中国大陆,一些代工厂的工人还没来得及收拾行李,就被告知炒鱿鱼了。日本的佳能、松下、夏普、本田、西铁城、日本大津、优衣库等,美国的通用、福特、卡特彼勒、陶氏化学等等,而迁到东南亚国家的企业那更是不计其数。江苏呈现大面积的倒闭潮,其中不乏胜华科技这样业内知名的企业;随后又爆出东莞手机代工厂老板,自杀未遂,简直可以用一个“惨”字来概括。
    根据2014年10月20号,《经济参考报》披露的信息显示,中国的美国商会所发布的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显示,2014年之前中国是绝大多数美国企业的首选投资之地,但是到了2014年这个比例只有20%。中国欧盟商会的调查报告显示,有三分之二的欧盟企业认为,他们在中国的经营是越来越困难,而有一半的企业认为,在中国投资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了。
 
    成本优势消散,中国如何守住高地?

    2014年8月份,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公布了全世界经济总量最大的25个国家的制造业成本分析的量化指标。
    我们把这25个国家分成四个组,第一组是法国、德国、瑞士,制造成本指数平均在124,第二组是日本、英国,制造业成本指数是111,第三组是美国、中国、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制造成本指数平均是99,第四组是泰国、印度、印尼,平均88。
    波士顿咨询公司将人工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能源成本跟汇率水平,综合打包形成这样的指数,美国是100,中国是96,台湾是97,韩国是102。中国制造成本竟然和美国、韩国跟中国台湾是一样的,而我们的经济发展远远不如这些地区跟国家。
    中国制造成本大幅度上涨,导致中国制造业从2012年开始大幅度的衰退。
    中国的市场竞争者除了技术实力最高的美国外,还有技术水平中等的墨西哥和泰国,还有处于技术低端的越南、印度、印尼、孟加拉等国家。中国制造业今后将会受到双重挤压——来自发达国家的制造业重振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制造业竞争,都会对中国形成压力。
    作为曾经影响全球的“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业的失速下行是新常态中的一件大事。不久前,Fortune杂志的一篇文章引述了波士顿咨询公司提到的两个数据:今年中国大陆工业生产平均直接成本只比美国低5%,到了2018年后,则美国反而要比大陆低2%至3%。
    那么,中国对那些欧美市场所需的低技术、低增值、高污染的产品,是不是还有竞争力呢?有关研究显示也不一定。因为中国大陆的生产成本不仅直追美国,还迅速抛离其他已经开始工业化的国家,如越南、印度、印尼、孟加拉、菲律宾等国;这些国家的工业生产成本平均比中国大陆低10%至15%,已经对大陆制造业造成了现实压力。在一些新的国际贸易规则(如TPP)发挥作用后,将会驱使更多的制造环节向其他国家转移。那些国家已经开始蚕食、瓜分中国大陆的工业生产订单。
 
    高地收复战,美军卷土重来
    2008年次贷危机让美国政府认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奥巴马请求乔布斯把苹果产品的组装制造搬回美国,这算是一个政策上的风向标。在政府政策影响下,美国制造业发生了一系列大事件。卡特彼勒、通用电气以及福特等大公司纷纷宣布向美国制造业投入新的资金,这种状况让美国经济分析师非常乐观,他们预计美国制造业将会实现9.1%的年增长率,或将成为美国国内经济增长最快的领域。
    早在2011年,当美国经济依然泥足深陷于次贷危机带来的“大衰退”之际,波士顿咨询公司就大胆预言:美国制造业将再次兴起,中国大陆的最强卖点“低成本”则会在5年后基本上消失。现实发展证实了这一预测。
    实际上,在金融危机后,安邦咨询公司的调研已经发现,中国国内不少普通消费品制造企业(如蜡烛生产、高端工艺品生产等),已经在向美国转移。企业家们向安邦咨询讲述的关键理由是:在美国制造的综合成本与在中国制造已经相差无几。在美国制造的优势是:接近市场,生产效率高,节省物流成本,用电极便宜,而人工成本的差距正在缩小。这种趋势至今仍在不断发展。
    美国的工业生产成本急降,主要原因是生产力提升迅速,而美国国内能源价格则一直急跌。2005年至今,西德州原油价格指数(WTI)基本持平,天然气平均价格则跌了75%。原因在于美国的采能技术出现突破,业界普遍掌握了最先进的页岩油气层水力压裂法。美国的工业用天然气价格目前是中国大陆的三分之一。
    如果减省掉长途运费、时间、罢工风险等间接成本,在美国消费的东西在美国生产,反而更划算。而那些高技术、高增值、低污染的产品,过去在中国生产,现在马上可能就要回归美国本土生产。而档次稍次一点的生产,则可能从中国转移到邻近的墨西哥生产,那里的直接成本现在比在中国低5%,人口比越南还多20%,而且青壮劳动力很多。
    安邦咨询推测,美国在10年后完全有可能成为“新兴”的低成本“世界工厂”。
 
    是谁扼住了中国制造业的喉咙?

    简单说,房地产过热是中国制造业危机的根源,是房地产泡沫打败了中国的实体经济,扼住了制造业的喉咙。
    郎咸平有一个观点叫做二元论,他认为中国经济一头过热、一头过冷。过热的是房地产,过冷的是制造业。他认为制造业由于营商环境恶化导致资金大量的流入房地产领域,这是房地产过热的主要原因。房地产业盈利水平太高,必然吸引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其他行业资金大量流入,导致实体经济出现了问题。另外,房价上涨、地价上涨也必然引起了租金上涨,使得制造业的工人由原来可能每个月一千块钱可以养活自己,到现在如果收入不到二千就没有办法养活自己。
    由于各种原因,整个中国的精英阶层对房地产过高给国民经济带来的负作用认识过浅。
    香港为什么没有制造业?因为房价太高,养不起制造业。弹丸之地的香港可以没有制造业,但中国内地不能走香港高房价驱动经济发展的路线,因为中国不能没有制造业。房价过高是造成中国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成本飞速上升的基本原因。近年来,沿海一带的工业企业不赚钱,其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升。
    从宏观层面上说,中国的虚拟经济和房地产吸引了过多的资本,也吸引了决策层的注意力。其结果是,相当多的政策资源和金融资源,无谓地消耗在资本市场和房地产中。像海尔、康佳这样的制造企业都在搞房地产投资或进入股市,更不要说其它制造企业。大家都热衷于赚快钱,中国制造业的衰退在所难免。过去10年大量资本流入房地产和基础建设,现在又开始流向股市,这些都造成了中国制造业“内忧”的局面。
    另外,粗放式发展的经济模式使得企业不去真正投资研发,而是去模仿和抄袭。假冒伪劣一直是伴随着中国制造成长。在改革开放几十年里,中国制造了世界上差不多90%的假货,监管方面却处罚甚微,国内市场缺乏鼓励创新的文化和制度。大部分企业追求吃快餐,追求一夜暴富,没有在技术创新方面下力气,国际市场竞争只能依赖于劳动力低成本,走“血汗工厂”的发展思路。
 
    中国还能守住“上甘岭”高地吗?

    中国的社会环境正经历深层次的变革,弥漫着一股浓重的浮躁气息,年轻人越来越讨厌进入制造业,更没有耐心适应“厚积薄发”的漫长过程,他们更喜欢赌博式创业,喜欢炒股和一夜暴富。在这种普遍的拜金主义的社会思潮下,制造业想要招聘到合格的人力,不得不不断提高薪资标准。即便如此,制造业人员离职率不断提高,这极大地影响了产品品质,挤压了制造业的利润,导致沿海中小制造业陷入倒闭潮。
    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上升会影响中国制造的竞争力,这已不是什么新闻。问题是,这种格局不断强化将会持续地削弱中国的竞争力。在可预见的长时间内,如果中国不再是“世界工厂”,我们很难想像中国在全球市场上将有什么其他定位。中国在制造业上的滑坡,将会从根基上削弱中国的长期竞争力。除了人力成本之外,原材料、场地租金也不断上涨,加之,政策环境的变化,之前一些优惠和减免政策也慢慢转移到所谓的高新技术产业。
    但是,制造业的高地对中国很重要。
    如果制造业长期面临生存困境,那么中国又该怎么安置每年产生的1000多万的高校毕业生和进城农民工呢?可以毫不夸张的讲,如果中国制造业不振,那么中国的就业率也不会好看,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将更大。
    中国制造如何步入工业4.0时代? 事实上,中国制造既担负着就业的重任,又要负起产业创新升级的重担,而这个行业的发展程度也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健康状态。那么中国制造该如何突围呢?
 
    中国制造的下一个30年,路在哪里?
     如果仅从过去三十几年中国制造业崛起的历史看,所谓中国模式和中国优势是什么?也许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低成本的制造优势。用简单粗暴的语言概括,就是通过剥夺和压低劳工阶层的工资增长、社会福利和安全健康待遇,来尽可能地压低生产成本,从而实现在国际市场更有价格竞争力。
    现在为什么不行了?
    因为劳工的收入已经接近了一个家庭的生存边际成本,资本再也不可能压榨出剩余价值了。
    从宏观层面上说,上述制造业的问题并非一日之寒。从劳工阶层身上获取的大量资本,国家并没有真正将其投放到制造业的升级转型上,这些资本主要以信贷的方式进入了股市、房地产、城市基础建设,以及被巨额的行政开支消耗。
    中国的资本体制并不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尽管中央试图改变实体经济得不到资本的状况,但是已经形成的金融利益格局和势力,并不支持资本向实体经济流动,特别是向中小实体企业转移。金融利益集团依然打着国家利益和金融安全的牌坊,控制在中国的资本市场,绝大部分的资本依然通过各种渠道流向利益垄断阶层把持的各种所谓的各级政府的重点项目。
    高处不胜寒。下一个30年,中国的制造业如何走出“高地”的困境?
 
 
     栏目排行
  1. 传化支付为现代物流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新路径
  2. 工行北京北清路支行以匠心打造网点星级服务
  3. 工行北京丰台云岗支行积极推进服务星级网点
  4. 工行北京丰台支行积极优化网点适老化服务
  5. 工行北京丰台万丰路支行多举措做好养老金融
  6. 服务升华,润心敬长
  7. 工行北京鼓楼支行积极争创星级网点 提升服
  8. 工行北京鼓楼支行多措并举提升适老化客户服
  9. “民有所需,正义有为”,工商银行正义路支
  10. 工行北京分行增光网点星级服务在您身边
     栏目推荐
大家保险第四届客服节深圳分会场启幕 三大主题
丝路视觉荣登「2024中国VR/AR30强企
用心守护中秋团圆味,李锦记的这场科普宣传很硬
中国平安教育公益开展第三十年 与希望同行 我
大家人寿深圳分公司以案说险 ——金融消费者权
大家人寿深圳分公司风险提示 ——理性投保,警
大家人寿深圳分公司风险提示 ——注重保单回访
大家人寿深圳分公司以案说险 ——及时报案保障
FUTURUS光场ARHUD亮相2024EV
周大生2024秋季新品发布,幸福花嫁系列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