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金控加速推进资产证券化:区块链技术打造“资本乌托邦” |
在不久之前,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推进资产证券化”这一去杠杆路径;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赖小民也建议,择机出台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办法,尽快构建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通机制,并建立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预警;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秋在接受人民网记者提问时也认为,资产证券化是必然趋势。
随着新趋势已经到来,拥抱变化成为企业良性发展的唯一出路。然而,国内资产证券化业务究竟将行至何方?谁又将成为资产证券化的受益者?
“虚实结合”已是大势所趋,资产证券化业务需快速推进
事实上,国内企业在资产证券化方面的探索起步很晚,资产证券化的市场渗透率不高。然而纵观欧美等国家不难发现,资产证券化业务已经成为其金融生态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收入阶层的投资者都会在自己的资产配比中适当加入与之相关的金融产品。
拥有稳定现金流的白领消费贷款、成熟可靠的供应链金融,甚至是政府基建项目,都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的形式增加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多样性。这就使得产业链上的各参与者都能成为受益者,而实体产业也能得到更多的资本注入,形成更加良性和高效的发展。可见,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有助于合理去杠杆,抑制资本过度流入房市。这也是国内“脱虚向实”的大势所趋。
制造业巨头的时代:优质的底层资产方能成就资产证券化业务
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持有那些以优质资产作为底层架构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选择。但是国内的金融市场优质资产可遇而不可求。在这一投资痛点的趋势下,一批具有良好制造业背景的巨头已经开始了行动,抢先布局资产证券化业务。
海尔集团就是这一趋势的洞见者之一。有世界家电第一品牌之称的海尔早在十年前就埋下了伏笔,顺势成立了海尔财务公司。经过十年的深度布局,海尔系的金融产业已经拥有了完整的业务架构,成为现在的海尔集团金融控股集团。海尔金控定位于产业生态共享金融,依托海尔丰富生态,海尔金控在场景、牌照和大数据三大核心因素的驱动下,从供应链金融,发展到产业链金融,最终实现生态圈金融,聚焦金融、交易、及投资领域,已开展集团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小额贷款、金融保理、互联网财富管理、消费金融、第三方支付、清算平台、资产交易平台等金融服务业务,并拥有专注于股权投资和基金管理的创投公司。
除了丰富的金融生态布局外,海尔集团旗下的优质资产更是推行资产证券化的良剂。就在不久前,海尔金控顺利完成了第一次资产证券化服务商的公开招标,21家权威金融机构响应了此次招标。在友好而富有成效的招标过程中,海尔金控圆满完成了招商。作为本次招标组织者之一,海尔集团资金平台总监邵新智说到: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海尔金控丰富融资渠道,快速地切入市场机会,使各金融小微发展得更快更好,并通过优良资产的规模化,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多元化、产融结合的共赢共生的大生态圈。
据悉,在接下来的一个阶段里,海尔金控会与服务商、平台合作伙伴进行紧锣密鼓的产品开发,在市场投放超过近百亿的优质资产包。这批优质资产包一旦登陆金融市场,无疑会为投资者起到强心剂的作用。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有“海尔”在金融领域进行背书,也会促使那些渴望获取稳健收益的中小投资者参与到金融运作中,推进全民普惠金融的进程。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某种意义上来说,海尔金控的资产证券化之路就是整个实体行业的风向标。
振兴实体业迫在眉睫,区块链技术能否创造出“资本乌托邦”?
从时间点上来看,目前恰逢两市青黄不接:房市调控,股市乍暖还寒,P2P面临监管大考。优质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可以为国内投资者提供更为稳妥的收益,也能让海尔金控各业务线在金融领域站稳脚跟:海尔金控作为统一的金融品牌出口,为各子业务线进行背书和集中采购。在不破坏各业务线独立性的情况下,海尔金控有效节约了融资成本,并且通过集团影响力为小微平台在金融领域铺平了道路,为后续的资产证券化探索之路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不过在投资者看来,国内资产证券化业务仍然存在瑕疵:优质资产包、具有公信力的发行平台方乃至银行监管机构……每个环节都不容有失。当下,如火如荼的区块链技术正是资产证券化业务欠缺的“东风”。知情人士透露,海尔金控正在就区块链技术的落地与产品化进行尝试和探索,目前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对于整个资产证券化产业来说,也确实需要一款依托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产品,为国内投资者起到“锚定”的效力。
或许正如安迪·格鲁夫所言,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飞速变化的时代,它的震波传遍所有的产业。无论你靠什么为生,对你影响重大的变化都越来越有可能发生。新方法的出现会引发从未料想过的新的竞争。现在,由资产证券化推动的金融改革大潮已经来临,每个人都将成为这场变革的组成部分。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融入其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