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对于“信用信息修复”的方法进行了具体的规定。但却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号称“5月起,征信可以修复了”“再也不怕逾期后征信报告有不良记录了”等,并借机虚假宣传甚至是诈骗。
为此,作为人民银行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金蝶征信有限公司专家提醒广大群众,“信用信息修复”不等于“征信修复”,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无权擅自修改、删除信用报告上真实、准确的征信信息。换言之,征信不存在修复一说,所谓的征信修复达不到信息删除的目的,还会给信息主体带来安全隐患,扰乱正常金融秩序,存在较大法律风险。
信用报告是个人和企业信用历史的客观记录,是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身份证”,如今,随着信用报告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征信修复”也正在成为新的热门诈骗途径。基于信息主体对不良信息的担忧,市面上出现了不法机构利用其急于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的心理,以所谓“征信修复”“征信洗白”名义设计各类骗局,宣称可以代理消除不良信息从而骗取钱财。
那么,征信修复常见的骗局有哪些呢?骗局一:收取高额费用后跑路。这类骗局利用公众急于消除不良信用记录的迫切心理以及对“征信修复”概念的误解,以“征信修复、洗白、铲单”“代理、咨询”等名义发布广告、办理业务,教唆信息主体用“非恶意逾期”“不可抗力”等理由或伪造证据材料进行投诉,借机收取高额代理费用。不法分子通常会在不良信息修改失败后不予退款或直接失联。
例如,李某因创业资金链断裂信用卡产生了逾期记录而无法办理房贷,便动了花钱修复征信的念头,于是在网上找到一家“征信修复”机构,并按该机构规定支付代理费用委托其帮忙征信修复,但当李某查询信用报告发现有关信息根本没有修复时,该机构早已跑路失联。
还有两种常见的骗局分别是:征信培训、加盟诈骗和骗取个人敏感信息,通过泄露、倒卖个人信息甚至冒名网贷等方式获利。其中,征信培训这类骗局通常以征信市场需求量大、有前景为由,谎称教授“征信修复”技巧开办培训班,通过招收学员、加盟代理等形式,广泛发展下线,实则为骗取加盟代理费。
《办法》第三条对“信用信息修复”进行了明确定义,它是指“信用主体为积极改善自身信用状况,在纠正失信行为、履行相关义务后,向认定失信行为的单位(以下简称“认定单位”)或者归集失信信息的信用平台网站的运行机构(以下简称“归集机构”)提出申请,由认定单位或者归集机构按照有关规定,移除或终止公示失信信息的活动“。也就是说,信用主体有权修复的是失信信息,而非失信行为本身,而且是要履行完责任之后。
总之,征信领域不存在“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说法,目前所有征信法规、文件制度中均无“征信修复”的概念,金蝶征信有限公司专家提醒,切勿将“征信修复”与“信用修复”混为一谈,轻信网络虚假宣传,误入诈骗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