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海矿产资源开发的巨头盐湖股份发布2017年一季报,公司一季度业绩再度陷入亏损境地。而翻看公司2016年年报,各项业务均萎靡不振,唯独碳酸锂业务全年营收猛增163.66%,毛利率高达56.85%。这一成因主要在于盐湖提锂技术在2016年取得的巨大突破。
按照常理及青海盐湖碳酸锂开发的既定政策,甚至是习总书记视察盐湖时提出的殷切期望,今年以来盐湖股份应该乘势撸起袖子加速碳酸锂开发,但从目前现状看,盐湖碳酸锂开发却始终裹足不前。一时间,外界对此疑惑不解。
对于这一局面背后的故事和困局,记者展开了深入调查采访。
业绩持续萎靡 唯碳酸锂业务“飘红”
盐湖股份发布的今年一季度业绩报告中显示,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6.8亿元,同比下降22.9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则亏损2.65亿元。而在2016年全年,公司尚还维持3.41亿元的净利润水平。结合当前盐湖股份所处行业背景及公司业务开展情况,公司近年来业绩表现疲态尽显。
然而,记者翻阅盐湖股份2016年年报却发现,在公司三大主营业务板块中,碳酸锂产品业务却表现亮眼。年报显示,公司2016年碳酸锂产品业务营业收入达3.1亿元,尽管这占公司全部营收的比重不足3%,但收入较上年同比增长率却达163.66%,毛利率高达56.85%。
记者采访了解到,盐湖股份碳酸锂开发业务表现亮眼的成因,主要归功于公司旗下碳酸锂开发业务的主阵地青海盐湖佛照蓝科锂业有限公司(下称“蓝科锂业”)去年以来业绩的良好表现。
资料显示,伴随着去年以来国内外碳酸锂价格的不断上涨,以及其碳酸锂生产技术的商业化开发的连获突破,蓝科锂业2016碳酸锂产销量3500吨,实现净利润达1.3亿元。
长城证券发布的研报称,如果蓝科锂业碳酸锂项目推进顺利,2011年碳酸锂产量可望达到 1 万吨。按照现在碳酸锂高端工业级市场价格约12万元/吨(含税)上下,公司成本有望控制在4万左右。 2017年如果实现1万吨产量,净利润贡献有望超过4亿。未来随着3万吨的项目投产,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 蓝科锂业的盈利空间将更为广阔。这无疑也将为盐湖股份业绩改善带来巨大想象空间。
守着锂资源“聚宝盆”却裹足不前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盐湖股份时指出,盐湖资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资源,也是全国的战略性资源,要制定正确的资源战略,加强顶层设计,搞好开发利用。在外界看来,有了蓝科锂业技术的持续突破,又有了总书记的殷切期盼,盐湖股份理应撸起袖子加油干,加快碳酸锂开发的步伐。
但自去年底以来,蓝科锂业的扩产计划并未如外界期待的那么快马加鞭。盐湖股份目前正忙于在推进与国内新能源车巨头比亚迪成立合资公司,欲在蓝科锂业体外,另起炉灶培育新的碳酸锂开发主体。
一时间,围绕青海盐湖锂资源开发呈现出多方角力的局面,盐湖股份作为其中的核心角色被裹挟其中,本来形势一片大好的碳酸锂开发大业陷入裹足不前的境地。
要了解目前青海盐湖锂资源开发乱局的原委,还得从蓝科锂业得成长历程说起。
早在2007年,盐湖股份与核工业北京冶金研究所合资成立蓝科锂业,尝试提取青海察尔汗盐湖卤水中的锂。察尔汗盐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盐湖,坐落于中国“聚宝盆”柴达木盆地。其中,察尔汗盐湖中的氯化锂储量高达1400万吨,是全国锂储量最大的盐湖。一直以来,盐湖就享有锂资源“聚宝盆”的美誉。
然而,由于从盐湖中提取锂资源当时是世界性难题,蓝科锂业自成立后就在盐湖提锂技术上跌撞不已,一度濒临破产的境地。直到2010年,蓝科锂业通过引入俄罗斯院士团队的吸附剂技术,成功实现卤水提锂技术的突破。此后,随着该项技术商业化应用的充分验证,蓝科锂业才在2016年成功实现碳酸锂产量的突飞猛进以及单位制造成本的迅速下降,进而带来蓝科锂业业绩成功扭亏为盈。
根据青海省当地和盐湖股份的相关规划,碳酸锂开发以及相关联的锂电产业未来将是重点扶持对象,以蓝科锂业为主体启动后续碳酸锂项目的扩产计划属情理之中的事。
但自从2016年10月比亚迪和盐湖股份双双发布的成立合资公司的公告,一切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双方签订的协议中提出的“确保盐湖锂资源唯一供给合资公司”、“盐湖股份拟将其持有的蓝科锂业公司股份全部转让给合资公司”核心条款,大有用新合资公司取代蓝科锂业碳酸锂开发主体地位的意味。这不得不让蓝科锂业一路走来扶持有加的其他股东一时间难以接受。
蓝科锂业重要股东之一的芜湖基石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小红就对记者表示,基石投资正是在2010年引入新技术的时机投资蓝科锂业,如今蓝科锂业形势大好,在资本市场上属于非常好的并购标的,基石投资正盼望迎来收获的季节。“但是,因为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现在却面临投资收益无法兑现且投资前景趋于悲观的问题”,李小红说。
事实上,据记者调查了解,除了基石投资的投资收益无法兑现外,比亚迪和盐湖股份新成立合资公司还绕不开的一大坎就是蓝科锂业技术入股股东的核心利益。
针对上述合资协议中提出的“确保老卤水唯一供给新公司”的条款,早在2010年5月,蓝科锂业的主要技术入股股东青海佛照、青海威力曾经与盐湖股份曾签订过一份排他性合作协议,其中明确规定盐湖股份充分保障蓝科锂业卤水供应30年,且各方不得单独与其他企业进行吸附法卤水提锂技术的合作,如对外合作,须由蓝科锂业作为唯一的对外合作方。如果盐湖股份与第三方合作,上述两技术入股股东优先享有35%现金入股权。协议另外还规定,如牵涉到以吸附法卤水提锂专利技术出资时,对技术出资所产生的收益分配,两大技术入股股东可在原分配比例的基础上共增加15%的收益分成。
此外,今年3月15日比亚迪公告称,比亚迪在盐湖提锂吸附剂制备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掌握了从盐湖卤水中提锂的锂吸附剂的制备技术,该科研突破是盐湖商业化提锂的关键。
蓝科锂业一位不愿具名的股东对记者表示,比亚迪希望抛开其他利益各方“另起炉灶”,但该技术可能存在侵权嫌疑。由于盐湖科技在与青海佛照、青海威力三方合作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专利技术,盐湖股份再另成立新公司,通过人员抽调,可能将技术外泄给新公司。而据了解,盐湖比亚迪董事长何永平是蓝科锂业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盐湖比亚迪监事毛新宇也是蓝科锂业掌握全套技术细节的业务骨干。
“如果是这样,则7年前那份排他协议中规定的技术入股股东35%的优先现金入股权和15%的技术出资额外收益分成就无法绕开,比亚迪还是无法绕开其他方打响自己的‘小算盘’。”该股东表示,即便这一新技术不存在侵权问题,但其未经充分商业化验证就敢投资数十亿元来搞开发,也有对投资者不负责任的嫌疑。
化解困局:解铃还须系铃人
目前,盐湖锂资源开发这一乱局已经牵扯到4家老牌上市公司和1家知名PE投资机构,即盐湖股份、比亚迪、佛山照明、科达洁能和基石资本,局势如何发展倍受资本市场和业界的关注。如何破解,既关系到这几家上市公司相关利益的合理安排,更关系到国内锂资源供应的格局和锂电产业走向。
作为其中的核心利益方之一,特别是盐湖锂资源开发“大戏”主角的盐湖股份,如何妥善化解当前困局,考验着公司管理层以及青海省政策方人士的智慧和责任担当。
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就此向盐湖股份相关负责人提问,截至发稿前,尚未得到盐湖股份方面的回复。
“盐湖有充分的资源保障、蓝科有已经验证并蓄势待发的技术,青海省有产业需求想引进比亚迪,其实大家各方可以坐下来商量,这并不是一场零和博弈,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多位蓝科锂业股东表示,一种方案是比亚迪以市场价格增资进入蓝科锂业,以蓝科锂业为主体建设3万吨碳酸锂项目;另一种方案是由蓝科锂业中小股东与盐湖股份、比亚迪三方合作成立公司,蓝科锂业对该公司进行技术授权,然后尽快启动3万吨新建产能的建设工作。
“由于青海盐湖锂资源开发涉及四家上市公司,今后进展的每一步都必须做到公开透明,合理合法,必须对各自身后的股东负责,不能无理侵害其它股东方的利益。”上述不愿具名的蓝科锂业股东表示,“只有相关各方依法依规充分协商,从大局出发找出公平合理的最佳解决方案,才能开发利用好青海盐湖这一锂资源‘聚宝盆’。”
国内锂电行业一位资深人士也对记者表示,妥善化解目前青海盐湖碳酸锂开发乱局已刻不容缓,盐湖股份作为其中的核心利益方,“解铃还须系铃人”,理应尽快拿出一个妥善方案,尊重历史,尊重“青海盐湖资源是全国的资源”,尊重蓝科锂业在碳酸锂开发的既有优势,平衡兼顾好各方利益,尽快掀起盐湖碳酸锂开发的热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