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第四届)中国金融年会颁奖现场。南都记者 赵炎雄 摄
声音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逐步提高,但是防范金融风险仍是2018年的重中之重。深圳作为金融之都、创新之城如何正确解读监管高层的纲领,金融机构如何实现跨界联动,又如何更好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需要监管的大智慧。我们希望以政府监管机构、媒体、专家的视角,倾力打造中国金融的专业平台。
———南都报系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深圳大件事新媒体研究院院长陈文定
虽然区块链的应用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但只要突出问题导向,加快创新发展,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区块链一定能够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场景,我国一定会有一批企业能够抓住机遇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中迅速壮大,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 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季晓南
在实践当中,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改革创新是现代金融业开放发展的关键动力,有效监管就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如何处理好监管与创新关系,事关深圳金融稳定的大局,特别是要破除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这些重要的系统性措施,需要业界广泛参与,共商共建。
——— 深圳市金融办党组成员、巡视员肖志家
资管新规“千锤百炼”,对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发挥关键作用,影响深远。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杠杆率得到初步稳定,高端制造业发展迅速,消费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结构持续向好,同时资管新规及配套细则逐步落地,稳增长与防风险都取得显著成果。
———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长姚余栋
金融监管要针对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和人。从事金融业务就必须要有金融牌照,同时也应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监管。由于激励机制不合理,部分金融从业人员不仅没有自觉控制风险,反而放大了业务风险,需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监管,制定职责追究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中诚信集团创始人毛振华
当强监管、去杠杆、资管新规、风险管控遇上了创新、fintech、区块链、普惠金融,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11月27日,以深圳市金融办为指导单位、由南方都市报主办的2018(第四届)中国金融年会在深圳闭幕。与监管高层姿态遥相呼应,本届年会主题聚焦“强监管下的金融创新与跨界”的主题。年会上,经济界大咖助阵成为看点,包括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季晓南、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毛振华等做客金融年会,就当前的热点话题进行激辩,并为深圳金融发展支招。
金融应用和信用建设领域,如何用好区块链这把颠覆科技的双刃剑?十年前的金融危机,到底带来哪些思考?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活水,又该如何“正确归位”?满带金融之都的光环,深圳到底要如何让创新利刃与监管之剑协同发挥效应?在本届金融年会上,都可以找到响亮的回答。
焦点
金融成深圳税收大户 创新与监管是金融发展引擎
洞悉深圳作为金融之都的时代使命,成为当务之急。“最新的政府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协同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把金融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个语境之下,探讨金融监管创新和跨界恰逢其时。”深圳市金融办党组成员、巡视员肖志家表示,作为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深圳始终把金融业作为战略支柱产业,全力营造良好环境,推动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
站在监管层立场,深圳官方到底在监管与创新方面做了哪些尝试?肖志家透露,深圳已连续13年举办金融创新奖评选,目前申报的项目超过300个。与此同时推进前海跨境金融先行先试,同时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近期,深圳刚出台了《关于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和并购重组的若干措施》,今年还组建首期50亿的天使投资母基金,意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实际上,深圳官方在金融监管同样不遗余力。记者在会场了解到,深圳今年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深入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高压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并搭建了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灵鲲金融安全大数据平台,挂牌成立了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以维护金融稳定秩序。
在主办方和业界的共识中,“金融创新和监管需要齐头并进,才能在保护科技金融宝贵创新基因和维持金融安全秩序之间找到有效平衡。”
互为佐证的是,来自深圳市金融办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深圳的GDP达到1 .75万亿,同比增长8 .1%,深圳的地方财政收入是2807亿,同比增长8.7%。
作为支柱产业,初步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深圳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289 .68亿元,占同期全市GDP的13 .1%,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国内城市第三。
虽然深圳金融增加值增速不及去年同期,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有所增强。南都记者获悉,1- 9月金融业实现税收1178 .9亿元,同比增长30 .6%,占全市总税收的24 .1%,居各行业首位。换而言之,金融对深圳税收的贡献超过制造业,成为深圳的第一支柱。
“改革创新是现代金融业开放发展的关键动力,有效监管则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如何处理好监管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事关金融稳定大局。”肖志家如是强调。
区块链孕育万亿级机会 突破口在于技术革新
炙手可热的区块链在2018年被称为互联网新的风口,众多互联网、金融巨头纷纷入场。面对热流,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季晓南在关于《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与创新》的主题演讲中指出,区块链之所以受到热捧成为投资风口,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社会各界对区块链的应用和市场价值抱有极大的期待。目前,区块链应用场景涉及了上万亿的投资机会,但区块链与监管和创新都有密切关系。
相映成趣的是,刚刚出炉的《中国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资产证券化等部分业务场景已开始从概念验证逐步迈向生产实践,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潜力可期。
工信部的报告显示,我国区块链产业生态初步形成,截至2018年3月底我国以区块链业务为主营业务的数量456家,产业初步形成规模。值得留意的是,区块链、虚拟现实、无人驾驶等并列为我国十三五期间的重大任务。
互为佐证的是,据高盛预测,到2020年,区块链技术将在共享经济、分布式电力、产权保险、现金结算、反洗钱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每年可为全球节省250亿-400亿美元的交易成本。
“因为难篡改、可追溯等特质,区块链有望成为社会信任的基石。”季晓南分析,目前区块链最多的应用集中在金融交易和信用建设领域,尤其在金融监管、数字共享、保险、车联网等领域都有一定程度的应用。据他介绍,在央行的推动下,金融领域率先试水区块链技术,诸如中国银行的区块链跨境支付系统落地,招商银行将区块链应用到直联清算系统。
但是,由于标准不统一、互通困难等问题,香饽饽也有掣肘。季晓南提醒,区块链具有潜在颠覆性技术,但是总的来看目前处于初创期,仍然没有找到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具体场景,对此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消费者都应该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切不可盲目跟风,切不可随意投资。
如何突破瓶颈,消除负面影响,更好赋能金融行业?季晓南表示,未来区块链的应用,很大程度取决于创新发展的步伐。他对此开出了药方:技术创新要有突破;核心能力要提升,尤其像深圳这些地方政府可以大有作为。同时要鼓励企业跨界融合,让区块链服务好实体经济。与此同时,监管要有进展,加强机制建设,允许一定探索。他还鼓励深圳,要在服务和政策环境推进,完善标准体系,对接国际标准组织。
“资管新规治标治本 影子银行发展受到明显抑制”
对于去年适时出台的资管新规,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长姚余栋认为是“治标又治本”,以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及信托等为代表的影子银行发展受到了明显抑制,从化解金融风险的角度来看,净值化转型对于我国不良资产的处置发挥重要作用。
相得益彰的是,《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显示,2017年以来的一系列措施收到了显著成效,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势头得到遏制,金融风险总体收敛,金融乱象得到初步治理,资管业务逐步回归代客理财本源,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有序打破,市场约束显著增强,金融机构合规意识、投资者风险意识显著提升。
就现在的金融环境,大众投资者有哪些投资机会呢?姚余栋支招认为,从全球看,中国的信用债是最具吸引力的资产之一。他分析,当前国内支持民企融资政策密集出台,且民营企业信用利差扩大。同时,我国信用违约率仍较低。根据穆迪计算的结果,目前国内债权违约率低于全球水平。
实际上,诸多政策支持也利好债市。10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运用市场化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由人民银行向专业机构提供初始资金支持,为民营企业发债提供增信支持。
遏制过度金融创新 坚持稳增长、防风险“双底线”
十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似乎还历历在目,值得业界反思。在这个节点,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深圳创新研究院院长、中诚信集团创始人毛振华向深圳抛来了“金融危机十周年与中国金融政策再调整”的思考。
作为深圳市政府金融顾问,毛振华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宏观调控重心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动态转换。据观察,从2016年下半年-2017年,宏观调控重心转向防风险,金融监管趋严政策频出。
“金融政策再调整,向双底线思维转变。”对于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毛振华提出了破解之道:当前仍处于风险防范期和释放期,政策需要坚持稳增长、防风险双底线。
首先是金融政策调整要适度,不能走“债务-投资”驱动老路。毛振华称,适度“稳增长”可以缓释经济快速下行导致杠杆率被动攀升的风险,实现“好的去杠杆”,但如果政策宽松过度,有可能导致“糟糕的通胀去杠杆”或重回“债务-投资”老路。
货币政策要注重结构性调整。针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他认为适当向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倾斜,“严控资金流向房地产、融资平台等领域,从而加剧债务风险。”他还强调,要把提高企业股本率作为基本国策,拓宽渠道增强上市公司再融资功能。
对于金融业的主体,他特别提醒加强对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监管,遏制过度金融创新,因为过度金融创新一方面会加剧资金“脱实向虚”,另一方面也会导致非金融部门杠杆率过度抬升。
看点
首届“海上商学院”旅程将开启
作为论坛亮点,由博商学院联合南方都市报社举办的第一届海上商学院旅程“遇见2019,遇见未来”宣布即将开启。据悉,该行程以赋能民营企业未来为使命,以“海上商学院”的模式搭建中国商业生态圈。
官方履历显示,博商学院创办于2006年,定位于“民企成长加速器”,以深度服务中国民企为特色,目前学员超过36000人。
榜单
19项大奖出炉花落各家
为了向2018年本土创新进取的金融机构致敬,在近百家机构的角逐下,本届中国金融年会在压轴环节颁出了年度最佳银行、年度最佳保险机构、年度最佳金融跨界、年度最具社会责任、年度最佳党建金融机构等19个大奖项,最终花落各家。作为主流媒体,南方都市报有意联手各路金融机构和专家,与行业精英们一起打造金融话语平台。
部分奖项
最佳银行大奖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行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行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行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农村商业银行
●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
最佳服务民营企业机构大奖
●深圳市高新投集团
年度金融跨界大奖
●星河金融控股集团
年度最佳保险机构大奖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泰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