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大会,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伟大的时刻,各界代表3000余人共襄盛举,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表彰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员。
回顾这波澜壮阔的40年,社会经济发生了沧桑巨变,从食物计划供应到各国食材琳琅满目,从单调的中山装到各类各国*服饰,从自行车遍地到海陆空畅行无阻……国人的衣食住行无不折射出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
而其中最能直接体现中国经济的沧桑巨变的莫过于人们的消费方式。从以前的各种计划供应的粮票、布票到如今的微信支付、支付宝、花呗、京东白条、唯品花等等新型消费方式,五花八门的消费金融产品为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做了*的注解。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路口,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消费金融未来有怎样的趋势?
大势所趋:消费升级催生消费金融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消费升级”成为各行业热词,这个词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指人们的消费方式的比重上有所转变,生存类消费逐渐减少,发展类消费日益占据主导,另外就是同类消费的品质升级。旺盛、多元化的消费需求直接催生消费金融,近几年,消费金融迎来巨大发展空间。
2017年4月, *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及相关研究专家表示,2016年底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不含房贷)接近6万亿元,其中信用卡规模约为4万亿元。如果按照20%的增速预测,我国消费信贷的规模到2020年可超过12万亿元。《报告》指出,随着消费金融的兴起、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征信体系的完善,消费金融市场结构也逐步发生转变,由原先的银行消费信贷一家独大,发展为现在的银行消费金融、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消费金融及其他机构百花齐放的格局。
自2009年*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开始,消费金融经历了2009至2012年的起步阶段;2013至2017年的发展阶段;2017年至今的规范阶段,市场参与主体也是不断丰富。目前,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四大类: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电商平台和分期平台。其中可简单划分为传统势力——银行信用卡和新兴势力——互联网消费金融。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关口,未来消费金融将何去何从?以下将从两者发展中求索,展望消费金融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金融:从野蛮生长走到冷静期
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鼓励消费金融的大力发展,自出现伊始就站在风口浪尖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2013至2014年可视为启动期,分期乐、京东白条、趣分期、爱又米纷纷上线;2015年至2016年进入野蛮生长期,花呗等大量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产品涌现。2016年3月,人民银行、银监会提出的“加快推进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互联网在行业创新与政策鼓励的推动下野蛮生长。根据艾瑞咨询数据统计,互联网消费金融从2013年到2016年交易规模一度从60亿元增长到436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17.5%。
2017年,互联网消费金融开始进入冷静期,一方面2017年上半年主流消费金融公司如苏宁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营收与净利润均出现大幅增长,多家消费金融类企业在美国上市,行业依旧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监管,过度授信、暴力催收等不合规经营方式逐渐涌现,2017年下半年出台各项资质、业务监管政策,尤其直指现金贷、网络小贷、P2P等消费金融领域的监管文件,网络借贷、现金贷等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的监管不断规范。行业在规范化中相对稳定发展,进入了冷静发展期。
改革开放40年,见证了国人生活的沧桑巨变,消费方式的多元化。如今,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正在与原有主流消费金融机构信用卡企业一起,以更加多元化、多场景的产品和服务,共同巩固和扩大整个消费需求的市场,更好解决群众需求。新型消费金融公司如人人贷,新型消费金融产品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它们相对于信用卡的服务,切入场景自然流畅,比如各类网购、支付场景中,京东白条,唯品花、花呗等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的习惯,具有天然优势。但同时其资金成本相对银行较高,利率也较高,对于消费者还存在不少阻碍。因此银行信用卡依旧占据其中,信用卡仍然是消费金融的龙头地位。
银行信用卡:龙头势力渐焕发新活力
改革开放40年,*的时代标志莫过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近年来互联网巨头进军消费金融领域,它们根植于互联网平台,因此获客渠道、风险管控、业务体验上具有优势,比如网购场景中,花呗、京东白条等分流了信用卡客户源,让不少银行信用卡面临挑战。
但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新兴支付方式的兴起不足以撼动信用卡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地位。一方面因为信用卡是通用的支付工具,在客户黏性、使用便利度和发展的成熟度方面都优于消费金融公司或互联网消费金融。另一方面,消费金融成功持续运营的基础是一个良性、可持续性的风险防控业态,银行系具备资金优势,且银行信用卡依据已有数据积累进行授信,互联网金融平台往往对用户的了解非常少,比如电商平台只依赖其闭环的电商生态数据,风控能力较弱。在这一点上,银行信用卡具有*的优势。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传统银行信用卡在运营与营销上相对于互联网金融平台较弱,其中也不乏创新的佼佼者,比如光大信用卡的生态链和“懂你”服务,成为深受消费主力军90后欢迎的消费金融产品代表。
而对于国内较早开展信用卡业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的光大银行,目前已经推出了400余款信用卡产品,可以说是消费金融“传统势力”的代表。但其在互联网时代更加焕发活力,及时创新,可以说是传统银行厚积薄发的代表。
首先,以“跨界”和“场景”为着力点,在客群细分上做到了*,比如针对年轻人群推出B.DUCK小黄鸭主题卡、MELODY卡、大嘴猴联名卡;针对商旅人群推出龙腾联名卡,航班管家联名卡;针对旅游人群推出途牛联名卡、凯撒联名卡、中青旅联名卡;针对喜爱视听类人群推出腾讯视频联名卡、优酷联名卡、爱奇艺联名卡等等,可以说覆盖了各类型的客群市场。
另外,光大银行提出“打造一张懂你的信用卡”的理念,通过线上线下多维“场景”,围绕衣、食、住、行、娱、购等细分消费场景,针对不同需求消费人群,培育出10元惠生活、10点GO购GO、10分好享兑等营销品牌活动。同时借势春节这一关键场景,开启“春暖回家路”、 “跨年盛宴”等主题活动,与全国数百家龙头商户强势联合,为各类群体带来优质消费体验。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未来场景、数据和风控是消费金融行业竞争的关键。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着眼“场景”和“跨界”发力的光大银行或许给传统银行信用卡带来了新的启示,不少银行纷纷转身,致力于把握时代的脉搏,为国人带来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未来:发展潜力巨大,马太效应凸显
改革开放的方向是推动金融市场的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让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如今,随着加强监管成为共识,互联网金融监管已拉开了对消费金融的整顿序幕,政策、行业监管将加速行业净化与良性竞争,市场的马太效应将逐渐凸显。加上当前国内信贷人口渗透率不足三成和30岁以下年轻人的庞大消费群体,国内消费金融发展前景良好。
如今消费已经成为了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据百融金服行业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消费金融行业洞察报告》(以下简称“研报”)显示, 2018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为78.5%。报告预计,到2020年,消费信贷将达到10万亿级以上的规模,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当前,信用卡机构、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新型消费金融产品的不断竞争的同时也在逐渐呈现融合趋势,未来消费金融各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强者愈强,如光大银行近年来,每年破万亿的时间都在明显提前。
改革开放40年,从1979年确立人民银行的性质与地位,如一声春雷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大一统的传统金融体制格局,而后我国金融机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等金融机构种类日益健全,到2007前的春天,汇丰、花旗等外资银行进入*参与内资竞争。
2008年金融危机后,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金融市场加快融合、创新。到今天各种消费金融的百花齐放,金融市场结构不断演进。纵观金融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这引吭高歌的40年,也奠定了消费金融发展的雄厚基础,可以预见的是能够提供高质量、精细化服务且融合*科技,并在场景、数据和风控上不断进阶的信用卡,仍然有着光明的未来。下个40年,消费金融又将带来怎样的惊喜?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