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蓝天,事关人民福祉。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广州从始至终践行着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城市黑臭水体环境综合整治,优化空间布局,因地制宜推进城市更新,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将广州打造成蓝天碧水的美丽宜居城市。本版撰文信息时报记者欧嘉福 碧水蓝天 明年空气质量全面达标 “我感觉空气应该是比5年前好太多了,以前出门坐地铁我还会戴个口罩,现在不用了。”黄卓武家在江门,2012年考到广州上大学,至今已经在广州生活了近7年的时间,他希望“广州空气质量还能更好些”。 根据《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2016-2025年)》,广州将以环境空气质量达标为核心,2020年要求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成效显著,空气质量实现全面达标,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达到90%以上。今年3月,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广东省城市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及排名情况,1~3月,全省优良天数比例(AQI达标率)为96.5%,同比上升5.5个百分点,全省21市环境空气质量同比均有所改善。广州细颗粒物(PM2.5)月平均浓度34,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92.2%。广州正以实际行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赢蓝天保卫战。按照规划,2025年广州空气质量要全面稳定达标并持续改善,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达到92%以上。 “我负责管的就是这4个厂区,约有4万平方米。周一到周五我都会来巡查。”在增城区新塘镇瑶田村靠近马路边上的一个小工业园区里,记者看到,厂房没有油污,整体环境干净整洁,这个工业园区就是网格员黄伟军负责的网格。今年3月,广州市发布第3号总河长令,并同步出台下发了《广州市河(湖)长制网格员、网格长职责》。按照部署,增城区设置了363个网格长和864个网格员,推行网格化治水。仅仅是瑶田村,就有四五名像黄伟军这样的网格员负责查找污染源。 目前广州治水已进入攻坚克难阶段,力争2019年底前,各区基本消除黑臭河涌;2020年,各区全面剿灭黑臭水体。用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全新面貌,为广州建设成国际一流湾区中心城市提供良好的水环境基础。 环境更美 用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 在天河区车陂南启明大街,昔日脏乱的路面干净整洁。以往头顶上乱搭乱拉的电线也变得整齐有序,路边墙上乱贴的“牛皮癣”也被清理干净。以往环卫工人“两把大扫把走天下”,现在升级成了清扫车。 城市品质提升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广州着力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长效化、精细化管理模式,全面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仅2018年,广州共投入约3亿元,新增各类环卫作业车辆近1000台,主次干道机械化作业率100%、市政道路85%,天河和黄埔区城中村的机械化作业率达到了85%。去年广州市各区集中开展了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脏乱差整改工作,全市272条城中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明显改善。 另一方面,广州坚持新发展理念,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优化空间布局,全面推进城市更新改造,人居环境也实现跨越式发展。今年广州开展白云山(600332)、越秀山“还绿于民”“还景于民”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打好治理违建攻坚战。 城市靓丽,众人点赞,然而这并不是最终目的和终点。融入大湾区建设是广州发展(600098)的机遇期。为推动广州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迈上新台阶,广州城市管理工作将在环境卫生、市容景观、垃圾综合治理等方面进行系统提升,用“绣花”功夫改善人居环境,优化空间布局,努力让城市环境更干净、更整洁、更平安、更有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