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吴锦导报记者何颖/文 5月22日下午,义乌市联鼎置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通过市场监管局审批窗口前的自助打印机自主领取了营业执照,至此,义乌市市场主体总量迈入50万大关。 义乌市联鼎置业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负责人刘俊胜表示,自己在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市场监管局自助服务区,通过网上申报系统提交了企业设立的申请,不仅有工作人员全程指导,而且出乎意料,当场就领到了营业执照。 “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义乌牢牢抓住主体培育这一核心,率先试点“无证明”城市,实现一张身份证市场准入全通关;率先推行涉企证照通办,打通营业执照和10多个部门352个事项的通办路径;率先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所有审批事项全部上线网办,网办量全省第一。便利的准入环境极大激发了群众的投资创业热情,市场主体总量呈现“井喷式”增长。2019年新开业市场主体超过5.4万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0%。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在册市场主体突破50万户,同比增长22.4%,占金华市的一半,全省的十四分之一,位居全国县级市第一。 义乌市场主体发展主要呈现四大特点: 市场主体增势强劲,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义乌自2013年率先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市场主体从17万户增长至50万户,年均增幅超20%;日均新设量从125户增长至560户,增长了3.5倍;人均市场主体量从0.23户增长至0.56户,商事制度改革对市场主体培育的乘数效应尽显。 主体质量逐年提升,增资扩股热情高涨。随着第二轮“小微企业三年培养计划”推进,通过“个体户转企业”、资本追加、股份制改造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寻求发展机遇的主体持续增多。截至目前,注册资本(金)超过500万元的企业达1.5万户,比2013年初翻两番;公司制企业在册数约12.7万户,占市场主体的四分之一以上;企业股份改造、挂牌上市热情高涨,全市140余家股份有限公司共计注册资本97.2亿。 外来投资主体占比超半数,创业热土引力无限。义乌优越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外来投资主体落户,截至目前,共有外来投资主体36.8万户,占总量的73.6%,其中外省投资主体27.5万户,占主体总数的55%。同时,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义乌对外商的吸引力进日益增强,全市累计有外商投资主体7.65万户,投资来源遍及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和北美洲六大洲,120多个国家。 传统零售业转型升级,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从“鸡毛换糖”到建成“全球最大小商品集贸中心”,义乌依靠批发零售业在浙中腹地强势崛起,目前,全市共有批发零售业主体33.10万户,占主体总量的66.2%,支柱行业地位稳固。2013年“电商换市”战略提出,推动电子商务业一路迅猛发展,已达15.63万户,占全省的35.3%,6年来年均增长率高达58%;2019年《新电商法》实施,电商主体再次激增,今年第一季度新设4.79万户,同比增长70.8%;据悉,义乌内贸网商密度居全国第一,外贸网商密度居全国第二,已连续四年位列“中国电商百佳县”榜首。 义乌50万市场主体的成长之路,是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从起步到腾飞的微观缩影,市场主体累积第一个10万用时近30年,第二个10万用时6年10个月,第三个10万用时2年8个月,第四个10万用时1年11个月,第5个10万仅用时不足1年,改革牵引下的“义乌加速度”一再刷新纪录。 今年5月7日,义乌因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被国务院通报表彰,商改成果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张晓刚表示,2019年义乌将继续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在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方面寻求更大突破,为市场主体增量提质加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