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在申万宏源(000166)2019夏季策略会上发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演讲。肖钢认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中心环节,就是要调整和优化现有的金融体系结构。
他指出,机构体系中的很多方面必须要做调整,比如说银行体系,在信贷资源的配置上存在问题。非银行金融体系的结构也需要调整,比如公募基金,公募基金发展了十多年,十年前大概是3万亿的股票基金,十年之后,公募基金的总额到了大概30万亿,但是股票基金仍然在3万亿以下。
他还表示,加快和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还是要着眼于制度和机制,比如资本市场的注册制就是一个制度性的改革。
肖钢认为,近几年,一批中小银行存在很大风险,原因首先在于过多的跨界经营、跨省经营,造成战线过长引发风险。第二,内部公司制度不完善,被大股东当成取款机。第三,盲目扩张资产导致信用下降。
来看肖钢发言的主要内容:
我认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中心环节,就是要调整和优化现有的金融体系结构。机构体系中的很多方面必须要做调整,比如说银行体系,在信贷资源的配置上存在问题。从2013年开始,民营企业贷款占整个银行的信贷比重持续下降,而国有企业的贷款比重却持续上升,这个结构和民营企业的地位是不相称的,因为民营企业占了整体税收的50%以上,GDP的60%以上,就业的70%以上,创新的80%以上,全国70%的新产品是民营企业生产的。另外,新增银行体系贷款的50%是房地产及其相关的产业,这也是不合理的。
非银行金融体系的结构也需要调整,比如公募基金,公募基金发展了十多年,十年前大概是3万亿的股票基金,十年之后,公募基金的总额到了大概30万亿,但是股票基金仍然在3万亿以下。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也不健全,尤其是产品体系同质化比较严重,而我们对金融的需求却是差异化、多元化的。
调整和优化金融体系的目的在于“双向目标”。一方面,金融要脱虚向实,服务于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另一方面,金融要提供精准服务,就是有效需求和精准服务的对接,实现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保证金融业本身的高质量的发展。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有以下几点:
第一,着眼于供给侧,而不是信用扩张的需求侧。中央反复强调,不能搞大水漫灌,不能够简单的放松银根,所以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不是在需求侧,因为我们的信用总量已经很大了。
第二,着眼于服务功能与服务质量效率并重,而不是做大规模的粗放式经营。
第三,着眼于精准供给与需求有效匹配,而不是增加无效、低效的供给。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资金效率比较低且在下降,对经济支持的边际效应也在下降。所以提高我们的资金使用效率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着眼于制度改革与机制转换,而不是简单等同于政策执行与调控手段。随着信息、经济、金融的形势变化,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微调、预调的措施来适应形势的变化,但这并不能够代替改革。加快和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还是要着眼于制度和机制,比如资本市场的注册制就是一个制度性的改革。
为什么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一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需要。2018年中美贸易冲突以来我们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2018年的4月份资管新规出台以后,社会融资增量骤然下降,增量比上一年减少3万多亿,主要由于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承兑汇票大幅下降,对经济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民营企业首当其冲,遭遇信用危机,借不到银行贷款。
第二是解决债券违约问题的需要。截至2018年,债券违约金额已经超过800亿,今年1-5月份超过600亿,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我们需要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三是经济水平与产业发展阶段的需要。首先,我国今年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9000美元,处于收入中等偏上的位置,需要对直接融资的比重进行提高。第二,创新型、创意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得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直接融资有广阔的市场潜力。第三,随着法治、文化、信用制度的建设加强,促进直接融资快速发展。最后,利率、汇率、资本兑换、综合经营改革也会推动金融结构的改变。
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关系?
金融供给侧改革仍然是经济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部分,并且服从服务于经济供给侧改革,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在研究金融供给侧改革和经济供给侧改革时,既要看到它给金融业带来的机遇,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它给经济带来的挑战。
机遇方面,加快推进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加快经济动能转换,为金融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挑战方面,首先主要是结构性去杠杆问题,当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居民的杠杆率水平都比较高。其次包括僵尸企业的处置、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较多等问题都给金融业带来很大的压力。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两者是并行不悖、目标统一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在稳增长的基础上,在高质量的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而防控风险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既要做到坚定可控,又要做到有序适当。近几年,一批中小银行存在很大风险,原因首先在于过多的跨界经营、跨省经营,造成战线过长引发风险。第二,内部公司制度不完善,被大股东当成取款机。第三,盲目扩张资产导致信用下降。由于中小银行的部分资金委托给中小证券公司运营,当中小银行存在风险时,很可能也将风险传导给了这些中小证券公司。
当前做好整个经济工作,应该要把握好三大关系:
第一,统筹好国内和国际关系——凝心聚力办好自己的事。
第二,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决不能让经济增长滑出合理区间。合理的区间在6%到6.5%。如果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那就会给经济循环带来阻碍,甚至于有可能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所以防风险一定要在保增长的基础上进行。
第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依靠改革开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当前来看,微观主体的活力是检验我们能否处理好这两者关系的一个重要标志。
稳金融一共包括六部分的内容:
第一,稳流动性。巴菲特有句名言说流动性就像空气一样,有的时候没感觉,一旦没有了,人就会马上窒息。
第二,稳社融。
第三,稳股市。
第四,稳债市。今年以来债市发展总体不错,但地方政府债发得过多,要防止地方债务链断裂导致地方建设阻滞。
第五,稳汇市。这一点由于目前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而显得非常重要,当前对外金融风险明显增加,主要包括汇率、外汇储备、跨境资本的流动、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经常项目分两大类,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我国的货物贸易长期顺差,现在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服务贸易长期逆差,现在呈现增多的趋势,因此经常项目的顺差会逐步减少,甚至可能会变为逆差,我们也要做好准备。从资本和金融项目来说,目前我国是顺差,未来的趋势很可能是资本和金融项下的外汇流入抵补经常项目顺差下降的部分。这也会对我们的外汇储备,对我们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的手段也会带来重大的影响。
第六,稳房市。
怎样实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八字方针。
首先,巩固。巩固去杠杆、治乱象的成果。
第二,增强。增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
第三,提升。提升新发展理念、供需匹配度、资产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客户为中心。对于证券公司而言,把非标的资产和场外市场研究做好,是发展多层次市场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往往过分重视场内市场,忽略大量的场外市场交易,但其实,金融市场的很大潜力是在非标的资产和场外市场。但要做好非标的资产和场外市场的研究存在着很多的困难,比如说透明度高,定价机制缺失,交易的流动性差。未来可以利用金融科技,信息科技,智能科技等手段,使非标资产和场外交易由过去的不透明变成透明,由过去的不可交易变成可交易。
第四,畅通。要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增强改进金融改革开放的紧迫性和使命感是我们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总体而言,我国的国际金融地位在上升中,由此导致改革缺乏一定的紧迫感,然而被迫改革不可取,一定要有自信、自强的追求,来提高金融改革开放。我们不仅要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机制,还要为国际金融的政策、规则制定贡献出中国的力量。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