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笔者找出了三个月前,中美基本养老保险精算的预测结论,两国预测结论惊人相似:中美两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同时在2035年耗尽。
2019年4月10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称,2035年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将耗尽。
2019年4月22日,美国社保信托基金受托人理事会发布2019年年报,并预测2035年美国基本养老保险(OASDI)信托基金累计结余将耗尽。
这是神预测,还是神巧合?会出现发不出养老金的情况吗?
美国连续79年发布预警报告
世界上最知名的养老金精算(预警)报告,是由美国社保信托基金受托人理事会发明创造的,从1941年开始,它每年都会发布上一年的年度报告,通过对美国基本养老保险信托基金未来收支平衡状况进行短期和长期预测,并给出基金结余即将耗尽的预警及改革建议。
截至今天,美国这样的年报已做了79年,一年一度共完成了79个年度报告。而每个年度报告都要预测基金耗尽的时点,每年都要发出类似的预警信号,甚至没有太多新意,因此,美国政府和美国公众对此类报告已经习以为常,甚至不会大惊小怪。
因为这79年来美国基本养老保险信托基金从未耗尽,也从未发生无力支付养老金的情况。道理很简单!因为基本养老保险都是国家信用担保,由中央财政兜底,世界上还没有出现任何一个国家或经济体支付不了基本养老保险退休金的情形。
美国社保信托基金受托人理事会是根据《社会保障法》设立的,它由6个成员所构成。其中,4个成员由他们在联邦政府中的职位而自动担任,这4个成员分别是:财政部长(总负责)、劳工部长、健康与人力资源部长和社会保障局长。另外2个成员则是公众代表,由总统指定,并由参议院认定,这是根据1983年社会保障法修订案要求的。这2个公众代表成员的任期为4年,它一般由全国知名的专家或教授担任。不过,目前这两个公众代表暂时是空缺的。此外,社保信托基金受托人理事会秘书是由社会保障局一位副局长担任的。
社保信托基金受托人理事会的责任,主要是监督美国基本养老保险(OASDI)信托基金的财务运行,每年必须向国会定期报告基金运行现状及长短期精算结果。如果基金数量过小,则必须立即向国会报告,并提出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评价政策。社保信托基金受托人理事会由法律赋予了两大关键政策:全国社保基金征缴的工薪税按法令征缴入账;凡是不需要支付福利或开支的节余收入,必须投资于联邦政府连本带利担保的财政债券,所获利息也被存入社保基金,而且投资数据必须按月公布。
根据2019年年度报告披露,截止2018年底,美国基本养老保险(OASDI)基金结余为2.895万亿美元,较2017年底基金结余仅增加31亿美元。2018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构成:
全年缴费(以税代费)为8851亿美元;
全年投资特别国债及银行存款利息收益为833亿美元;
对全年发放退休金进行征税获得收入350亿美元。
2018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构成:
基本养老保险全年待遇给付9886亿美元;
基金管理费支出共计67亿美元;
铁路退休给付调剂支出49亿美元。
2018年收大于支,当年收支相抵后,基金净增加 31亿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没有直接的“财政补贴”项目,因为美国基本养老保险从1937年起步实施开始,就是以税代费、全国统筹,从1940年1月1日“一刀划断”,此前退休者均无资格享受按月发放退休金,不存在所谓的“转制成本”或历史包袱。但一直以来,美国联邦财政通过特别国债的高利率,以及对退休金征缴个人所得税来间接贴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此计算,2018年美国联邦政府间接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金额至少应在1000亿美元之上。
目前美国基本养老保险总缴费率为12.4%,雇主与雇员对等各缴6.2%;自雇者(灵活就业人员)总缴费率为12.4%。不过,美国基本养老保险给付替代率不足40%。这是一种低缴费、保基本的现收现付模式。
社保信托基金受托人理事会每年运用精算模型对美国基本养老保险(OASDI)信托基金进行10年的短期预测和75年长期预测,并同时采用三套假设条件:乐观(低成本方案)、中观(中等成本方案)、悲观(高成本方案),分别进行三组长短期预测。这些假设条件依赖于一系列的人口、经济和政策等变量,由于这些关键假设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而中等成本方案(中观假设)精算的结果,被认为是对未来的最佳预测结论。
事实上,由于养老金精算模型设定了几十年不变的一系列假设条件,而这种假设条件在现实社会中却是不存在的。我们以美国75年长期预测中观方案(中等成本)的“假设条件”为例。
我们看一下美国75年长期预测精算模型设定的中等成本(中观方案)假设条件:
(1)假设2027年后美国每个妇女的总生育率为2个孩子;
(2)假设2018-2093年间美国人口死亡率的年均降幅为0.77%;
(3)假设2019-2093年间美国移民年均净迁入人口为126.5万人;
(4)假设2029年后美国GDP年均增速为1.63%;
(5)假设2028-2093年间美国平均工资年均增长速度为3.81%;
(6)假设2021年后美国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年均涨幅为2.6%;
(7)假设2029-2093年美国实际工资年均增长率为1.21%;
(8)假设2025年后美国失业率年平均水平为5.5%;
(9)假设2029年后美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际利率(剔除通胀后)年平均水平为2.5%;
(10)假设在2093年美国残疾发生率为千分之5.2;
(11)假设在2093年美国残疾康复率为千分之10.3。
按照这一组中等成本假设条件不变,2019年托管人报告预测,美国基本养老保险(OASDI)信托基金将在2035年耗尽。事实上,上述十多个关键条件在未来几十年不发生变化,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它的预测结论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在现实中是不会发生的。
中国养老金缺口?只是一种假设
相比之下,我国养老金精算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发现政府版本的精算报告。不过,近年来已有一些民间机构(包括银行、研究所)开始尝试对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进行精算,但在预测方法及模型上仍以借鉴国外经验为主,我们尚未创设中国特色的预测模型。
我国民间机构最早尝试养老金缺口预测的报告出现在2012年,这一年先后有三个机构分别发布了其编制的国家资产负债表:2012年6月11日,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牵头的课题组在《财经》(博客,微博)杂志上发表了“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的摘要,题为《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与此同时,曹远征牵头的中国银行(601988)研究小组在《财经》发表了他们对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研究成果;当年9月8日,李扬牵头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也发表了一份对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研究报告,侧重研究政府资产负债表。
其中,马骏的报告首次给出了我国养老金缺口的预测结论:“如果不发生任何改革,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的负担:从2017年起养老金要求的财政补贴将持续上升,至2050年将达到当年财政支出的20%以上。与GDP的规模比较,在不改革的情况下,养老金缺口到2020年将达到0.2%的GDP,2030年达1.4%的GDP,2040年达3.1%的GDP,2050年达5.5%的GDP。今后38年累积,养老金总缺口的现值(用名义GDP增长率作为折现率来计算)相当于目前GDP的75%。”照此匡算,2050年养老金缺口现值相当于2011年我国GDP(47.15万亿元)的75%,也就是说,2050年我国养老金缺口现值将超过35万亿。这组预测数据在当时引发了媒体广泛参与讨论。
后来,媒体上又出现了一些研究机构的养老金缺口预测数据,相差十分悬殊,有些甚至很离谱。当时有专家预测2013年全国养老金缺口将高达18.3万亿元!
2014年2月2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种种对养老金缺口的预判和预测,是对远期负责的表现,是有忧患意识的表现,但拿它来吓唬老百姓(603883)就不恰当了。”
而今年,中国社科院此次预测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将在2035年耗尽,也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又一次有关养老金缺口的预测。不过,正如美国一年一度的养老金精算报告一样,它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其作用是预警和提醒政府改革,仅此而已,现实中不会发生养老金支付不了的情况。
事实上,2020年以后,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将实现全国统筹,其基金受托人将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按理讲,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应该承担起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年报编制及收支平衡精算的历史使命,它将代表政府发布权威的精算报告。
目前在我国进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精算是十分困难的,因为我们的社保制度相关变量正在发生巨变,那些假设条件长期不变的可能性很小,在这样的假设条件下预测也无法得出科学的结论。比方,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社保降费正在持续推进之中,二孩政策一定会改变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下降,必然导致养老金给付替代率下降,国有资产划转将做大社保基金,统一男女退休年龄至60岁,以及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如此等等,这些关键变量在短期内将可能会出现重大变化,这些假设条件在现实中不发生变化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的精算结论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它的作用就是警示、提醒政府加大社保改革的力度。
笔者认为,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出现发不出养老金的情况,而且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最保值的一项资产或财富,无论货币购买力如何贬值,养老金给付水平总是“水涨船高”,这是国家信用,也是国民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