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会云
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将被打造成为上海全方位开放的前沿窗口。
为贯彻将于明年1月1日施行的《外商投资法》,9月18日,上海发布了《关于本市进一步促进外商投资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促进外商投资,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推动形成上海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新格局。
《若干意见》明确,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一步在电信、保险、证券、科研和技术服务、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放宽注册资本、投资方式等限制,打造全方位开放的前沿窗口。
加大开放压力测试
自8月20日揭牌以来,临港新片区正在持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支持,也在持续获得外资的青睐。
世界500强之一的德国巴斯夫集团,投资3200万美元,在洋山保税港区内设立了外商独资贸易公司——巴斯夫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希望借助临港新片区的机遇,开展离岸贸易、转口和转卖贸易等新型贸易业务。
在9月16日举行的“上海市外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巴斯夫大中华区营运与基地管理全球高级副总裁莫立森说,“我们希望紧紧抓住临港新片区和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的重要机遇,更好地把握住极具活力的中国市场,进一步扩大对华贸易,实现自身发展。”
离岸贸易是新片区要发展的新型国际贸易服务产业之一。上海洋山保税港区企业营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军说,企业开展离岸贸易、转口贸易、包括转卖业务,以前会遇到一些具体的政策障碍。
“我们已经整理了企业这方面的诉求,并和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接洽,政府部门也在积极对接这些难点和企业的痛点,希望利用新片区的政策去突破这些障碍,帮助企业扩大这类业务的规模。”赵军说。
8月30日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也提出,“支持新片区内企业开展真实、合法的离岸转手买卖业务,金融机构可按照国际惯例,为新片区内企业开展离岸转手买卖业务提供高效便利的跨境金融服务”。
除了在上述重点领域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若干意见》还提出,鼓励和支持外商投资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与高性能医疗器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高端能源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研发设计、总集成总承包、检验检测认证、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
同时实施更开放的总部政策,支持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率先实施本市各项扩大开放试点措施,打造高水平总部经济平台,吸引全球优质企业总部落户。
《若干意见》还提出,落实国家关于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部署,放宽或取消金融机构外资股权比例等准入条件,争取金融业开放措施项目率先落地。
作为金融资源的集聚地,上海在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外资金融机构占上海所有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近30%。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目前上海已经向金融监管部门上报了五批共47个金融业开放项目。
上海市社联副主席权衡认为,临港新片区之所以称为新,体现之一就是更注重探索开放风险压力测试区。
“过去自贸试验区以制造业开放为主,未来要转向以服务业开放为主,而一些关键性服务行业开放存在风险问题。如何既开放又平衡好风险,就需要有一个地区进行开放带来的压力测试,而这对政府监管也带来了更高要求。”
9月17日举行的中共上海市委专题协商座谈会上,上海市市长应勇表示,设立新片区的实质是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制度创新变革。
全方位高水平的开放,也使得临港新片区的发展速度持续加快。
在9月12日举行的集中签约和开工仪式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朱芝松介绍说,自新片区揭牌以来,高端产业项目和总部企业正在加快集聚,迎来了产业项目导入的高潮。近期,新片区管委会会同各开发公司正在接洽的项目达200余个。通过前期洽谈,已具备签约落地的储备项目有70余个,涉及总投资近1000亿元。
最新的消息是,9月20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将举办临港新片区政策发布会暨金融机构签约仪式。届时,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外专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等部门将发布政策信息。
准入后国民待遇
从2017年4月的“外资33条”,到2018年7月的“扩大开放100条”,再到2019年8月的《上海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若干措施》,近年来,上海针对外资的扩大开放举措持续且密集地推出。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肖本华说,上海这几年的对外开放呈现了务实和纵深推进的特点,推动了上海外向型经济取得有力进展,对外贸易稳中有升,利用外资企稳回升,金融开放稳步推进,国际营商环境整体优化取得新的突破。
在今年8月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民说,“扩大开放100条”中的90条已经落地且实施效果非常明显。银行、证券、保险、期货、消费金融等领域落地的外资项目超过40项,新设外商投资性公司将近30家,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高性能部件、航空制造领域的复合材料生产和创新实验室、邮轮设计和配套产业等领域外资项目也加快落地。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上海新设外资项目、合同外资金额、实到外资金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分别增长了47.8%、9.6%和13.4%;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1家,亚太区总部18家,研发中心10家。
截至8月底,上海累计吸收合同外资金额已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500亿美元,稳居全国前列;共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01家,亚太区总部106家,研发中心451家,进一步巩固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数量最多的城市地位。
就在9月16日,上海再度举行“外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42个外资项目完成签约,投资总额共约77亿美元(约550亿元人民币)。其中,超过1亿美元的大项目就有15个,涉及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化工、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商贸、金融等多个领域。
上海市副市长许昆林在集中签约仪式上说,当前,上海正全力推进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并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些都将为包括外资企业在内所有企业提供巨大发展舞台。特别是《外商投资法》的出台,将为进一步扩大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给予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为了进一步吸引外资,《若干意见》提出,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对外商投资准入进行限制。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享有准入后国民待遇的保障力度。
同时,发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招商引资促进效应,对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高级别经贸团组和境外参展企业,每年举办“上海投资推介大会”,推出“投资上海地图”和特色经贸考察路线,推动高能级外资项目落地。
近日举行的2019对接进博会上海投资促进交流会上,上海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就表示,为了主动对接进博会资源,上海将推出50条特色经贸考察路线,在全市范围推出50多场投资促进活动,开展精准有效的招商引资。
此外,《若干意见》也提出,支持外商投资企业依法依规通过在主板、科创板、中小企业板上市、在新三板挂牌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
《若干意见》也提出,要进一步保护外商合法权益。积极营造内外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平等适用上海市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平等获取人力资源、资金、土地使用权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