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广东省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广东经济数据,多项经济指标创下今年以来新高。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广东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速,前三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3%。 梳理今年以来的经济数据可以发现,这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仅在时间维度上为今年最快,在空间维度上同样属于高增长——11.3%的增速显著超过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4%,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也排名第2位。 投资增速快,一方面作为“三驾马车”之一为短期经济稳定增长提供强有力支撑,另一方面,结构合理的高质量投资又为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基础,这也是面对复杂国际经济环境,特别是外贸环境面临较大压力下,广东大手笔投资的发展逻辑所在。 多市基建投资增速超35% 多年来,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在对外贸易和产业发展等方面一直引领全国。 然而,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和某些省份主要城市之间基本实现城轨快速联通相比,广东省内不少城市之间的交通便捷性并没有显著优势。在湛江等部分城市,缺乏快速高效的对外通道甚至成为了迟滞发展的短板。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高铁、城轨、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全面推进建设,这一状况正在快速改变。 9月30日,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的广湛铁路开工;十天后的10月11日,梅汕高铁正式开通,“世界客都”梅州结束了不通高铁的历史;八天后,湛江机场迁建工程开工,机场工程飞行区等级为4E,具备直航欧美的能力,预计2025年旅客吞吐量将达1000万人次。 随着这些交通大项目的投用和开工,湛江和梅州得以与珠三角建立更加紧密的产业经济联系,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事实上,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增长迅猛正是前三季度广东经济的一大亮点和看点:汕头、东莞、揭阳、深圳和河源5市的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75.4%、55.7%、53.4%、43.8%和35.7%。 更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全力推进:全省30条在建地铁和3个有轨电车项目全速推进,穗莞深城际铁路进入开通倒计时,汕(头)湛(江)高速公路清新至新兴段自7月以来进入施工高峰期。 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高等级机场……这些现代交通设施的陆续投用,将加快区域人员、物资等的流动,从而为产业发展、消费升级等带来一系列溢出效应。 前三季度,全省基础设施完成投资7169亿元,增长23.7%,同比提高16.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占整体投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34.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9.4%。此外,广东教育医疗等民生投资也快速发展,前三季度,教育业投资增长36.2%,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45.9%。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此前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远未饱和,要继续加大投资力度,这些都是有效投资,既能稳增长,又能促进大湾区的长远发展。 投资结构优化促效益好转 基础设施投资的向好态势,同样体现在工业投资领域。前三季度,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1.7%,增速创年度新高。 从省统计局提供数据可以发现,工业投资及工业技改投资增速自5月份以来连续4个月加快,全省工业完成投资6249亿元,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5.1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及供应业增长29.4%。房地产开发投资稳定增长11.4%。 从重点项目看,广州市第10.5代TFT-LCD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广州乐金显示OLED项目、湛江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等项目进展顺利。从经济长远角度看,这些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工业大项目为下一阶段广东经济发展储备了强劲的动力来源,也是广东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更令人欣喜的是,从实际投资结果看,产业工程建设方面的投资结构正在不断优化。与产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密切相关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绿色低碳、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产业升级建设,分别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83.6%、91.6%、90.4%、103.4%和86.6%。 可以看到,前三季度的广东,不仅投资增速持续向好,投资结构更趋优化,高质量的投资已经转化为高质量的产业发展:前三季度,广东3D打印设备增长270.8%、新能源汽车增长76.0%、动车组增长66.7%、液晶显示屏增长31.8%。 与此同时,“实体经济十条”“民营经济十条”“外资十条”等政策深入实施,国家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发力,都有效促进了民间投资。前三季度,全省民间投资完成15406亿元,增长6.3%,超过全国平均增速1.6个百分点。 多头发力的投资态势,促进广东工业效益好转。1—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0.4%,增幅比上半年提高2.7个百分点,行业增长面比上半年扩大10.3个百分点。 全媒体记者 王彪 统筹 黄应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