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备受全球瞩目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下简称WAIC2025)如期拉开帷幕。尽管展会首日仅开放半天,现场却人头攒动,来自世界各地的科技企业、行业专家、媒体等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顶级AI盛会。

在众多参展企业中,RockAI的展台无疑是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大模型驱动灵巧手精准操控游戏键盘,凭借视觉能力完成复杂操作;机器狗在无预设程序的情况下“现学现卖”,依托自主学习能力快速完成学习并执行动作。而上述演示,都是在离线状态下完成。这些令人惊叹的演示背后,是RockAI的最新版非Transformer架构大模型——Yan 2.0 Preview。7月27日,RockAI在展台现场举办了两场重磅活动——Yan 2.0 Preview揭秘会以及合作伙伴签约仪式,吸引了众多产业链上下游伙伴与媒体到场,将展会的热度推向新高。
01能力突破:自主学习与视频模态,定义智能新高度
作为Yan架构的最新成果,Yan 2.0 Preview较上一代模型Yan1.3实现了全方位的能力升级,其中自主学习能力的突破尤为引人注目。
|自主学习:让AI具备原生记忆能力
Yan 2.0 Preview新增了“记忆模块”,使模型能够像人类一样积累经验并自主优化行为。在展会现场的机器狗演示中,工作人员向机器狗演示了自定义的新动作,机器狗便通过记忆模块学会动作并成功完成执行。这种“现学现用、越用越聪明”的能力,彻底改变了传统AI“依赖预设程序”的局限,让设备具备了真正的“自主决策”潜力。
相比于传统大模型的部署即冻结,记忆模块就像给AI装上了“大脑海马体”,它能将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存储,并在新场景中快速使用,这意味着模型能够持续进化。而随着模型的进化,未来部署了模型的智能设备,在与物理世界交互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了解用户,从而实现真正的离线智能。
当前主流的大模型系统大多依赖外挂知识库来弥补模型“记不住”的短板,尽管这种方式在保证信息新鲜度和准确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暴露出效率低、上下文割裂和工程复杂度高等问题。而真正具备“原生记忆能力”是将知识和常识直接融合在模型参数中,能像人类一样持续吸收和更新信息,是大模型的基础能力。不依赖外部检索,也不需要冗长的提示词来“提示”自己曾经知道什么,而是拥有一种更接近“思维”的认知方式。
在大模型技术的演进路线上,原生记忆能力的突破,将从根本上颠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认知边界。不仅意味着效率的飞跃,更预示着AI将从“工具”向一个具备自主学习与成长能力的伙伴迈进。

|视频模态:解析动态场景,拓展应用边界
相比于Yan1.3的图像理解能力,在多模态能力方面,Yan 2.0 Preview实现了对视频模态的支持。新版本模型可实时解析短视频,解读视频中的动作轨迹、物体状态、环境变化等多维度信息。
当大模型开始“看得见”、“听得懂”、“能动手”,则多模态大模型正跨越语言的边界,迈向与现实环境的深度交互。
02离线智能,智能重新定义硬件
技术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应用中。RockAI在现场展示了部署Yan架构大模型的多品类设备——PC、平板、机器狗、灵巧手。



RockAI正在采用全新的AI部署模式:真端侧、全离线。所有计算和数据处理完全在本地设备上完成,无需依赖云端算力。
1.极致隐私,数据不出设备:用户的语音、图像等敏感数据全程不上传,在本地即时处理,从源头上杜绝数据泄露风险;
2.低延迟,响应更快:摆脱云端网络限制,指令本地即时处理,响应延迟压缩至秒级;
3.无需依赖高算力云平台,也不必配备旗舰硬件即可运行,普通用户也能享受智能服务。
此次展会现场,RockAI展示的AIPC尤为亮眼——已与某头部出海品牌在合作推进定制版AIPC,这不仅是Yan架构商业化的重要里程碑,更标志着中国AI技术开始走向全球舞台。
AIPC的亮相,也折射出智能时代对硬件价值的认知已经开始改变,智能将重新定义硬件,硬件的价值正从“一次性交付”走向“持续生长”。 传统硬件的价值在售出瞬间达到顶峰,然后随着磨损和过时而不断折旧。而真正的智能硬件,其核心价值是动态的,可以通过算法的迭代和模型的自学习持续提升。用户购买的不再是一个功能固定的产品,而是一个能够与自己共同成长的服务和进化的平台。
03技术突围:非Transformer架构的基础创新,践行科技自立自强理念
在当前AI大模型领域,Transformer架构已成为行业主流,几乎所有头部企业都基于这一框架进行技术迭代。然而,RockAI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放弃Transformer架构,从零开始探索全新的Yan架构。这一决策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对技术与行业未来的深刻洞察。
历经三年打磨,Yan架构终于完成了超越传统架构的颠覆性创新。与Transformer等行业主流模型相比,其部分关键指标如下:

探索全新架构的过程充满挑战,但RockAI始终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从2022年启动项目至今,RockAI团队遭遇了众多技术瓶颈:初期架构设计时,如何平衡“轻量化”与“高性能”成为首道难题,多次实验中模型要么因参数压缩导致能力下降,要么因结构复杂无法适配端侧设备;在多模态融合阶段,视频数据的实时解析与处理始终存在延迟问题,团队历经300余次算法优化才找到突破口;而在兼容性测试中,新架构与现有硬件设备的适配率一度不足60%,工程师们连续数月熬夜调试,最终实现了98%以上的兼容覆盖。
如果只是走捷径,在现有技术上做修修补补,或许能吸引到更多资本或者更快盈利,但技术上永远无法实现真正的突破。基础创新就像在荒地上修路,初期可能艰难,但一旦建成,就能为整个行业开辟新的方向。Yan架构的探索过程,就是RockAI对“科技自立自强”理念的践行。
这种坚持也得到了行业的认可。此次展会期间,全球知名芯片厂商AMD与RockAI在现场完成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仪式,双方将在AI PC领域展开深入的技术合作,AMD方表示“除了优秀的技术能力,我们对RockAI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也十分欣赏。”

未来展望:从离线智能到群体智能,为每台设备注入“灵魂”
面向未来,RockAI有着清晰的发展路径:以“离线智能”为支点,逐步实现“群体智能”——通过设备间的本地交互共享学习成果,最终实现“让世界上每一台设备拥有自己的智能”的使命。
RockAI对人工智能时代的群体智能定义为:具备自主学习的若干智能单元,通过环境感知、自我组织、互动协作共同解决复杂问题,并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实现整体智能提升。
相比于OpenAI、Meta等的“造神”路径,RockAI更专注于群体学习能力、协同进化的群体智能路径。
当每台电脑、每部手机、每个机器人都能自主学习、独立决策,并且能与其他设备协同合作时,整个社会的智能化水平将实现质的飞跃。Yan架构只是开始,未来RockAI将继续深耕基础技术,用创新精神推动AI从“工具”进化为“伙伴”,让智能真正融入工作和生活的每个角落。
在WAIC2025的舞台上,RockAI用非Transformer架构大模型实现离线智能、原生记忆能力的突破以及商业化落地成果,向世界证明:真正的AI创新,不在于跟随潮流,而在于敢于开辟新局。这种坚守基础创新的精神,或许才是中国AI企业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