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岩超聚能(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岩超聚能”)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A股上市公司岩山科技(股票代码:002195)及岩山投资等机构联合领投。融资将主要用于团队扩充、仿星器原型超导磁体线圈研发、三维线圈产线建设以及商业超导磁体产线搭建等领域。

岩超聚能成立于2025年3月,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聚变能源与超导应用开发。公司由连续创业者、资深聚变科学家及顶尖超导工程师共同创立,总部位于上海,并在合肥与深圳分设研发中心及联合实验室。其核心团队成员在聚变能源领域具备丰富经验,创始人兼CEO郝祥林毕业于新加坡-北大-牛津(SPO)公费留学项目,博士研究方向为仿星器超导磁体技术,曾创办AI与核聚变领域企业,4次入选福布斯亚洲、福布斯中国及胡润中国30Under30榜单,具备技术研发与商业管理双重背景。
当前,核聚变能源凭借其燃料来源广泛、零碳排放与本质安全等突出优势,正逐步走出实验室范畴,加速向商业化应用阶段迈进。在众多技术路线中,仿星器凭借其固有的稳态运行特性,以及AI与大规模计算能力的突破赋能,被认为是实现持续聚变发电最具潜力的路径之一。而岩超聚能正是这一领域的坚定探索者,其提出的“1+N”发展战略,旨在实现长期终极能源愿景与短期商业应用之间的平衡。

根据该战略,公司的长期目标(即“1”)是通过先进超导仿星器聚变路线实现聚变能商业化,为人类社会提供长期可用的清洁能源。而在实现这一长期目标的进程中,岩超聚能会将其在聚变研发中积累的超导磁体等尖端技术进行“降维”应用,在能源、工业、医疗及航天等领域(“N”)开拓市场,率先实现商业化。例如,其超导技术可用于开发功率更强、重量更轻的风力发电设备,提升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癌症精准治疗设备提供核心部件,乃至为下一代航天推进提供更强引擎。
此外,岩超聚能也积极践行开放协同的创新理念,通过整合顶尖学术智慧与产业资源,与行业同仁共同应对这一跨学科领域的全球性挑战。目前公司正与北京大学在深圳市共建“聚变与新能源联合实验室”,重点开展仿星器聚变装置物理与工程、AI4S、超导材料以及能源领域应用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
该联合实验室得到深圳市在研发场地、经费补贴及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全方位政策支持,今后还将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计划与来自德国、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的知名仿星器研究机构建立深度合作,融汇全球前沿科研成果。
岩超聚能表示,将持续推进聚变能源与超导技术研发,探索清洁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期待与全球顶尖的研究机构及专家学者携手,通过共建实验室、合作课题等多种形式,共同加速聚变能源技术的突破与产业化进程,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未来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