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有做源头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的科大讯飞(002230,股吧)董事长刘庆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目前,我国已经建设了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分别坐落于北京怀柔、上海张江以及安徽合肥。今年8月,深圳也明确将作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安徽与北上深这三个一线城市并肩于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第一方阵,就在于其强大的创新能力。从当年的中国第一台VCD、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到如今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全球最薄0.12毫米触控玻璃,一项项“世界第一”展现了安徽创新的“闪光轨迹”。
人才助力,创新成果丰硕
人才是安徽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驱动力,使其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安徽丰富的科教资源,培育了一批人才。如今,安徽的高等教育进入发展快车道,拥有中国科技大学等110所高校,研究生和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超120万人,居全国第9位。此外,安徽的科研机构数已超6000个,“两院”院士达34人,专业技术人才超300万人。
“中科大的创新氛围、踏实的源头技术创新底蕴,是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语音领域把产业做成的重要原因。”刘庆峰表示。
科大讯飞是一家专业从事智能语音及语言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等的国家级骨干软件企业和上市企业。虽然企业在初创时曾遭遇资金不足、技术攻关等难题,但安徽省及合肥市为科大讯飞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土壤,使得科大讯飞在合肥形成了人工智能的集聚效应,反向带动了安徽及合肥在国际、国内的科技地位。同时,科技部还明确,要依托科大讯飞建设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正是依托科大讯飞等一批企业,安徽正打造的“中国声谷”成为中国唯一定位于语音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根据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发展规划,到2025年,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互联网产品用户将达到15亿户,“中国声谷”企业营业将收入超过2000亿元。
安徽密集的创新平台,更是吸引了一大批人才。目前,安徽正全面提升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等“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水平;高水平建设10个省实验室、10个省技术创新中心;启动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能源研究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
此外,安徽是我国除北京之外国家大科学装置最密集的城市。安徽依托中国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院等“国字号”科研院所,建成同步辐射光源、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3个大装置;在建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高精度授时、未来网络等3个大装置;预研先进光源、大气环境探测、强光磁集成等3个大装置,形成以合肥为中心、服务全国的大科学装置集群,建成数量居全国前列。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匡光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些大科学装置吸引了不少人才,因为一些前沿科技探索必须依托大科学装置。比如,国际上依托强磁场条件开展的科学研究工作非常活跃,自1913年以来已有19项与磁场相关成果获得诺贝尔奖。目前合肥投入使用的“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帮助了不少国内的科学科研,可能未来中国的诺贝尔奖会出自这些前沿探索。
创新驱动使得安徽近年来涌现出一批重大成果。比如在量子领域,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全球首台光量子计算机、全球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等均来自安徽。
产业升级,经济社会数据抢眼
创新还带来了新兴产业群的集聚。安徽积极发展24个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培育形成了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五大新兴产业。
目前,安徽高新技术企业数达5400多家。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首次实现产值突破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3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40%。
今年9月,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第一批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中,合肥的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3个产业集群入选,数量居全国城市第4位、省会城市第2位。2018年,合肥市主要创新指标全部进入省会城市前9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24%,居省会城市第2位。
以新型显示产业为例,合肥“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将其发展成为安徽的优势产业,实现产业创新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迈进。安徽还通过引入京东方等行业龙头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和引领。
今年前9个月,合肥市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完成产值570亿元,同比增长17.4%;实现全口径税收33.2亿元,同比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亿元,同比增长20%。目前该基地产值主要增长点来自京东方10.5代线的全面量产。
一系列的数据都表明,安徽已经从传统农业大省转变为新兴工业大省。
如今,安徽的冰箱、洗衣机、彩电、空调四种家电产量约占全国的1/5,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球1/10,六轴工业机器人产量居全国首位,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国13%,智能手环出货量全球第一。
安徽走上以创新驱动引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主要经济社会指标也明显好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安徽省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增长8.02%;财政收入突破5000亿元,增长10.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居全国第4位。
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增速居全国第6位;在新增减税降费476.4亿元的背景下,财政收入仍然增长6.1%;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1%,在全国表现抢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2%、10.1%,创近5年同期新高。
此外,今年前三季度,安徽全省进出口额达512.5亿美元,增长9%,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际利用外资141亿美元,增长4.8%;累计87家境外500强在安徽设立163家企业。
与此同时,安徽的营商环境也在不断提升。在2018年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中,安徽的7项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总分居全国第5位;当年,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已经减至197项,是全国最少的省份之一。这带来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下降0.44元,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20.1%,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