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601788,股吧)固收研究团队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本文作者
张旭 / 危玮肖
摘要
目前,贷款增长的放缓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首先,近几年10月份的信贷增量都会较9月明显下降,这是季节性规律的正常体现。其次,今年9月信贷高增长,10月再增乏力。
虽然总量上10月份新增贷款规模低于预期,但从结构上看中长期贷款的增长并不低。实体的融资需求不是雷阵雨,说来就来,说走就走。9月份的融资需求并不差,而实体经济的需求不太会在短时间内形成明显变化。在进行分析时,我们建议将连续两个月的数据累加,从而得到更加稳健可靠的结论。
1、事件
10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56.22万亿元,同比增长11.8%。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50.59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个和0.7个百分点。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613亿元,同比少增357亿元。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189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185亿元。
2、贷款增长放缓的两点原因
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613亿元,增量较今年9月的16900亿元明显降低。我们认为,贷款增长的放缓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首先,近几年10月份的信贷增量都会较9月明显下降,这是季节性规律的正常体现。
事实上,2015、16、17、18年10月份新增信贷分布较该年9月下降了51.1%、46.6%、47.8%、49.5%。2019年10月下降的幅度为60.9%,虽然略高但也基本上与前述几年持平。
其次,今年9月信贷高增长,10月再增乏力。今年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6900亿元,对应的累计同比增速为3.7%,明显高于8月份的1.5%。9月份的高增长消耗了一些项目储备,这也间接地导致10月份增长的回归常态。
虽然总量上看10月份新增贷款规模低于预期,但从结构上看中长期贷款的增长并不低。10月份新增中长期人民币贷款5803亿元,占新增人民币贷款的87.7%,较9月份的62.6%明显提高,这体现出贷款的结构正在日趋改善。
部分投资者认为,10月份信贷增长放缓体现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下降。我们认为,9月份的融资需求并不差,而实体经济的需求不太会在短时间内形成明显变化。事实上,信贷投放进度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很多因素都会影响贷款的发放时间,早一个月或晚一个月发放都正常。因此在进行分析时,我们建议将连续两个月的数据累加,从而得到更加稳健可靠的结论。今年9月和10月共新增人民币贷款2.35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很显然,这个增速并不低,更不存在“需求不足”的问题。
3、社融亦受到专项债的拖累
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189亿元,略低于6613亿元的人民币贷款的增加额,亦低于2018年10月的7374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5470亿元,同比少增1671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10亿元,同比少减790亿元;委托贷款减少667亿元,同比少减282亿元;信托贷款减少624亿元,同比少减742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053亿元,同比多减600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622亿元,同比多99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融资净减少200亿元,同比多减1068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80亿元,同比多4亿元。
与2018年10月比,社融各分项中新增规模下降最大的为地方政府债券。2018年10月,地方政府债券净融资868亿元,今年为-200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067亿元。9月4日国常会提出“按规定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我们认为,该部分额度较有可能于今年四季度发行。待专项债发行重启后,该科目将对社融增长形成明显的支撑。
4、货币政策的“两难”
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结构性通胀与经济增速下行并存的局面。一方面,今年8月以来,猪肉价格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上涨。上周(11月2日-11月8日),22个省市猪肉平均价为54.13元/公斤,较7月末上涨了96.2%。与此同时,在猪肉价格等因素的推动下,CPI的涨幅加大,并于10月份达到3.8%。
得一提的是,当前的通胀是结构性的。虽然CPI中食品部分的涨幅逐月提高,但是非食品部分的涨幅持续下行。此外自今年4月以来,PPI增速亦逐月下行,至10月时同比增速已经下降至了-1.6%。
另一方面,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统计局PMI已经连续6月低于50%的荣枯线,且10月进一步降低至49.3%这个近几个月以来最低的水平。
似乎货币政策正在面临“两难”的抉择:一方面需要防止通胀预期扩散,另一方面需要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但是,单靠传统的货币政策不容易协调好上述这两方面的关系。
总量工具不容易控制资金的流向。如果通过总量工具提供“适量”的流动性,那么金融体系的资金会首先被大型国企、融资平台等“优势部门”所攫取,此时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等“薄弱环节”不容易获得足够的金融支持。如果通过加大资金供给量的办法提高 “薄弱环节”的资金可得性,那么又无法做到货币政策的松紧适度,其结果是造成“优势部门”过度加杠杆,同时还容易累积金融市场的风险。而且,如果流动性总量持续供给过多,会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带来进一步的压力,更会造成结构性问题的固化,导致资金路径依赖般地流向“优势部门”。
我们认为,具有激励相容机制的结构性工具正是应对上述“两难”的良药。该类工具可以在不明显增加流动性总量的前提下,实现流动性的精准滴灌,将金融资源直接输送至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如小微企业。
5、风险提示
结构化的货币政策使债券市场在经济下行中所获得的利好降低。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EBS固收研究。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