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经济数据有望企稳回升。
Wind综合机构预测数据显示,11月份消费、投资、工业增加值等数据增速有望全面回升。其中消费增速有望创下半年以来新高。机构分析,叠加近期多项“稳增长”调节政策,经济增速有望保持平稳。
早前公布的11月份制造业PMI为50.2%,时隔6个月后重回扩张区间。
多项预期指标向好
Wind综合机构预测数据显示,11月消费、投资、工业增加值等预测增速均有望回升。其中:
1、消费方面,Wind综合机构预测数据显示,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有望达7.9%,创今年下半年以来新高。其中预测最大值8.5%,预测最小值7.5%。前值7.2%。
2、投资方面,Wind综合机构预测数据显示,1-11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有望达5.4%。其中预测最大值5.6%,预测最小值5.2%。前值5.2%。
3、工业增加值方面,Wind综合机构预测数据显示,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有望达5.2%。其中预测最大值5.2%,预测最小值5.2%。前值4.7%。
4、金融方面,Wind综合机构预测数据显示,11月人民币新增贷款规模有望达11166.7亿元。其中预测最大值13000亿元,预测最小值8500亿元。前值6613亿元。
申万宏源(000166,股吧)秦泰研报认为,在内外部消费需求边际改善、去库存过程趋缓的共同促进下,11月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望反弹。报告展望后续月份:
(1)出口方面,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持续缓和,低基数下11-12月预计出口增速连续回升;
(2)消费方面,随着年初以来居民收入增长积累的购买力持续释放、以及汽车等扰动弱化,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改善;
(3)投资方面,前期专项债、中长期信贷的支持下,叠加近期提前下发明年部分专项债额度,基建融资环境改善,投资端或将发力,部分对冲地产投资下行压力。
综合分析,外需、消费趋于改善,投资平稳增长,制造业PMI预计在50以上企稳,建筑业PMI或仍将维持一段时间的相对高景气。加之企业去库存进程有望有所缓和,预计后续月份工业生产情况将较3季度有比较明显的改善。
东北宏观沈新凤、尤春野研报分析,库存周期回补将是明年经济中的一大亮点,值得关注。预计明年制造业投资将会修复至合理水平。财政政策仍将保持积极,促进基建投资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强,将拉动未来需求,与制造业库存周期的回升共同促进投资的修复。
前瞻数据表现强劲
实际上,从目前已公布的多个前瞻数据来看,11月经济数据亮点可期。
1、物流业景气指数方面,周一(12月2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11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显示比10月大幅回升,物流活动更加活跃。
其中,11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8.9%,较上月回升4.7个百分点;中国仓储指数为54.4%,较上月回升3.5个百分点。
央视新闻援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表示,总的来说,还是因为整体的经济在回暖,推动了整个物流业的景气的回升。
2、采购经理指数方面,上周六(11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11月份,制造业PMI为50.2%,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并创下年内第二高纪录。这也是PMI在连续6个月低于临界点后,重回扩张区间。
此外,1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回升1.6个百分点,为4月份以来的高点。
华创证券张瑜、陆银波研报分析,11月PMI超预期或来自3+1个链条:
(1)地产、基建链条。11月整体来看,在气温整体偏暖的情形下,地产的投资端与基建的施工情况可能都不错。
(2)汽车链条。从高频数据来看,截止至11月24日,当月批发端累计同比为-10.1%,好于10月前27天的-14.3%以及9月前22天的-18.8%。
(3)出口链条。11月新出口订单回升明显,一方面,11月有季节性回升的动力。另一方面,近期海外多个发达国家PMI有上行态势。
(4)尚待观察的来自内需整体回暖的链条。11月另一个超预期的数据是进口订单指数。11月高达49.8%,相比10月大幅跳升2.9个百分点。尽管统计局的解释是内需整体回暖,但缺乏更多的数据予以验证。
中银国际认为,尽管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不小,但需要关注PMI数据所传递出的积极信号。
报告分析,从外需看,目前OECD综合领先指标尚未见底,但全球制造业PMI已经持续回升。在全球央行再度转向宽松后,尽管宽松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提振作用边际上有所减弱,但预计依然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从内需看,我们维持库存周期的向上将对经济构成支撑的观点。从PMI数据看,原材料库存与产成品库存的差值逐步扩大,显示企业销售逐步向好。尽管目前从一个月数据尚不能断言服务业需求已经出现趋势转折,但这一信号值得关注。
不过,任泽平点评11月PMI,内外需同时上升,带动采购量和原材料库存指数上升。认为这只是短期扰动而非趋势性变化,内外需疲弱并未根本性改变。
任泽平认为,外需因全球经济下行、贸易摩擦影响持续显现而总体回落。内需疲软,融资收紧导致房地产投资缓慢下行,出口疲弱和盈利下滑导致制造业投资低迷,财政收入下行、土地财政大幅下滑和严控隐性债务制约基建反弹,消费受居民杠杆率高、就业压力大、收入增速下行的制约短期难起。
机构:有望迎来一轮“补库存”周期
伴随着11月经济指标出现拐点迹象,多家机构开始看多。
平安证券陈骁、魏伟研报分析,导致11月份PMI反弹的主要因素在于房地产投资的韧性以及基建的逐渐回暖,外围环境不确定的改善以及全球制造业PMI的企稳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修复企业的经营预期。
中信证券(600030,股吧)褚建芳研报点评认为,PMI自5月以来首次重返扩张区间,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分别回升1.8和1.7个百分点,双双反弹,反映了制造业动能有所修复。大型企业景气程度改善明显,中小型企业景气程度也高于历史同期均值。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亦环比改善,为自4月以来高位。制造业和非制造业景气程度的改善,叠加近期多项“稳增长”调节政策,经济增速有望保持平稳。
中金公司分析,11月制造业PMI重回荣枯线之上,其中内外需指标均有所回升。考虑到全球制造业需求已经经历了一轮剧烈的去库存周期、库存水平已降至历史低位,随着不确定性减弱,全球供应链(至少)有望展开一轮“补库”周期。另一方面,对内需而言,我们建议重点关注11月的货币信贷数据,以判断内需回升的可持续性。
华泰证券(601688,股吧)李超研报分析,PMI重回荣枯线上,代表内需外需的进口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均有改善。但11月价格指数回落,或意味着需求尚难确认复苏,年内经济仍存下行压力,我们预计在逆周期政策发力叠加库存周期回升的情况下,明年一季度经济企稳概率大。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Wind资讯。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