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质量加速推进新一批重大项目,不断贡献亮眼的“广东方案”。同时,也为广东迈向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1月的南海之滨,广东揭阳惠来县,从在建的原油码头向大陆极目望去,尘土飞扬、塔吊林立。远处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工地上,打桩声、吊机发动声不断。 南海地区是砂石地结构,岩层深,需要把桩打进41米深的地下。整个项目41套装置用地面积大约963公顷,相当于130个足球场大小,算下来要打1万多根桩。 “年底前就要完成打地基工作,明年下半年整个项目将进入建设高峰期,届时会有3万-5万人在这里同时施工,一天的投资就将近7000万元。”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工程管理部主任崔峥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22年6月建成投产后,这里将成为一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智能、效益型世界级炼化基地。 这是广东高质量加速推进新一批重大项目的一个缩影。南粤大地之上,诸如深中通道、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赣深铁路等重大项目正密集开工。 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共安排省重点项目1170个,年度计划投资6500亿元。截至今年前10月,广东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428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98.9%。重点基础设施工程投资发挥了拉动投资的主力作用,完成投资3828亿元。 “广东方案”亮眼 伶仃洋之上,世界首例特长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技术将首次大规模应用于深中通道上。这是继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广东在珠江口开启的又一“超级工程”。 作为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集群工程,深中通道在建设过程中就创造了多项纪录。项目全长约24公里,由长6.8公里的特长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主跨1666米的伶仃洋大桥等多个关键构造物组成。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宋神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深中通道从诞生之初就面临诸多世界级技术挑战。例如建在台风频发区的伶仃洋大桥,设计塔高90米,是世界上海中塔高最高的钢箱梁悬索桥。深中通道建设者花了两年时间,攻克了超大跨径整体钢箱悬索桥在强台风区域的灾变控制难题。 他表示,这打破了欧洲某知名桥梁设计公司认为整体钢箱难以满足项目抗风性能的论断,同时也向世界跨海通道建设贡献出了广东智慧。 不唯深中通道,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广东当前新一批重大项目中,处处体现亮眼的“广东方案”。 距离深中通道不远处的广州港(601228,股吧),其南沙港区四期工程正加紧施工。该工程集新一代物联网感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为一体,创造性地制定了全球首创“单小车自动化岸桥、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堆场水平布置侧面装卸、港区全自动化”方案。 以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为例,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程将无人驾驶技术应用于智能导引车上,利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激光雷达与视觉传感器融合定位技术,进行港内无人运输,取代现有自动化码头磁钉导航方式,极大降低了工程建设费用。 “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码头运营商一定会选择更先进的技术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有了这套方案,我们就可以为老的集装箱码头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提供经验。”广州南沙联合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业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南沙港四期工程将在2021年建成投产,届时广州港南沙港区每年的集装箱吞吐量预计可超过1800万标箱,位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成为泛珠三角经济腹地全面对接“一带一路”的出海大通道。 同样,位于惠州市惠城区境内的赣深铁路剑潭东江特大桥,两个主墩已经稳稳深扎在东江之中,未来它将为四车道高铁桥提供坚实支撑。 “这座主跨260米、桥面横宽31.2米的矮塔斜拉桥,同时服务于赣深高铁和广汕高铁,需要在桥上建有双向四个车道。它将成为国内桥面最宽的斜拉高铁桥。”剑潭东江特大桥项目副经理许鲁雄表示,赣深铁路开通后,深圳至河源车程将压缩到1小时以内,有利于加强粤北、赣南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为高质量发展打牢根基 新一批重大项目陆续落地为广东迈向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正在建设的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由一条干线、两条分干线、一条支线、三座泵站和四座调蓄水库组成,西起佛山顺德西江干流鲤鱼洲,东至深圳公明水库,工程输水线路全长113.2公里。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设计总负责人严振瑞介绍,东江当前以不足全省18%的水资源总量,支撑起东莞、深圳等28%人口的用水和48%的工业生产总值。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38.3%,逼近国际公认的40%的警戒线。 为缓解上述水资源供需矛盾,国务院会同广东决定兴建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的西江引水至珠三角东部。项目采取地下深埋盾构方式,在纵深40-60米的地下建造。 “计划输水路线宁愿增加成本也要选择地下深埋方式,为的是避开多个珠三角经济发达城市,为其预留日后发展空间。”严振瑞说,工程建成后将覆盖超5000万受益人口。 揭阳惠来县的广东中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着眼于直接引领项目效率提升和产业升级,为的是推动广东“发展势能”加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广东石化公司设计管理部的杨丽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在设计之初就遵循“吃粗粮、产精品”的生产目标,未来将高效利用原油资源和中间物料,提高加工深度,产出优质成品油及其他高端化工产品。项目投产后预计销售收入可达820亿元,预计实现利税约200亿元,项目投资收益率约为12.35%。 在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广东还注重帮助企业“减负”。 以汕头市潮南区为例,纺织印染企业一直是潮南区的重点支柱产业,在汕头铁腕治污政策下,印染企业一度面临关停。 汕头市潮南区纺织印染中心管理办公室主任陈松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汕头在完成治污这项重大项目过程中,一直不忘突出高质量发展。历经两年多,潮南区建成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将127家印染企业全部搬迁入园,通过集中处理污水、供热等措施,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环保成本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