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和减税降费政策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今年财政收入增速有所放缓,部分地区开始出现收支压力加大,急需寻求破解之道。
近日,多地集体调减年初设定的政府预算收入目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2日就有宁波市、吉林省、黑龙江呼玛县、甘肃省夏河县等14个地方主动调减。其中黑龙江呼玛县和吉林省的调减幅度最大,分别达到了25.1%和21.6%。
部分地区下调预算收入目标的背后是全国预算收入增速下行。根据财政部近日公布的今年前10个月全国财政收入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7704亿元,同比增长3.8%,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3.6个百分点。
减税降费是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7834亿元,已实现全年减税降费目标2万亿的近九成。减税降费是近年持续推进的重要政策,让个人和企业受惠。但从政府角度看,也意味着收入来源减少,至少在短期不可避免。
而且,当前又叠加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因此,在财政支出规模庞大,尤其是民生支出刚性增长的当下,要维持财政收支平衡,政府带头节约开支尤为必要。今年以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亦多次在重要场合提到,要以政府过紧日子确保减税降费到位。
从目前来看,财政支出增速并没有降低。财政部数据显示,1~10月一般全国公共预算支出190587亿元,同比增长8.7%,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163010亿元,同比增长8.7%,较年初定下的6.2%高了2.5个百分点。
这种情况下,压缩支出就成为了必然。从中央层面看,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财政部也重申中央财政带头压减一般性支出,除刚性和重点项目外,其他项目支出平均压减幅度达到10%。
此时,地方政府也应该有所行动。目前来看,表态缩减开支的地方不多,黑龙江呼玛县在收入大降20%以上的背景下表示,相应调减机场建设前期费支出2978万元,属于为数不多的之一。
更有甚者,部分地方政府仍然大搞形象工程,今年初两则中央部门对于贫困地区“形象工程”的通报引发广泛关注:甘肃榆中斥6200万元巨资举债建仿古城门、大型雕塑,陕西韩城投资1.9亿元造“鲤鱼跃龙门”假山跌瀑景观。类似乱花财政资金的现象,在不少地方依然存在。
对此,财政部门应制定出一整套符合各层级实际的全面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通过立法的形式固定,指导地方用好每一分财政资金。一些“可上马可不上马”的项目,就不必上马。同时完善公共财政的预算监督机制,按照程序,政府财政部门制定的年度预算案必须先提交人大审议并通过,人大代表审议不能“囫囵吞枣”,要真正做到代表民意。
“省钱”之外,减员缩编也至为重要。当前,政府机关除了正式在编人员之外,还有许多“临时工”,亟须规范。今年5月内蒙古包头市发文要求,2019年各部门、单位不得新增非在编人员,且要在1年之内核减现有非在编人员20%以上。清理非在编人员,让政府工作人员各司其职,这一方法值得推广。
总之,在减税政策持续推行下,政府预算收入增速下滑,甚至部分地区减少短期都难以避免,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主动优化开支、精兵简政,甚至习惯过“紧日子”,以达到缩减开支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