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今年经受了补贴退坡和疫情的双重考验,表现出以产品力打市场的实力,尤其在今年下半年,伴随着销量的回暖,特斯拉、蔚来、小鹏和理想这几家新能源汽车代表企业的股价屡创新高,市值陆续超过诸多传统车企。
从大洋彼岸到中华大地,20年间科技企业的上市路径,也描绘了中国创业领域的外部环境和内在体系性因素的不断嬗变。
科创板的设立,则是中国内地投融资环境不断成熟的标志。
下半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和新能源汽车消费的确定性增长,造车概念股迎来一波普涨,甚至惠及产业链上下游。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造车“新势力”四强中的威马汽车,这最后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在国内的IPO,毫无疑问将掀起一波新的资本热潮,而这次受益最大的,则必然是国内市场。问题的关键在于,威马的稀缺性决定了,它可能是造车新势力带给二级市场的最后一波红利。
1、忆往昔,华山一条路
15年前的2005年,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27美元,当日收盘大涨354%,创造了美国资本市场两百多年以来海外公司单日涨幅的最高纪录。
虽然在百度之前,中国已经有一批互联网概念股登陆美股,但某种意义上说,百度是第一个以“自有硬核科技+美国投资人可以理解的商业模式”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它创造奇迹可以说是一个必然。
百度的上市吹响了中国科技股登陆美国市场的进军号,此后不到5年时间里,有超过500家公司登入美国股市,其中包括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携程、陌陌、搜房……等无数我们熟悉的科创企业。
客观来讲,对比当时的A股机制来说,选择去美股上市对于中国科技创业类企业是“自古华山一条路”。
大批科技企业选择去美股,主要有三点显性原因:
(1)当时的中国A股,上市条件门槛高,手续复杂;而相对美国股市上市手续比较简洁;
(2)当时中国A股上市IPO排队程序太多、时间太长,会让企业错过很多融资风口;
(3)美股对上市条件(如盈利)要求相对较低,有些中国公司在A股上市条件不符合或者被否后,只好另想办法去登陆美国股市;
无论是百度在美股创造奇迹,还是后来腾讯登陆港股等,都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奇迹,也是那个时代中国企业为数不多的选择。站在历史的角度,我们不必也不需要苛责过去在美股上市的企业,更不能扣帽子、搞道义审判。
但是,美股绝非乐土也绝非净土,因此中国企业一边流水价似的赴美上市,另一边是在十几年掀起了三波回归潮。
第一次回国潮,发生在2011年。美国市场开始对中国持续高增长的潜力产生质疑,部分企业暴露出信誉问题。因此,中概股出现了凶猛的退市潮。根据RothCapital Partners统计的数据显示,2011年从美国交易所退市的中概股总市值,远远高于同期的IPO规模。
第二次回归潮是2015年到2016年中旬。这一次的主因是A股对科技企业的友好度在不断增加,根据数据显示,这一时期累计有38家中概股完成了私有化,意味着当时高达近20%的中概股完成退市,后来其中不少公司如分众传媒回归后都成了A股的大白马。
第三波回归潮是当下,随着后疫情时代的逆全球化和高不确定性增加,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对外国公司在美上市提出额外的信息披露要求。中国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法案以及美国国会有关人士的言论看,该法案的一些条文内容直接针对中国,而非基于证券监管的专业考虑。
此外,美股的一些“痼疾”也在困扰在美上市的企业,如对中国公司的估值不够友好,或者说因为文化差异性,比较难以理解中国公司的模式,以及做空中概股频繁,更偏爱美国本土企业等。
历史性、机遇性的时代潮流,让去美股上市不那么香了。
2、中国股民理应分享更多“中国红利”
虽然,在第一部分中我们深入分析了中国企业不得不选择赴美上市的诸多苦衷,但我们更应该动态的看到这其中的变化。
一方面,中概股在海外上市,导致分享其成长盛宴的却是以华尔街为代表的海外资本。
而这些中国公司的主要业绩,是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完成的。因此,现在业内越来越高的一种呼声是——在现在的时代,应该是中国股民分享中国诞生、中国发展、主要营收在中国的中概股红利的一个新时代了。
当然,我们不能只靠“呼吁”来呼唤中概股的回归,我们更应该冷静的分析,中国股市是否为企业营造了更好的投融资环境,这才是中国企业“理性回归”的一个基石。
权威媒体《证券日报》撰文指出——“过去,受国内上市需要达到一定净利润红线的限制,有一大批龙头互联网公司赴美上市,这也让诸多国内投资者错失了互联网龙头公司成长带来的投资红利。伴随着互联网龙头公司的盈利、中概股屡次遭遇做空、中美股票市场估值差异变化,此前出现过几次中概股回A的浪潮,而科创板的设立,则为诸多科技创新企业在国内上市创造了稳定的条件。”
事实上,我们可以注意到,自2019年以来,中国的资本市场正在加速改革,例如推行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等,同时港股市场也在进行相应调整。在诸多企业于美股受到各种“排挤”之际,中国市场营造了更好的环境,正解决了中概股回归的“后顾之忧”。
而且,如今最高层更加高度重视股票权益市场的发展。如近期举行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就提出,要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动金融双向开放。
事实上中概股的回归行动已经在一片呼声中开始,如在中美关系不确定性加强的背景下,网易、京东等中概股已经选择私有化退市,加速回归国内资本市场。
3、造车新势力,硬核科技成为罕见题材
纵然中国股市的条件和氛围逐渐改善,但也有自己独特的偏好——对于硬核科技概念股的欢迎。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对于长期以来中国“制造很强,科技不强”的一种群体性期盼心理在投资者心中的心智固化。
所以,我们不妨从“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维度,来看看什么样的概念股才能受到中国投资者的追捧。
所谓的“天时”指的是宏观环境,如最近高层强调,应持续强化顶层设计,从资金、政策等多个方面鼓励支持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及集成电路等战略新兴领域的头部企业,通过股权直接融资做大做强。
其中,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很特别、很重要的受到“天时”眷顾的板块。
所谓“地利”是竞争环境,「子弹财经」认为,新能源汽车在过去的几年中经历了两波重要的“洗礼”,对竞争力有重要的提升:
第一波洗礼,是新能源汽车渡过早期的“浮躁期”,此前,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给予高度补贴,且“造车新势力”未成气候,导致大量传统车企甚至非车企涌入这一市场,形成了一种以套取补贴为主要盈利模式的扭曲形态。这不但导致早期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科技发展迟缓,也带来补贴退坡后“裸泳的尴尬”和消费者信心的丧失,这一波洗礼后,一批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有真正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车企存活下来。
第二步洗礼,是从“新能源”到“智能+新能源”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随着造车新势力“四小龙”带着完全不同的基因加入竞争格局后,后者带有的浓厚互联网科技和智能属性,明显地拉高了新能源汽车的竞争门槛,并有效地把新能源市场的竞争焦点从以销量为主的存量竞争到“智能附加值”的增量竞争中。
因此,新能源汽车今年经受了补贴退坡和疫情的双重考验,表现出以产品力打市场的实力,尤其在今年下半年,伴随着销量的回暖,特斯拉、蔚来、小鹏和理想这几家新能源汽车代表企业的股价屡创新高,市值陆续超过诸多传统车企。
从另一个角度看,以近期销量来说,新势力们交付量纷纷创下历史新高,月销量全部进入3000台-5000台的主流区间,已经完全具备挑战“一超”特斯拉的能力。
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特斯拉在今年的销售总量上已经被国内车企超过,但这往往体现在国内车企通过十几款车型的矩阵才能压制特斯拉的单款,而自2018年9月启动交付至今,威马汽车月销连续站上3000台大关,旗下首款纯电SUV威马EX5累计销量更是突破4万辆,稳居造车新势力单一车型销量冠军,体现了更强的竞争力。
为什么威马能够这么硬朗呢?「子弹财经」认为,这和威马汽车的硬核科技属性有关——威马汽车自创立之初,就制定了明确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做智能电动汽车头号实力派;第二步,成为数据驱动的智能硬件公司;第三步,成长为智慧出行新生态的服务商。目前来看,威马汽车也正在迈出“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其中要求,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形成“三纵”和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三横”。
而威马汽车9月发布了IdeaL4全新科技战略,表示将加速5G及L4等前瞻科技在智能汽车上实现最先落地、最快量产及最佳体验;搭载5G技术及低速受限场景下L4级自动驾驶技术——AVP自主泊车功能的全新车型计划2021年量产交付,体现了威马对于汽车基础科技创新的前沿性。
而这种前沿性正在变成真实的市场价值,以和威马有战略合作的百度为例,其最近股价站上2年内高点,市值突破600亿美元,业内普遍认为这与百度的智能驾驶生态走向变现期关系密切。
而科创板,将是威马的硬核科技能力最好的“变现晴雨表”。
客观来讲,A股本来就缺乏硬核科技题材,而此前蔚来、理想和小鹏已经纷纷登陆美股,使得“四小龙”中唯一一家在科创板登记的威马成为行业的巨大变量,而无论是从优质科技企业题材、还是更具体的新造车、智能出行题材来看,已经实现批量交付、单款制霸及科技发展路径图明确的威马,都显得极为突出和稀缺,其受到投资者追捧的概率极大,PE空间天花板将非常之高。
市场对于稀缺题材是渴求的,威马的融资将为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基础,也意味着智能新能源汽车的窗口期正在过去,而中腰部企业已经出现了压缩预算、减缓扩张,尾部企业已经出现了冬眠和淘汰,反向也说明了这一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另外不可不防的是,作为全球最大和最流通的市场,美股市场正在对世界关上大门,尤其对中国企业关上“友善之门”。而在中国市场,特斯拉的市场地位将犹如苹果手机之于华为手机——前者仍然很重要,但市场份额不断下降,让位于本土更具创新力的企业。这种情况下,在美股的造车题材中概股也必须意识到,被排挤打压的客观风险是存在的,而威马则相对安全很多。
最后我们说说“人和”,这是因为,威马的上市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其一家一姓的发展。
首先,如果威马得到市场追捧,其头部地位会进一步巩固,会有更多的资本跟进,用于创新投入,形成良性循环,无论从个体、还是整体来讲,都加强了中国造车新势力的整体竞争力,也让坚持创新的威马得到回报。
其次,威马的科技创新努力得到资本市场的正面肯定,对鼓励整个“新基建”概念下的中国科技创业大局,都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最后,用老虎证券投研团队何勇对《证券日报》记者的话说就是:“威马汽车此番选择科创板上市,会充分让国内投资者分享新能源汽车行业成长的资本红利。”
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威马值得期待。
*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文章转载自:子弹财经-龙老师
新能源汽车今年经受了补贴退坡和疫情的双重考验,表现出以产品力打市场的实力,尤其在今年下半年,伴随着销量的回暖,特斯拉、蔚来、小鹏和理想这几家新能源汽车代表企业的股价屡创新高,市值陆续超过诸多传统车企。
从大洋彼岸到中华大地,20年间科技企业的上市路径,也描绘了中国创业领域的外部环境和内在体系性因素的不断嬗变。
科创板的设立,则是中国内地投融资环境不断成熟的标志。
下半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和新能源汽车消费的确定性增长,造车概念股迎来一波普涨,甚至惠及产业链上下游。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造车“新势力”四强中的威马汽车,这最后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在国内的IPO,毫无疑问将掀起一波新的资本热潮,而这次受益最大的,则必然是国内市场。问题的关键在于,威马的稀缺性决定了,它可能是造车新势力带给二级市场的最后一波红利。
1、忆往昔,华山一条路
15年前的2005年,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27美元,当日收盘大涨354%,创造了美国资本市场两百多年以来海外公司单日涨幅的最高纪录。
虽然在百度之前,中国已经有一批互联网概念股登陆美股,但某种意义上说,百度是第一个以“自有硬核科技+美国投资人可以理解的商业模式”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它创造奇迹可以说是一个必然。
百度的上市吹响了中国科技股登陆美国市场的进军号,此后不到5年时间里,有超过500家公司登入美国股市,其中包括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携程、陌陌、搜房……等无数我们熟悉的科创企业。
客观来讲,对比当时的A股机制来说,选择去美股上市对于中国科技创业类企业是“自古华山一条路”。
大批科技企业选择去美股,主要有三点显性原因:
(1)当时的中国A股,上市条件门槛高,手续复杂;而相对美国股市上市手续比较简洁;
(2)当时中国A股上市IPO排队程序太多、时间太长,会让企业错过很多融资风口;
(3)美股对上市条件(如盈利)要求相对较低,有些中国公司在A股上市条件不符合或者被否后,只好另想办法去登陆美国股市;
无论是百度在美股创造奇迹,还是后来腾讯登陆港股等,都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奇迹,也是那个时代中国企业为数不多的选择。站在历史的角度,我们不必也不需要苛责过去在美股上市的企业,更不能扣帽子、搞道义审判。
但是,美股绝非乐土也绝非净土,因此中国企业一边流水价似的赴美上市,另一边是在十几年掀起了三波回归潮。
第一次回国潮,发生在2011年。美国市场开始对中国持续高增长的潜力产生质疑,部分企业暴露出信誉问题。因此,中概股出现了凶猛的退市潮。根据RothCapital Partners统计的数据显示,2011年从美国交易所退市的中概股总市值,远远高于同期的IPO规模。
第二次回归潮是2015年到2016年中旬。这一次的主因是A股对科技企业的友好度在不断增加,根据数据显示,这一时期累计有38家中概股完成了私有化,意味着当时高达近20%的中概股完成退市,后来其中不少公司如分众传媒回归后都成了A股的大白马。
第三波回归潮是当下,随着后疫情时代的逆全球化和高不确定性增加,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对外国公司在美上市提出额外的信息披露要求。中国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法案以及美国国会有关人士的言论看,该法案的一些条文内容直接针对中国,而非基于证券监管的专业考虑。
此外,美股的一些“痼疾”也在困扰在美上市的企业,如对中国公司的估值不够友好,或者说因为文化差异性,比较难以理解中国公司的模式,以及做空中概股频繁,更偏爱美国本土企业等。
历史性、机遇性的时代潮流,让去美股上市不那么香了。
2、中国股民理应分享更多“中国红利”
虽然,在第一部分中我们深入分析了中国企业不得不选择赴美上市的诸多苦衷,但我们更应该动态的看到这其中的变化。
一方面,中概股在海外上市,导致分享其成长盛宴的却是以华尔街为代表的海外资本。
而这些中国公司的主要业绩,是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完成的。因此,现在业内越来越高的一种呼声是——在现在的时代,应该是中国股民分享中国诞生、中国发展、主要营收在中国的中概股红利的一个新时代了。
当然,我们不能只靠“呼吁”来呼唤中概股的回归,我们更应该冷静的分析,中国股市是否为企业营造了更好的投融资环境,这才是中国企业“理性回归”的一个基石。
权威媒体《证券日报》撰文指出——“过去,受国内上市需要达到一定净利润红线的限制,有一大批龙头互联网公司赴美上市,这也让诸多国内投资者错失了互联网龙头公司成长带来的投资红利。伴随着互联网龙头公司的盈利、中概股屡次遭遇做空、中美股票市场估值差异变化,此前出现过几次中概股回A的浪潮,而科创板的设立,则为诸多科技创新企业在国内上市创造了稳定的条件。”
事实上,我们可以注意到,自2019年以来,中国的资本市场正在加速改革,例如推行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等,同时港股市场也在进行相应调整。在诸多企业于美股受到各种“排挤”之际,中国市场营造了更好的环境,正解决了中概股回归的“后顾之忧”。
而且,如今最高层更加高度重视股票权益市场的发展。如近期举行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就提出,要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动金融双向开放。
事实上中概股的回归行动已经在一片呼声中开始,如在中美关系不确定性加强的背景下,网易、京东等中概股已经选择私有化退市,加速回归国内资本市场。
3、造车新势力,硬核科技成为罕见题材
纵然中国股市的条件和氛围逐渐改善,但也有自己独特的偏好——对于硬核科技概念股的欢迎。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对于长期以来中国“制造很强,科技不强”的一种群体性期盼心理在投资者心中的心智固化。
所以,我们不妨从“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维度,来看看什么样的概念股才能受到中国投资者的追捧。
所谓的“天时”指的是宏观环境,如最近高层强调,应持续强化顶层设计,从资金、政策等多个方面鼓励支持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及集成电路等战略新兴领域的头部企业,通过股权直接融资做大做强。
其中,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很特别、很重要的受到“天时”眷顾的板块。
所谓“地利”是竞争环境,「子弹财经」认为,新能源汽车在过去的几年中经历了两波重要的“洗礼”,对竞争力有重要的提升:
第一波洗礼,是新能源汽车渡过早期的“浮躁期”,此前,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给予高度补贴,且“造车新势力”未成气候,导致大量传统车企甚至非车企涌入这一市场,形成了一种以套取补贴为主要盈利模式的扭曲形态。这不但导致早期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科技发展迟缓,也带来补贴退坡后“裸泳的尴尬”和消费者信心的丧失,这一波洗礼后,一批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有真正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车企存活下来。
第二步洗礼,是从“新能源”到“智能+新能源”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随着造车新势力“四小龙”带着完全不同的基因加入竞争格局后,后者带有的浓厚互联网科技和智能属性,明显地拉高了新能源汽车的竞争门槛,并有效地把新能源市场的竞争焦点从以销量为主的存量竞争到“智能附加值”的增量竞争中。
因此,新能源汽车今年经受了补贴退坡和疫情的双重考验,表现出以产品力打市场的实力,尤其在今年下半年,伴随着销量的回暖,特斯拉、蔚来、小鹏和理想这几家新能源汽车代表企业的股价屡创新高,市值陆续超过诸多传统车企。
从另一个角度看,以近期销量来说,新势力们交付量纷纷创下历史新高,月销量全部进入3000台-5000台的主流区间,已经完全具备挑战“一超”特斯拉的能力。
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特斯拉在今年的销售总量上已经被国内车企超过,但这往往体现在国内车企通过十几款车型的矩阵才能压制特斯拉的单款,而自2018年9月启动交付至今,威马汽车月销连续站上3000台大关,旗下首款纯电SUV威马EX5累计销量更是突破4万辆,稳居造车新势力单一车型销量冠军,体现了更强的竞争力。
为什么威马能够这么硬朗呢?「子弹财经」认为,这和威马汽车的硬核科技属性有关——威马汽车自创立之初,就制定了明确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做智能电动汽车头号实力派;第二步,成为数据驱动的智能硬件公司;第三步,成长为智慧出行新生态的服务商。目前来看,威马汽车也正在迈出“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其中要求,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形成“三纵”和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三横”。
而威马汽车9月发布了IdeaL4全新科技战略,表示将加速5G及L4等前瞻科技在智能汽车上实现最先落地、最快量产及最佳体验;搭载5G技术及低速受限场景下L4级自动驾驶技术——AVP自主泊车功能的全新车型计划2021年量产交付,体现了威马对于汽车基础科技创新的前沿性。
而这种前沿性正在变成真实的市场价值,以和威马有战略合作的百度为例,其最近股价站上2年内高点,市值突破600亿美元,业内普遍认为这与百度的智能驾驶生态走向变现期关系密切。
而科创板,将是威马的硬核科技能力最好的“变现晴雨表”。
客观来讲,A股本来就缺乏硬核科技题材,而此前蔚来、理想和小鹏已经纷纷登陆美股,使得“四小龙”中唯一一家在科创板登记的威马成为行业的巨大变量,而无论是从优质科技企业题材、还是更具体的新造车、智能出行题材来看,已经实现批量交付、单款制霸及科技发展路径图明确的威马,都显得极为突出和稀缺,其受到投资者追捧的概率极大,PE空间天花板将非常之高。
市场对于稀缺题材是渴求的,威马的融资将为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基础,也意味着智能新能源汽车的窗口期正在过去,而中腰部企业已经出现了压缩预算、减缓扩张,尾部企业已经出现了冬眠和淘汰,反向也说明了这一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另外不可不防的是,作为全球最大和最流通的市场,美股市场正在对世界关上大门,尤其对中国企业关上“友善之门”。而在中国市场,特斯拉的市场地位将犹如苹果手机之于华为手机——前者仍然很重要,但市场份额不断下降,让位于本土更具创新力的企业。这种情况下,在美股的造车题材中概股也必须意识到,被排挤打压的客观风险是存在的,而威马则相对安全很多。
最后我们说说“人和”,这是因为,威马的上市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其一家一姓的发展。
首先,如果威马得到市场追捧,其头部地位会进一步巩固,会有更多的资本跟进,用于创新投入,形成良性循环,无论从个体、还是整体来讲,都加强了中国造车新势力的整体竞争力,也让坚持创新的威马得到回报。
其次,威马的科技创新努力得到资本市场的正面肯定,对鼓励整个“新基建”概念下的中国科技创业大局,都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最后,用老虎证券投研团队何勇对《证券日报》记者的话说就是:“威马汽车此番选择科创板上市,会充分让国内投资者分享新能源汽车行业成长的资本红利。”
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威马值得期待。
*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文章转载自:子弹财经-龙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