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培育和促进服务业发展壮大、提质增效。十年来,我国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张,结构不断优化,新兴动能亮点纷呈,幸福产业普惠民生,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 一、总量稳步增长,擎稳国民经济“半边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和培育服务业经济,服务业呈现稳步扩张的良好态势,逐步擎起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支撑和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一)服务业推动增长“主动力”格局巩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持续深化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服务业实现快速增长,在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2012—2021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从244856亿元增长至609680亿元,按不变价计算,2013—2021年年均增长7.4%,分别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0.8和1.4个百分点。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5%,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起保持在50%以上,2021年达53.3%,高于第二产业13.9个百分点。2012—2019年,服务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从45.0%增长到63.5%,提高18.5个百分点。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聚集性、接触性服务业受到较大影响,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降至46.3%,但仍稳居三次产业之首。此后服务业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呈现出强大发展韧性,2021年贡献率增长至54.9%,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服务业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凸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服务业就业人员规模快速扩张,就业人员占比稳步攀升,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导力量。2013—2021年,服务业就业人员累计增加8375万人,年均增长3.0%,平均每年增加就业人员931万人。2021年,服务业就业人员35868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48.0%,比2012年提高11.9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扩大投资“主平台”地位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动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各项政策措施落实,三次产业投资布局更趋优化,服务业吸引投资的能力进一步提升。2012—2021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从167781亿元增长至362877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8.9%,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连续十年保持在60%以上,2021年达66.6%。随着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缩减,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深入推进,服务业成为吸收外商投资的热点领域。2021年,我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065亿元,同比增长16.7%,占全部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比重为78.9%,比2012年提高30.7个百分点;新设外商投资企业中服务业占比91.2%,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速达42.0%,高技术服务业领域正逐步成为外商投资的重点。 二、结构持续优化,奏响协调发展“新乐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带动行业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日趋协调优化,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崛起,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2021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7.2%、15.0%和5.8%,比2012年提高2.3、0.6和1.4个百分点。2013—2021年,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30.1%和19.5%,远超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1.9%的年均增速。我国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节能环保服务业快速兴起。2013—2021年,规模以上生态资源监测、环境治理业、与城乡生活垃圾综合利用有关的环境卫生管理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2.5%、13.4%和17.8%。 (二)产业融合持续加深 近年来,我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深化,作为典型代表的供应链管理提供整合供应、制造、物流、销售等上下游链条服务,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2021年,规模以上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营业收入为1324亿元,是2018年营业收入的3.0倍。分工细化促进第一、二产业相关部门专业化发展,人力资源服务较快发展。2018年末(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时点),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法人单位18.6万个,其中劳务派遣企业占比68.3%;2013—2021年,规模以上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为18.9%,高出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年均增速7.0个百分点。 (三)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健康成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加速迈向专业化,助推产业改造升级;生活性服务业不断向高品质延伸,提升百姓生活品质。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29万家,从业人员2688万人,资产总计110万亿元,营业收入84万亿元;其中,信息服务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0%,高出生产性服务业同比增速6.8个百分点,对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和效率提升作用不断增强。规模以上生活性服务业企业33万家,从业人员2850万人,资产总计140万亿元,营业收入32万亿元;其中,居民和家庭、健康、体育、文化等其他满足居民身心健康需要的升级类服务业增长较快,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3%,高出生活性服务业同比增速7.6个百分点。 (四)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业区域发展格局更加优化协调。2021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的地区共有21个,数量大大高于2012年的4个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受益于产业转移升级等政策支持,经济发展活力和韧性不断显现,服务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2013—2021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排名前10位的省(区)中有7个位于中西部,年均增速均高于8.8%;2021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排名前10位的省(区)也有7个位于中西部,且均高于全国增速。 三、新动能亮点纷呈,激活经济增长“新引擎” 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业新主体活力迸发,新动能茁壮成长,新消费引领消费升级,对外开放深度扩展,服务业成为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与优化升级的新引擎。 (一)服务业新主体活力迸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进“营改增”“放管服”改革,不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业创新创业活力不断增强,市场主体大幅增加。2012—2020年,我国服务业法人单位数从723万个增至2166万个,2013—2020年年均增长14.7%,分别高于全部法人单位和第二产业年均增速1.1和5.6个百分点。2021年,服务业新设企业达726万户,占全部新设企业总数的比重达80.3%,服务业成为新设企业的主要来源。截至2021年底,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已超1亿户,其中服务业占比90.2%。 (二)“互联网+”激发服务业新动能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互联网+”战略,助力互联网与各行业交融共进,培育和壮大了服务业新动能。2021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2216亿GB,是2012年的252倍;互联网普及率由42.1%提高到73.0%。截至2021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42.5万个,建成全球最大5G网,5G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电子商务进入黄金发展期。2021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42万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20.3%。在电子商务带动下,快递业快速成长。2013—2021年,全国邮政业务收入和快递业务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2.9%和28.9%;2021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1083亿件,是2012年的19倍。 (三)新消费助力消费提档升级 近年来,在5G、人工智能、物联网深入融合的背景下,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网络消费快速发展,国货品牌成为消费时尚,高性价比消费成为主流。2015—2021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长25.4%,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17.5个百分点;2021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5%,比2014年上升15.3个百分点;有关数据显示,近5年中国品牌搜索热度占比从45%提升至75%,是海外品牌的3倍。 (四)服务业对外开放深入扩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服务供给能力和需求水平明显提升,服务业对外开放规模质量并进。2012—2021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从30422亿元增长到52983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6.4%。服务贸易结构持续优化,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竞争力显著提升。2021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23259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9.3%,占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12年的33.6%提升至2021年的43.9%。 四、幸福产业加速发展,绘就人民美好生活“新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幸福产业加速发展,民生福祉取得巨大进步,联合国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显示,我国从2012年的0.699跃升到2020年的0.761,从“中等人类发展指数国家”发展至“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 (一)“数字+文化”协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进入全面创新发展的新阶段。“数字+文化”催生出文化领域的大量新兴业态,博物馆文创产品受到热捧,新文创成为消费新亮点。2020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4945亿元,占GDP比重为4.4%,比2014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文化服务业增加值为28874亿元,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4.2%,比2014年提高15.6个百分点。 (二)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 随着老龄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近300亿元,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加速建设。截至2021年底,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34万个,床位总数比2012年增长了一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养老服务滞后的短板问题正在有效解决,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全覆盖,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从无到有,达13万多个,为农村老人提供娱乐、餐饮、慢病管理等服务;2021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10亿人。 (三)体育强国加速推进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产出27372亿元,增加值10735亿元;其中,体育服务业总产出14136亿元,增加值7374亿元,占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达68.7%;2013—2021年,规模以上体育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8.4%;2021年末,全国体育场地达到397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平方米。 (四)公共服务不断加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文化繁荣发展。2021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为95.4%和91.4%,比2012年提高3.6和6.4个百分点;2021年末,我国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分别达到3215个、5772个,比2012年末增加139个、2703个。健康中国稳步推进。2021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卫生技术人员分别为103万个、945万张、1124万人,分别比2012年末增加8万个、372万张、457万人,全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13亿人。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两年多以来,我国疫苗接种工作有序推进,核酸检测能力大幅提升,建立起强大的生命安全防线。截至2021年底,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28.4亿剂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总检测能力达4168万份/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服务业迸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随着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完善,新一轮技术革命不断升级,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310328)加快释放,我国服务业发展将迎来更大市场和更多机遇,服务业质量和效率有望继续提升,更加优质高效、结构合理、竞争力强、包容开放的服务业将继续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支撑。 注:
[1]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未包括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以下各类规模以上行业、领域分类均指达到以上标准的相关服务业行业、领域企业。
[2]年均营业收入增速根据基期年份至2021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年报营业收入增速计算得出,其中2021年营业收入增速使用2021年1—12月快报营业收入增速代替计算,下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