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黨和政府進一步重視和加強“三農”工作,各項惠民政策不斷落實,農村地區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隨著農村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凸顯出來。農村四大熱點問題包括土地矛盾問題、新村建設問題、民主權利問題、農民養老問題,通過對當前農村熱點問題產生和存在的社會經濟內因予以分析,從而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不僅有助於化解農村社會矛盾、理順群眾情緒,而且有助於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全面了解廣大農村的真實情況,科學決策,制定對策,推動工作,促進農村社會經濟和諧健康持續發展。
【關鍵詞】土地流轉﹔新村建設﹔農民養老﹔民主權利﹔輿論導向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最近幾年,隨著黨和政府對“三農”工作的進一步重視和加強,各項富民惠農政策落實,廣大農村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耕作條件改善了,糧食單產提高了,種植結構優化了,農民負擔減輕了,人均收入增加了,村容村貌整潔了,就醫上學方便了,信息交通快捷了……廣大農村的農民群眾,確實從中享受到了很多實惠。
但是,伴隨農村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一些新的問題和矛盾也日益凸顯,直接影響到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當前表現較為突出的是:土地矛盾問題、新村建設問題、民主權利問題、農民養老問題。對這些問題客觀分析、深刻透視,從而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不僅有助於化解農村社會矛盾、理順群眾情緒,而且有助於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全面了解廣大農村的真實情況,科學決策,制定對策,推動工作,促進農村社會經濟和諧健康持續發展。
一、農村四大熱點問題產生和存在的社會經濟內因
(一)土地矛盾問題:日益突出
2013年8月12日,《河南日報‧農村版》在一版刊登了南陽市鎮平縣安子營鄉閆庄村以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為借口,強行征用村裡水澆地搞房地產開發,建成的房子不是置換給村民,而是作為商品房公然出售。無獨有偶,2014年5月15日,《河南日報‧農村版》又刊登了伊川縣白元鄉夏堡村村委會將村中南北的主要街道——長600余米、寬10米的“十米大街”私自賣給一些村民作為宅基地,導致“十米大街”成了垃圾場,村民們怨聲載道。
近年來,隨著城鄉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土地矛盾愈加突出。據某媒體統計,每年農村群眾的來信來訪中反映土地問題的約佔40%。這當中,反映責任田被非法強征強佔或征佔后補償不到位、補償標准低的約佔70%至80%﹔屬於宅基地糾紛和房屋被非法拆遷的約佔20%至30%。多數學者認為,近幾年土地流轉違背了自願性原則,出現了“去糧化”,甚至將基本農田轉為非農建設用地,這很可能導致國家宏觀調控失效,危害農民土地權益。﹝1﹞
近日,河南省農調隊對全省20個縣的縣鄉主要領導干部的問卷調查表明,土地問題已經成為當前農村矛盾症結最深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非法征佔土地。一些地方政府不與群眾商量就強行佔地征地,少批多佔、以租代征、先佔后批。
二是土地手續不規范。根據《土地管理法》,建設佔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應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實際上一些地方政府以各種理由改變農村土地的使用性質,並未辦理征用手續。2013年9月6日,《河南日報‧農村版》在一版刊發汝陽縣蔡店鄉政府強租農民土地300畝,用於企業建廠,且一租就是17年。村民不同意、不簽字,就強行將租金打入村民的糧食直補賬戶。這種違反用地審批程序和《土地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行為引起當地群眾極大的憤慨。
三是征地補償標准過低或補償不到位。2014年7月3日,魯山縣群眾反映,該縣2009年以提升城市品位為由,打造“面子工程”,將露峰辦事處葉茂村常庄、葉茂庄、曹庄3個村民組250多畝耕地征用建中央公園。政府征地時向常庄村民承諾,每畝地補償5萬元,並且將公園周邊常庄地界上開發樓盤的門面房作為村民今后生活的保障。但4年已過,政府的承諾卻成了“空頭支票”,數百名村民的生活陷入困境。
(二)新村建設問題:脫離實際
新村建設既關乎農村面貌的改觀、鄉土文化的傳承、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也關乎廣大農民生活質量的提升、生產條件的改善。應該說,近年來為促進新村建設,減少盲目性,使新村建設更符合農民群眾的實際生產生活需求,許多地方都加強了村庄規劃,而且根據規劃建起了農民群眾滿意的新村新房。
可從實際情況看,一些鄉鎮政府在推進新村建設時,存在大量的土地浪費現象。要麼生搬硬套,不知變通﹔要麼削足適履,強行推進,不顧及本地的實際情況,不但勞民傷財,而且新村建設的成效也不盡如人意。﹝2﹞按規定,新村建起后村民遷入,接著拆除舊村,對舊村騰出土地整理復耕,維持耕地的佔補平衡。然而據調查,一些新村在佔用大片耕地建成之后,舊村根本沒有及時騰出進行復耕,由此造成大量的土地浪費。正陽縣就存在大量的“空心村”。由於農戶新建住宅像攤煎餅一樣不斷外擴,全縣戶均宅基地達3畝,是國家宅基地劃撥標准的10倍,浪費耕地20萬畝。蘭青鄉楊樓村共2100人,分散在21個自然村,村庄總佔地面積達1500畝,中心位置的一個自然村目前僅有20多人居住,嚴重“空心化”。一些群眾這樣形容“空心村”:“外面像個村,進村不是村,老屋沒人住,荒地雜草生。”
究其原因,新村的新房仍是以商品房形式賣給農民的,價格一般在每平方米800元至1000元左右,有錢的農民買得起,沒錢的農民買不起,導致許多村民搬進了新村居住,但仍有不少村民依然居住在舊村。一方面大量新村房屋建好閑置,另一方面不少舊村房屋人去屋空。
河南省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蘇認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節省土地,進行復耕。但是現在看來,農民的宅基地原來一般都打了地平,有的地方修建了柏油馬路,還有很多不願意搬遷的,所以往往會出現建了新社區,但是原來的村庄拆不掉的現象。遠離城市,沒有資源,小區也就隻能安排些物業、保潔、保安方面的就業,其中大部分人無法就業,就會出現問題。
(三)民主權利問題:矛盾激化
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是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有機整體。
但實際上,許多地方行政機關凌駕於農民集體之上,農民集體“被做主”,違背了村民自治的基本要求,村民自治在一定程度上形同虛設。農民除了享有民主選舉權外,其他三項權利基本沒有。﹝3﹞以村級民主監督為例,其主要是通過村委會定期報告工作、開展民主評議和村務公開來實現,事實上一些村委會定期報告工作只是走走過場﹔而村務公開既存在公開內容不完整、不真實、避實就虛等問題,還存在公開程序不規范、方式單一、監督不嚴格等問題。2011年5月5日,洛陽市村務公開暗訪組對孟津縣城關鎮孟庄村的村務公開工作進行暗訪檢查時發現,該村存在報賬程序不嚴格,村務公開不全面、不及時,未逐月進行財務公開,村務公開大台歷制作不規范,公開資料不完整等問題。
另外,根據群眾來信、來訪和記者調查,在一些農村不同程度地存在家族勢力、宗派勢力控制村兩委的情況﹔在個別農村存在黑惡勢力控制村兩委的狀況﹔更有甚者,由於幾個家族、宗派勢力相持不下,難以平衡,選舉不成,導致個別村多年無村支部、村委會。南陽市張其浩村位於陌陂鄉北部,地理位置偏僻,區域內多丘陵,土地貧瘠。多年來,由於家族勢力的嚴重影響,該村積累矛盾較多,歷屆村級班子軟、癱、散,戰斗力不強。1999年—2002年村委換屆過程中,該村先后有4人主持過支部或村委工作,但因家族宗派勢力滋擾,群眾分化嚴重,村裡出現了混亂局面,工作基本處於停滯狀態。2004年底和2005年春,在第五屆村委會和黨支部換屆中,盡管黨委、政府嚴格按照選舉程序精心組織,強化指導,但村委會再次出現混亂局面。
從法律角度看,由於《刑法》還沒有把農村基層民主政治權利列為保護對象,像《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法》等側重於公民財產權和人身權的保護,村級民主政治權利不在此范圍之內。《村民組織法》也只是把村民自治中村級的民主政治權利,界定在群眾舉報和人大、政府與有關部門的調查處理上,使得一些違法亂紀行為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處理。
(四)農民養老問題:面臨挑戰
據統計,河南省1998年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目前全省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已達1300萬人,佔全省人口總數的13.8%。在老齡化和獨生子女的雙重壓力下,農村老人養老保障問題日益突出。以家庭為主的養老方式是農村最為普遍的養老方式,可隨著農村社會經濟形勢的變化,傳統家庭養老模式面臨諸多挑戰。
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削弱了大家庭的網絡聯系,“養兒不防老”正成為農村老人不得不面臨的事實。﹝4﹞越來越多的中青年農村勞動力實現“職業非農化”和“棲居城鎮化”,家中隻留下老去的父母在夕陽下孤獨的身影。農村“留守老人”估計有數千萬之眾。社會迅速變遷、代際人口居住距離和心理距離的拉大,導致“供養—照料—慰藉”的三重脫離,很多農村老人被邊緣化。調查表明,約一半的獨生子女父母認為隻生一個孩子對父母未來的生活和養老不利。由於孩子因打工或其他原因不在自己身邊,許多老人的晚年生活缺少照料,感到孤獨。家庭小型化使得家庭養老功能弱化,居住方式的代際分離也使健康狀況不佳的老人在經濟供養不足的情況下,還面臨著生活不便、沒人照料、精神苦悶等問題。
中國老齡科研中心老年公共政策研究室主任孫陸軍提出,農村幾千年的家庭養老傳統模式正面臨挑戰。大量農村中青年人口流入城鎮、年輕人不再依靠父母傳承生產技能與生產資料、核心家庭的日益普遍化等因素,使農村家庭養老功能嚴重弱化。
目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已覆蓋全國,河南省也從2012年7月實現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符合待遇領取條件的農村老人每月均可領取不低於60元標准的養老金,並且陸續有少數經濟發展較好的縣市提高了當地財政補貼投入,將基礎養老金發放標准提高到每月70元、80元不等。然而,因“新農保”保障能力較弱,“社會養老”也難以獨立負擔起農村養老的重任。﹝5﹞以當前的物價水平,每月幾十元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顯然無法滿足一個老年人日常的生活需求,更跑不過不斷攀升的物價,即便是在偏遠農村也是捉襟見肘,隻能當個零花錢。
二、化解農村熱點問題的正確輿論引導
新聞輿論處於意識形態的最前沿。做好輿論引導工作,關系道路和方向,關系人心和士氣,關系中心和大局,是新聞宣傳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內容。在具體的輿論監督實踐中,主流媒體應當從全局的角度出發,結合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緊扣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建設性的輿論監督。﹝6﹞因此,化解當前農村的四大熱點問題,以及當前農村存在的其他矛盾和問題,迫切需要對干部群眾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通過新聞宣傳的正確引導,提高村民政治素質,推進民主化進程,促進農村和諧穩定和社會繁榮。﹝7﹞
(一)強化對干部尤其是基層干部的輿論引導
當前,廣大農村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實事求是地講,都是在農村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中出現的。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需要通過發展來解決。問題出現在農村,答案其實也應該到農村尋找。毛澤東同志早就講過:“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因此作為新聞媒體,首先應該對各級干部尤其是縣鄉村基層干部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
正確把握形勢,清醒認識不足。引導干部正確把握形勢,就是要引導干部正確把握我國農村發展的大局、大勢。清醒認識不足,就是要讓大家看到當前農村社會經濟發展中存在和積累著許多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看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農村執行和落實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和矛盾。而要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需要花很大力氣,下很大功夫。
學會換位思考,傾聽群眾呼聲。南京大學新聞研究所所長丁柏銓認為,一些黨員領導干部面對輿論格局的新變化,凸顯執政能力中的“短板”,即對社會輿論中的民聲、民意、民智缺乏應有的尊重和敬畏。而輿論卻在一定程度上是民意、民心的“晴雨表”,輿論引導能力乃至執政能力,說到底是順應民意和贏得民心的能力,因此,要通過輿論引導干部學會換位思考,站在群眾的立場,從群眾觀點出發思考問題。群眾之所以心存疑慮、胸存怨氣,到鄉、縣上訪反映情況,甚至赴省、進京越級上訪,肯定事出有因。傾聽群眾呼聲,就是要引導干部深入實際、深入農村、深入群眾,調查研究。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領導干部要做群眾的先生,必須先做群眾的學生。常去貧困地區走一走,常到貧困戶家裡坐一坐,常同困難群眾聊一聊。及時准確了解農民群眾的所思、所盼、所憂、所急。決不能坐在辦公室主觀臆斷。
強化為民理念,主動全身融入。社會結構不同,做群眾工作的要求自然不同,部分干部以往不會、不敢、不願做的工作問題突出,造成惡劣影響的群體性事件增多,歸根結底,還是黨對於新時代的群眾結構不夠了解,忽視群眾的利益造成的。﹝8﹞因此,要進一步引導干部強化為民理念,就是要引導干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時刻把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農村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正確處理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現階段群眾共同利益、不同群體特殊利益之間的關系,切實把農民利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引導干部主動全身融入,就是要引導干部與農民群眾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團結奮斗。保持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保持同廣大農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群眾生產生活遇到了困難,要千方百計加以解決,能解決的抓緊解決,暫時不能解決的要創造條件加以解決,讓農民群眾時刻感受到黨和政府在關心著他們,各級干部在牽挂著他們。
科學判斷未來,堅定理想信念。引導干部科學判斷未來,就是要引導干部在正確把握形勢、清醒認識不足的基礎上,對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正確對待。科學決策,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不斷完善和發展關系農村、農業、農民的政策法規,健全和調整各項惠農政策,糾正和解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執行和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堅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引導廣大基層干部通過對社會主義新農村要義的准確把握和理解,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更好地為農村、農業、農民服務。
(二)發揮主流媒體優勢,科學疏導群眾情緒
胡錦濤在人民日報社考察工作時的講話中曾指出,新形勢下,新聞宣傳工作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更好地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疏導公眾情緒,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多宣傳人民群眾中涌現的先進典型,激勵全體人民信心百倍地創造美好生活。
因此,要想解決當前農村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必須充分發揮好新聞媒體的正向引導作用,在堅持人民群眾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弘揚社會主旋律,從大局出發,引導群眾客觀、科學地看待和解決當前問題,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的和諧健康持續發展。
辨清社會主流,歷史看待問題。要通過多種形式的輿論宣傳,引導廣大農民群眾既要看到問題,又要看到成績﹔既要看到支流,更要看到主流。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到改革開放發展到今天,廣大農村面貌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農田水利建設、通村公路建設、安全飲水工程、美麗鄉村建設等都上了一個新台階。同時廣大農民從中得到的實惠多多。當然,發展中也確實遇到了一些矛盾和問題,不要把點上的問題看成是面上的問題,不要把個別問題看成是普遍問題,不要把局部問題看成是全局問題,不要把能夠解決的問題看成是無法解決的問題。
正視利益得失,合理表達訴求。當前,伴隨農村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在一些農村地區確實出現了不少問題和矛盾。這些矛盾,直接影響和損害了部分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為此,一些群眾不惜長年上訪、集體上訪、越級上訪。對此,新聞輿論要引導矛盾和問題涉及的農民群眾,正視利益得失,拋棄眼前斤兩,不要斤斤計較。切身利益確實受到了損失,不要受人蠱惑起哄鬧訪,一定要通過正當上訪途徑、法律途徑,向各級黨委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合理表達自己的合法訴求。在這方面,黨報要發揮自己的獨特優勢,既要講政策、講道理,又要樹典型、講先進,讓先進教育大家、引導大家正視客觀現實,支持黨委政府解決問題。
積極參與改革,著眼長遠大局。就是通過講政策、擺事實、講道理,引導廣大農民群眾及時了解領會中央、省、市出台的關於農村、農業、農民的相關政策精神,積極參與各項農村的改革、嘗試和探索,依法參與土地流轉,積極參與民主管理,合理謀劃新村建設等。一定要兼顧眼前與長遠、個體與集體、局部和全局的關系,講大局、顧大局、識大局、為大局。把大家的力量團結起來,把大家的智慧凝聚起來,把大家的熱情調動起來,把大家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發揮出來。
繼承優良傳統,做個良好公民。我國是農耕文明的發源地,廣大農村農民有著幾千年的優良傳統,勤勞、朴實、善良、敦厚、勇敢、尊老愛幼、誠信友善這些傳統美德,成為支撐華夏子孫一代又一代繁衍發展的精神力量。繼承這些優良傳統,做個良好公民,新聞媒體就要以動人故事、感人細節予以真實報道,引導廣大農民群眾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尤其是在當前,全國、全省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形勢下,一定要引導廣大農民群眾敬老孝老。不管社會形勢如何快速變化、經濟形勢如何發展,子女作為老人養老的第一責任人始終沒有改變,一定要盡到贍養老人的義務。
做好新形勢下的輿論引導工作是一門大學問,不僅需要我們學習新聞理論知識、積累實際工作經驗,而且需要我們把握輕重緩急、注意方式方法。今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讓我們將輿論引導的兩大特性——旗幟鮮明和潤物無聲有機結合起來,切實增強讀者意識,對當前農村存在的熱點問題加以正確的輿論引導。多些平等交流,少些居高臨下﹔多些真知灼見,少些不痛不痒﹔多些深入實際,少些走馬觀花﹔多些娓娓道來,少些生硬說教。從而達到“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輿論引導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偉麗,扈映,米紅.中國農村土地流轉:問題及影響因素[J].東岳論叢,2013(1).
[2]龍星良.公共治理理論視角下我國新農村建設政策執行偏差問題研究[D].四川:電子科技大學,2010.
[3]梁慶賓,馮艷玲,王彥林.城鎮化進程中農民權利問題的新考量[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103-105.
[4]戰夢霞,楊潔.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亟待解決的問題[J].特區經濟,2010(2).
[5]趙現軍.近年來我國農村養老問題研究綜述[J].中國市場,2011(18):146-147.
[6]王海雨.引導輿論,樹立典型,解讀政策——新農村報道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新聞愛好者,2010(1).
[7]劉志祥.建設性輿論監督與主流媒體的社會引導力[J].新聞愛好者,2012(2).
[8﹞雷經祥,段娟.論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12(1).
(作者為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