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想要在万亿级汽车后市场分得一杯羹的洗车以及养护平台而言,2015年的冬天来得有点早,更为可怕的是,这一波寒潮似乎还远远看不到尽头。据不完全统计,截止今年下半年,数十个洗车O2O项目相继阵亡,随着资本寒冬论的持续发酵,坊间甚至传言,BAT巨头停止社招、校招降薪等措施均为寒冬来袭所致,寒冬,似乎真的来了!
正是在这波“寒潮”中,知名停车平台ETCP宣布针对车场端启动“1000+”智慧停车场建设计划,同期针对车主端展开亿元补贴行动,在市场低迷的大背景下,ETCP逆势投入在整个互联网领域备受瞩目,寒冬论在这里貌似又并没有得到佐证。
停车O2O,汽车后市场最佳切入口?
“‘互联网+停车’从商业运作的角度来看终归只是一个载体”,ETCP内部人士在谈到停车O2O项目时这样说,“中国庞大的汽车后市场才是最终的方向”。即通过停车平台为载体,整合后市场服务资源,进而打造汽车服务的庞大商业闭环体系。年初,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汽车后市场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已近达到6000亿元,同比去年增长30%,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到2017年,整个市场总量将真正步入万亿级。
从去年开始,洗车O2O、汽车养护APP如雨后春笋一般涌进市场,剑指庞大的万亿蓝海。然而相较于已经取得成功的互联网出行项目,洗车养护在实际执行中却遇到了众多的瓶颈。业内人士表示,洗车、养护固然极具吸引力,但在O2O的模式下却没能有效拉近与车主之间的距离,创业公司在取得VC投资后为了尽快的提升注册量而推行大规模的补贴活动,“1元洗车”“免费洗车”成为了吸引车主的噱头,车主虽然能享受更多的优惠但却没有有效解决核心痛点,结局往往是补贴结束车主也就散了,粘性培育更是无从谈起。
相比较而言,以停车为入口布局后市场虽然曲折但却更具可操作性。专家分析称,一则停车行为更加刚需,从高频刚需的停车着手更容易培养车主习惯,汽车后服务也就变得更加简单;二则是打通了停车场、服务商、平台、车主四方的共赢通道,将车场赋予了更高的价值,同时也迎合了互联网时代碎片化的应用理念,让车主在停车间隙即可以享受配套的服务体系,当然车主体验也会更高,流量获取成本低,用户培育也变得理所当然。
体验为王,停车领域或现下一个滴滴?
毫无疑问,作为烧钱补贴的鼻祖,滴滴快的在出行领域的成功为后续玩家提供了优秀的范本。此后,但凡互联网涉足之处,补贴成了各大玩家的标配。然而现实同样告诉我们,滴滴之后再无滴滴,即便是美团、饿了么在外卖领域掀起看似风头更胜的补贴风潮,也未曾达到如出行领域般火热的市场培育风潮。
究其原因,除却行业本身局限性之外,在用户痛点以及用户体验性把控方面的不足也是原因之一,更为重要的是,烧钱其实并不是目的,而是以补贴为手段刺激用户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方式,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去构建一个完善的生态闭环体系。
停车领域与当年大行其道的打车、专车市场颇为接近,核心痛点明显。互联网+打车的出现解决了的士司机与乘客间长久以来的信息不对称局面,通过手机APP即可实现预定车辆、路线导航乃至于手机自动计费的功能。在停车领域,ETCP的出现同样以搭建信息平台为立足点,为停车场和车主之间建立了信息互通平台,与打车软件相似的是,车主同样仅通过一个APP即可实现车位查询、车场导航、电子支付等功能。似此,二者存在诸多的共同点,而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话,ETCP所打造的智慧停车场与国家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体系建设遥相呼应,与打车软件相比推行阻力更小。
热闹的市场从不缺少玩家,但略显遗憾的是,与当年滴滴快的两家争霸的局面不同,停车这潭水却还未见波澜,ETCP似乎仍是一枝独秀。且稳坐钓鱼台,看互联网停车终究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