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铁路实行公司化运作的第三年,20年未曾改变的铁路客运票价迎来高铁动车的自主定价。近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改革完善高铁动车组旅客票价政策的通知》(下称“通知”)。从今年1月1日开始,国家发改委放开高铁动车票价,改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下称“铁总”)自主定价。
《第一财经日报》从铁总人士处获悉,目前票价调整的原则、细节、时间表等具体方案还没有最终决定。调价包括上浮和下降,将更多地根据供需情况来调整,在市场化运作的同时也会考虑铁路一定的公共产品特性。
有市场分析认为铁路运输,特别是客运的长期亏损促成了自主定价的到来。接近铁总人士向本报部分证实了这种猜测。这名人士表示,长期的亏损和运力供需不协调确实是存在的问题,但从目前的运力成本和实际售价来看,价改能实现的收益提升幅度有限,更多的则是推进市场化改革。
定价权是铁路领域的核心权益之一,随着定价权的逐步放开,铁路的市场化会发展更快。地方铁路局人士还告诉本报,长期以来定价权和话语权是铁路引资难一个重要的因素,定价权的松动对于吸引外部资本有着重要的作用。
供需将成票价重要决定因素
自主定价之后,高铁动车票价最有可能出现什么变化?记者采访的多名人士普遍认为,供需关系将成为影响票价浮动的重要因素。在这一原则下,东南沿海的热门线路最有可能涨价,而一些冷门线路将出现比较明显的折扣。
自主定价后,价格的浮动方式也是市场关心的焦点之一。根据通知,铁路运输企业制定高铁动车组一、二等座票价时,应当制定无折扣的公布票价;同时,可根据运输市场竞争状况、旅客承受能力和需求特点等实行一定折扣,确定实际执行票价;此外,公布票价和实际执行票价要及时通过网络和售票窗口告知旅客,调整公布票价应当提前30天对外公告。
业内分析认为,这样的描述类似于目前中国民航的价格机制,即由铁总自主制定一个高限的基准价格,然后根据各条线路的冷热情况,具体实行不同的折扣价格。
在这一背景和规则下,未来铁总“自主”制定的基准价格很可能高于目前由发改委规定的统一价格,然后再根据供需来进行不同的折扣处理。
多年的亏损和供需紧张使得客运价格松动已经不意外,这不仅是铁路公司化运营后进一步市场化的需要,也是国家战略部署的一环。
去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健全交通运输价格机制,逐步放开铁路运输竞争性领域价格。
上述意见还提出,逐步放开铁路运输竞争性领域价格,扩大由经营者自主定价的范围;完善铁路货运与公路挂钩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简化运价结构;构建以列车运行速度和等级为基础、体现服务质量差异的旅客运输票价体系。逐步扩大道路客运、民航国内航线客运、港口经营等领域由经营者自主定价的范围,适时放开竞争性领域价格,完善价格收费规则。
包括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赵坚、同济大学教授孙章等专家均认为,在多样充分的市场竞争和有关部门的监管下,铁路票价上浮空间有限,不会无限制地上涨。
部分货运价格或现下浮
多年以来,由于公益性等多种原因,铁路大部分客运线路常年处于亏损状态。在此背景下,货运就成为铁路系统的主要创收渠道之一。
本报记者之前获得的数据显示,铁路系统超过七成的利润均由货运创造。不仅如此,由于效益较好,货运线路也是民资较愿意进入的领域,因此货运价格更为牵动市场的神经。
近年来,铁路的货运价格改革一直走在各项价改的前列,也是波动较为频繁的领域。在去年货运价格再次调整后,铁路货运近11年来已经第十次上调价格(2010年未调整)。
尽管连续11年货运都是涨价,但在整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特别是传统行业萎缩明显的背景下,业内认为今年的货运价格可能出现下调。
国家发改委1月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铁路累计完成货运量33.6亿吨,同比下降11.9%。有媒体援引内部人士话语称,这一数据已经跌回到2010年前的水平,差不多是2009年那个数。
此外,随着准池、蒙冀铁路的开通,原来的运输通道“大准—大秦铁路(6.920, 0.09,1.32%)”和“神朔—大秦铁路”的运价优势被削弱。类似的网路变化使得一些地区煤炭外运路线选择更趋多元化,发货人的选择更加灵活。
业内由此推测,铁路运力过剩逼迫各线路的定价机制趋向灵活,适当优惠和量大优惠成为铁路部门的新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