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疫情发展至今,世卫组织已宣布“全球警戒”,美国拉响最高防疫警报,人类与这一致命病毒的抗争进入关键阶段。反攻埃博拉,主力手段依然是科研,诊断方法、防控手段、新药研制,这些工作在中美欧等国家和地区正迅速实施,让人们充满希望。
据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0日分别致电几内亚总统阿尔法·孔戴、塞拉利昂总统欧内斯特·巴伊·科罗马、利比里亚总统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对三国近期爆发埃博拉疫情造成重大人员和经济损失表示慰问,并赞赏三国政府全力以赴抗击疫情所做的努力。
诊断检测
中国表现突出
埃博拉病毒潜伏期为2到21天,如何及早发现是关键。因此全球各国都在研发快速检测法。中国在这方面表现突出。
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副司长王辰日前表示,“我们已经具备了对埃博拉病毒进行及时检测的诊断试剂研发能力”。“在抗体技术上,中国前期也已经有了很好的多元性抗体的制备能力,包括已经掌握了埃博拉病毒的抗体基因,启动抗体的生产程序不会需要太长的时间”。
事实上,中国在诊断试剂方面和抗体技术方面对埃博拉病毒是有备而来的。中国目前约有9个课题、10个国家级研究单位在从事埃博拉病毒研究,包括检测方法、诊断试剂开发、疫苗和药物等。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徐建国院士说:“这为我国应对埃博拉疫情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现在有很多试剂已经研发,很多方法和诊断试剂的技术储备可随时提供我国疾控部门应用。”
找出患者
欧盟发挥巨大作用
致死率高的埃博拉病毒其实不易传播。卫生专家多次强调,该病毒无法通过水、空气或食物传播,没有症状的人也不会传播,传染途径只有病人或死者的体液和被污染的针头等工具。因此,只要从被检测者中找出患者并将他们隔离,便有助控制疫情。
在这方面,欧盟的“欧洲移动实验室”在此次反击埃博拉战斗中发挥巨大作用。第一个“移动实验室”已于今年3月被派往几内亚的盖凯杜疫区,目前已开展约1100次检测,其中超过400次检测结果为阳性。要知道,目前全球总共发现不到两千例埃博拉出血热确诊或疑似病例,“移动实验室”在确诊病例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月,欧盟还将设置第二个“移动实验室”,它有可能被运往塞拉利昂。
欧盟的这种“移动实验室”一直就是为应对突发疫情而设计的。其检测范围覆盖全球多种威胁巨大的病毒。埃博拉疫情使其有了发挥作用的实战机会。
新药上路
美日西班牙有新进展
两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美国患者已率先接受试验性新药治疗,他们原本病情严重,但在使用名为ZMapp的药物治疗后病情开始好转,其中第一个接受治疗的人甚至可以独立行走,这让医学界看到了遏制埃博拉病毒的希望。
在这两名美国患者开始服用试验性药物之前,没有任何埃博拉药物或疫苗经过深入的临床试验,更不用说得到医疗管理机构认证并上市。
从公开的研究资料看,全球范围内,相关药物最多也就是在猴子或部分健康人身上开展过初步测试。
目前已知的只有两种埃博拉药物和一种疫苗在猴子身上测试后呈现不错效果。研制这些产品的共有3家公司,其中两家在美国,一家在加拿大,它们都曾接受美国卫生部门的资助。
西班牙政府近日宣布,将对一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西班牙公民使用一种依然处于试验阶段的药物ZMapp,进行治疗。
另据报道,日本富山化学工业公司日前表示,其研制的法匹拉韦(favipiravir)能有效阻止细胞内的病毒增殖,在对抗埃博拉病毒方面很可能具有一定的疗效。
据《北日本新闻》报道,法匹拉韦是一种流感治疗药物,但它具有与很多抗流感药物不同的作用机制。
达菲等药物是通过阻止增殖的病毒钻到细胞外来防止感染加重,而法匹拉韦是通过阻碍细胞内的基因复制,从而遏制病毒本身的增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