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国内 国际 财经 产经 外汇 理财 原油 股票 期货 现货 基金 保险 银行 科技 教育 健康 公益 数码 商讯 图片新闻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际 正文
山西作家聚会讨论文学创作:作品无需过分看重印刷量
2014-08-14       来源:Tina      编辑:      

  太原8月13日电 (刘小红)“现在的文学作品,没多少人看,感觉像写给自己看的,”13日,山西省作协前副主席、著名作家张石山面对新近该省刚出版《谋圣张良传》时如是说。

  同西汉杰出政治家张良为同乡的现代业余作家赵龙,生于山西襄垣县,近日发表的《谋圣张良传》,意在传达对家乡的热爱。为此山西文坛数人近日对赵龙作品及张良文化进行聚会研讨。

  以《吕梁英雄传》等为代表作品的张石山说,小说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如今的文学现状就是文学作品写出来没多少人看,此话一出,在场多人都默认了张石山的观点。

  张石山回忆说,在80年代文学热的时代,一部好的作品动辄印发上万册甚至更多,作品内容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读者。然而当娱乐和大众传媒兴起之后,读小说的人就逐渐减少。

  “在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极其贫乏,人们只能看文学作品,所以出现文学盛况是可以理解的。”亲历了文学热的张石山称。

  在张石山的印象里,如今在国外的地铁或公交车上随处可见读书之人,也许因为地域文化的不同,在中国即使真的有一部很好地作品出版,也没有多少读者。

  面对如今文学冷清的现状,张石山态度坦然,反而认为这才是文学的正常现象。他认为,作家不应该在乎印刷的册数、读者数量,即使出版的作品载着厚厚地灰尘摆放在图书馆里,也要继续写作,一个真正的好作品,需流传久远,取得永恒的价值。

  而新近出版作品的作家赵龙称,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从未考虑书籍卖不出去的状况,只想专心写作;目前印刷的近2000册作品,会联系书店或者以网络销售等方式处理。赵龙说:“无论如何,都不会影响我对文学的热爱。”

  山西省作协前副主席、著名作家周宗奇则认为,现如今文学冷清早已是不更的事实,民众追求文学的方式逐渐个性化,但我相信,无论怎样,文学都会永葆青春,是一棵常青树。(完)

 
     栏目排行
  1. BeBeBus母公司不同集团备案通过,拟
  2. 工行镇江丹徒支行营业室契约精神筑底线 特
  3. 新城控股集团开展神兽乐一夏主题活动
  4. 六安吾悦广场暑期狂欢来袭:多重福利与精彩
  5. 工行镇江丹徒支行党总支开展“固根铸魂强引
  6. 工行镇江扬中支行全力加大对“专精特新”企
  7. 工行镇江京口支行住房贷款业务保持领跑态势
  8. 从模式创新到业态落地:阿克苏江南风情街区
  9. 满怀热爱,不断前行------吾悦商管华
  10. 沛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引领中国期货市场迈
     栏目推荐
三大央企唯一高档豪华阵营品牌!猛士登顶202
中国军团主导全球高倍率电池市场!亿纬锂能技术
仙乐健康三大精控模块,破解益生菌应用难题
“智能越野第一车”猛士M817护航,“俞你同
请查收这份境外用卡防欺诈指南,广发信用卡守护
北京金海汇成投资有限公司谈投资股票
平安银行广州分行成功开展“小小银行家暨反诈小
融通四海·智解千钧---中光金达金融调解室全
吉宝与亚投行合作,为亚太地区可持续基础设施投
卡巴斯基发现针对 Microsoft Ex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