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国内 国际 财经 产经 外汇 理财 原油 股票 期货 现货 基金 保险 银行 科技 教育 健康 公益 数码 商讯 图片新闻
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际 正文
北京拟限制自住房弃购次数 弃选多次再选房或受限
2014-08-15       来源:王东君      编辑:      

  抱着“打酱油”的心态申购,中签了却不选房,北京自住房项目的高弃选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质疑。记者获悉,北京市住建委正在进行专题研究,未来有望通过限制自住房弃购次数避免盲目选房。

  弃选率最高达到91%

  今年6月,北京自住房项目开始启动摇号、选房。迄今仅入市4个项目,就出现了意料之外的高弃选率。其中,首创悦都汇项目有六成以上中签家庭弃选,金隅汇景苑项目弃选率达到70%以上,而昨日进行了二次摇号的采育满庭春项目,弃选率更是达到了91%。

  地理位置、朝向、总价、贷款方式……中签家庭弃选的原因不一而足,但根据事后开发商的回访发现,部分中签家庭得知中签之始就没想过选房。

  【分析】开发商金隅嘉业负责人表示,弃选率不断攀高,一方面会影响真正有需求的购房者选房,另一方面也会让监管部门对市场的需求无法真正掌握,甚至影响未来政策决策。

  没有申购成本是主因

  多位业内专家指出,没有申购成本是“打酱油”心态严重的重要原因。北京自住房按照项目申购,申购家庭只需在一个项目现场提交资料后,就可以任意申请多个乃至全部的自住房项目。

  “两至三次中签后仍不购买,证明中签者没有实际购房需求。能不能将这部分中签家庭从优先家庭池中剔除,放在非优先家庭池中。”当代置业新闻发言人于涛就提出,他们已将建议提交给市住建委。

  【建议】在弃购次数上设置门槛。针对多次弃选的家庭可以进行限制,优先家庭就变成非优先,非优先就取消自住房的购房资格。但作为补充,允许购房人在摇号之前撤回申请。

  业内人士还建议,一方面把现场确认作为每次申报的组成部分。网络申报之后,购房人应到销售现场了解情况。在充分了解项目内容的基础上,购房人再进行现场确认并签署承诺书,而非点点鼠标就能确认。

  自住房项目需完善公示

  设置弃选门槛能否起到作用?北京中原地产市场总监张大伟对这一建议投了赞成票。“目前来看,部分申购家庭仍是带着投资的心态来挑选自住房,位置不好不选,品质不满意就维权。增设选房门槛,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中签家庭更理性地考虑,不愿浪费价低的优势,也会在申购项目时有所取舍。”

  【表态】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市住建委正对此进行专题研究。自住房政策本身是一项政策创新,需要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自住房项目也需要按此标准严格落实,包括尽早公示老百姓需要知道的各种有利、不利因素。 J201

  相关

  6区县非京籍可申请公租房

  本报讯(记者赵莹莹)2011年,北京公租房政策中明确,外省市来京人员符合一定条件,可以申请公租房,具体标准由各区县制定出台。市住建委昨日发布,截至目前,已有石景山、通州、平谷、门头沟、延庆、密云6个区县出台了外地人申请公租房标准。

  记者了解到,出台外地人申请公租房标准的6个区县设置的标准基本上都与京籍家庭看齐,即3口及以下家庭年收入10万元以下、4口及以上家庭年收入13万元以下。工作年限门槛方面,除延庆县略宽一些,要求在京连续稳定工作5年以上、在本县连续工作3年以上之外,石景山、门头沟、通州、平谷、密云都要求在本地区连续稳定工作5年以上。

  此外,记者注意到,部分区县对于企业职工还设定了企业纳税额的门槛。延庆县和密云县要求,申请人如果是企业员工,该企业上年度在本县纳税额应在100万元以上。(记者赵莹莹)

 
 
     栏目排行
  1. 智造升级强化产品力,电动转型引领新发展
  2. 平安人寿深圳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胡滨:
  3. 星徽相映,荣耀同行 北京奔驰助力2024
  4. 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2024中国风险投资
  5. 厨电行业的“新商业理念”火种,正在被万和
  6. 大悦疯抢节圆满收官,大悦城控股北方大区商
  7. 当重疾挑战生命底线,平安福守护让你不再畏
  8. 浦发银行积极服务留学家庭提升个人外汇便利
  9. 提升金融服务能级 共创财富管理“鹏友圈”
  10. 传化支付为现代物流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新路径
     栏目推荐
恩仕亮相华为全联接大会2024,携手共筑智慧
HTX DAO重磅亮相Crypto Summ
中国珠宝之光,周大生连续12年上榜亚洲品牌5
国庆黄金周,国潮珠宝行,周大生x国家宝藏联名
小鹅通AI助理接入直播间,给你不一样的直播体
HUD装配量上升,FUTURUS光场ARHU
周大生幸福花嫁系列新品全新诠释蝶恋花,演绎国
唯爱共融,李锦记为特殊儿童打开探趣之旅
唯爱共融,李锦记为特殊儿童打开探趣之旅
唯爱共融,李锦记为特殊儿童打开探趣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