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频传政策利好,让车圈“开局即决战”的紧张气氛都淡了几分。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提出要“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到2027年,新增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力争达到45%,老旧内燃机车基本淘汰”。此外,还明确提出要开展成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
为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能,上海、合肥、青岛、武汉、济南、西安、苏州等多地政府已针对新能源车发布了相关激励措施,新能源汽车即将迎来新一轮增长机遇。
然而,这一轮以绿色低碳为前提的政策支持,注定不会是“大水漫灌”式的普惠,那么,哪些市场将迎来政策红利,哪些车企又将抢得更多支持及市场蛋糕?
购置税减免新政,微电市场最受伤?
此轮政策引导最先让消费者感知的,是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的变革。
比如,提高了享受减免购置税的新能源车型的技术要求,将纯电车型的续航里程从不低于100km,提升至不低于200km,对百公里耗电量、电池能量密度、动力等指标的最低门槛均提高了,导致五菱宏光MINI EV、奇瑞QQ冰淇淋等多款微型电动车无法享受购置税减免,低技术含量、单纯靠低价抢夺市场的微电时代结束,微型纯电市场将迎来大洗牌。
与此同时,新政开始支持换电车型的购置税减免,换电赛道有望成为继插混之后又一个新风口。根据工信部日前披露的第一批《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入选的换电式乘用车共计93款,涉及一汽、东风、吉利、上汽、合众等众多车企。让人没想到的是,入选车型数量最多的车企,不是蔚来而是吉利,吉利旗下4家公司共计26款换电车型入选,前瞻性布局的优势一下突显出来。
据了解,目前主流自主车企都在积极布局多元技术路线,吉利是布局最全面的自主品牌,已深度布局了纯电、混动、换电、甲醇、氢燃料等多元化新能源技术路径,更难得的是,在各个新能源赛道均已实现全栈自研能力,并与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了自主可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圈。当不同细分市场的风口来临,自然率先起飞。
内燃机向零碳嬗变,吉利等传统车企领先
此外,《意见》提出要淘汰老旧内燃机车,从吉利、一汽、东风的多元化新能源技术路线布局也可以看出,不少传统车企坚持对内燃机进行低碳节能改造,研发应用氢、甲醇等零碳燃料,推动内燃机向零碳嬗变,提前卡位更多新能源潜力市场。
2022年6月,广汽发布的1.5L氢内燃机最高热效率达到44%;去年4月,东风发布了马赫动力氢气发动机,热效率突破45.04%;去年6月,吉利自研的2.0L直喷增压氢内燃机,将热效率再次提升至46.11%,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虽然氢内燃机与效率动辄90%以上的电机完全无法比,但业内专家都十分看好氢内燃机,其优势在于它与市场上保有量较大的柴油车有着较高的零部件通用性,可以充分利用上现有齐全、完整且成熟的产业链,同时又能满足碳中和的要求,发展潜力巨大。
和氢一样零排放的燃料还有甲醇,在制作甲醇的过程中还能消耗二氧化碳,因此甲醇汽车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吉利2005年即布局甲醇汽车,是全球首个实现甲醇汽车量产的整车企业。截至目前,吉利共开发出20余款、投放市场2.7万辆甲醇汽车,第4代帝豪醇电混动出租车已在山西晋中市投入运营,吉利甲醇汽车还在冰岛、丹麦等多国进行测试运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吉利都跑在了甲醇汽车赛道的最前面。
以低碳突围,车企还能打什么牌?
除了百公里耗电量、内燃机热效率等衡量低碳的常规指标,业内人士认为,反映汽车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碳足迹,正在成为汽车产品新的核心竞争力。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碳足迹不仅是推动企业减排、引导绿色消费的重要措施,也逐渐成为各国争夺产业发展空间、设置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去年7月,欧盟颁布的“欧盟新电池法规”,就明确提出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品的碳足迹管理要求,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新门槛。
作为新能源转型最为成功传统车企之一,吉利的碳足迹管理就十分出色。在使用环节,推出覆盖纯电、混动、换电、甲醇等多种技术路线的新能源产品;在供应链环节,与供应链伙伴通力合作推动绿色采购;在制造环节,吉利已有3座零碳工厂、9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自有包装已实现100%采用循环包装,已开发13种低碳材料,计划在25款车型上应用,为车企全生命周期减碳打样。吉利还自主研发了数智化碳管理平台“吉碳云”,帮助吉利体系100多款车型、上千个零部件核算碳足迹,并在产业链上游1500余家供应商落地应用,推动产业链科学减排。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低碳转型步伐的加快,积极探索车辆全生命周期减碳,并拥有良好碳足迹管理的车企,就像是披上了应对各国市场绿色准入机制的“防弹衣”,无疑将分享到更多新能源市场发展的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