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草生态:A股稀缺生态修复龙头企业, 上市五年的跨越之路 |
2012年9月27日,蒙草生态(300355)在董事长王召明的带领下成功登陆创业板;2017年9月27日,蒙草上市五周年。对于上市公司的专业考察,我们不仅关注其市值表现,更关注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它的适应能力和战略前瞻性。毕竟中国的经济形态正处于一种高速流变的状态下,今天的机遇可能就是明天的风险。
这五年,蒙草在资产规模上实现了快速成长。截至2017年上半年,公司总资产规模达到90.08亿,较2012年上市之初实现约6倍增长。2012-2016年,公司年实现营业收入由6.28亿元增长至28.6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6.10%;实现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27亿元至3.3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7.82%;2017年上半年,公司更是实现营收及净利润分别为26.92亿元及3.97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54.29%及223.42%。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蒙草自身定位也由上市之初的专注节水抗旱的生态环境建设者,迅速成长为中国草原生态修复的引领者,这种战略方向的积极调整很好的迎合了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所以许多投资者也将蒙草生态称为A股稀缺生态修复龙头企业。
牢记习主席嘱托,坚持驯化乡土植物修复生态
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蒙草研发基地考察时强调,“生态建设,不论草原建设、牧场建设,还是整个三北地区的治沙、抗沙和绿化,都需要这样的思路。要用能节水、抗旱、耐盐碱的植物,要有成本核算,找一些当地适合的品种。绿化只搞‘奇花异草’是不可持续的,要走一条符合国情地情的绿化之路”。一直以来,蒙草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要求和殷切嘱托,依托“种质资源研究与生态大数据”,秉持“尊重生态、师法自然”的理念,不断思考业务转型发展方向,完善产业链结构,实现了业务区域从区内扩至区外乃至国际市场,借助上市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加速外延并购发展,完成上千项优质工程,取得了佳绩。
战略转型不断深化,PPP项目迅速落地
蒙草抗旱,这是公司上市之初的名字,也体现了蒙草当时作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领先者的定位,2013年,蒙草借助资产力量,在夯实区内优势的基础上,调整产业结构,将生态修复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重点,对公司后续的发展指明方向。
2014年是公司实施战略转型的启动之年,公司在产业链布局上也迈出重要一步,生态牧场、现代草业、牧草种业各项业务有序推进,产业链雏形基本形成。
2015年至2016年是公司PPP模式引进、推进及产业链横纵深化之年,为后续PPP业务的迅速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公司正式更名“蒙草生态”,更加明确以生态主业,深入细化产业链,推出生态包及植生毯等产品,持续推进“PPP+基金”模式 ,PPP业务储备高达近400亿;
2017年,蒙草生态抓住内蒙地区PPP市场高速发展机遇,畅想70周年庆典政策红利,实现PPP项目迅速落地,不断加大区外市场的拓展,取得靓丽业绩回报的一年。
加大研发投入打造核心竞争优势
蒙草,实际上是一家科技型公司,不是市场普遍认为的传统园林绿化企业。翻阅历史数据,2012年至2016年,公司研发投入在营收中占比分别为0.92%、1.62%、0.95%、0.94%及1.98%。研发投入金额逐年增加,由2012年的575.35万元增加至2016年的5660.96万元,短短四年时间,增长接近十倍。2017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为4849.74万元,同比增长高达478.04%,接近2016年全年水平。
蒙草在不同地区先后设立13个专项研究院,涵盖抗旱植物、耐寒植物、草原生态、盐碱地改良、矿山修复、土壤修复、荒漠生态、藏域生态、京津冀乡土植物、中东沙漠生态等。已经掌握了野生植物驯化育种技术,节水园林绿化技术,生态修复集成技术,总结形成“退化草原修复”、“北方草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荒废土地恢复草原植被”、“绿地节水”和“草原生态牧场建设”五大技术的行业或国家标准。
围绕科研体系和业务扩充,蒙草建成草原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收集草原种质资源1800余种、2400余份,植物标本1600余种、10000余份,土壤样本十万余份,累计驯化乡土植物160余种,已筛选出80余种抗逆植物。拥有种苗研究、繁育及生产的全产业链,可提供不同区域生态修复用种、乡土植物种苗、牧草草种及技术服务输出。创新生态产品包括植生毯、生态包等,具有实用性强、标准方便的特点。
蒙草构建智慧型生态修复体系,用大数据指导精准生态修复,可实现定位一点地理位置或任何一种植物,即能检索提供相应的生态数据和适宜生长的地方,目前“蒙草草原生态产业大数据平台”和“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智慧平台”两个平台的开发及建设工作已初具成果,同时,公司发布“草原生态产业大数据平台”及“一棵小草”的应用软件。
依托植物科研体系、种质资源储备、种业生产体系、大数据平台和生态修复标准,蒙草的生态修复实现科学化细分,包含草原生态修复、荒漠边缘生态治理、矿山修复、盐碱地改良、湿地生态治理、荒山及道路边坡生态治理、城市生态修复及生态修补等7大类型,已在全国10多个省份开展业务。
生态修复模式复制至区外市场,一带一路加速国际化进程
蒙草生态的成长伴随着区外及国际市场的扩张,上市之初,公司的主要客户分布于内蒙区内市场,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乌兰察布市等。随着公司业务的迅速增长,蒙草以内蒙古为样板,将“生态理念+技术智慧+资源储备+管理标准+生态产品”的生态修复模式复制到西藏、 新疆、 云南、陕西等地。
在“一带一路”战略引导下,蒙草正在加速国际化布局,向北,投身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共享天然草、草种等资源,输出生态修复技术,建设PPP口岸,进行文化交流;向南,发挥蒙草“抗逆性”优势,向阿拉伯国家干旱、荒漠化地区进行生态建设及智慧输出,研究当地乡土植物、提供生态修复集成技术及产业平台运营。蒙草通过南北草原丝路及海洋丝路,建立中蒙俄草业、种业科技经济合作机制,依托香港、新加坡及迪拜等枢纽畅通国际市场,推动公司业务发展。
外延收购加速发展,充分运用市场融资功能
在外延并购方面,2013年,蒙草生态积极实施重大资产重组,收购以地产、市政园林为主的普天园林;2015年,公司再次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收购以道路、公路养护为主的厦门鹭路兴公司,在扩大业务范围的同时,将区域拓展到江浙及福建等地。
在融资方面,继首次非公开发行募资4亿元后,2014年,公司及时启动5亿元非公开发行再融资,并于2017年,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绿色公司债券(第一期)成功簿记发行,债券为西北地区首单、细分行业首单绿色公司债券。整个项目从申报到发行历时不足三个月,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对公司始终致力于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领域,深耕绿色产业的认可和回报。
“蒙草”本是生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抗逆性植物,凭借着朴实坚韧的精神顽强生长,20余年,蒙草生态坚持走在驯化乡土植物进行生态修复的路上,是聚焦“草生态、土生态”的科技型生态企业,以“小草扎根”的力量,立足“草、草原、草科技”构建产业生态圈,为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