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锐风电与美国超导的摩擦 或许正是中国技术进步的缩影 |
12日,华锐风电发布公告,向网友和投资者们详细说明了关于近日登上热搜的与美国超导公司之间的诉讼。公告显示:因美国超导供应的产品在技术、质量方面均未达到合同要求,华锐风电在多次沟通无果的情况下,为保护华锐风电集团及投资人的合法权益,暂停接收不合格货物并暂停支付已收不合格货物的货款。
此后,美国超导与公司发生多件仲裁与诉讼纠纷案件。华锐风电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及合同约定,于2011年10月13日向美国超导发出了书面《终止合同通知》。针对美国超导公司在此前的种种行为,华锐风电已做好应对准备,利用法律武器严格捍卫公司、公司的供应商、客户及公司员工的合法权益。
另外,近期同时登上热搜的还有骇人听闻的“48亿美金赔款”。对此,北京市维诗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安进律师认为,一般而言,此类刑事起诉中只有对个人罪名的指控,因此,不清楚所谓华锐风电面临“最高48亿美元的罚款”之说从何而来,也不排除是外媒以讹传讹。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和美国属于不同的法律体系,在美国处理此类案件一般时间非常长,通常要几年以上。中国和美国的现行司法制度中没有关于刑事案件互相承认判决与执行的制度和先例。因此,即使华锐最终败诉,美国法院的判决预计不会对华锐风电在中国的资产产生负面影响。
不管是子虚乌有的48亿美金的赔偿金,还是目前华锐风电承受的网络暴力,不排除有部分经济力量在推波助澜。华锐风电此前也提醒广大投资者理性看待,及时关注官方公告,审慎决策,注意投资风险。
实际上,随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加深,因技术产生的摩擦并不少见。在国际贸易的一段历史长河里,发达国家都掌握了核心技术。由此形成的固有思维让不少欧美人甚至部分国人认为中国一直是技术输入国的形象,欧美则以技术输出国的姿态享受核心技术的价值红利。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贸易突飞猛进的发展,贸易结构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高耗能、高污染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再到后来逐渐涉及到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到现在的高尖端科技产业。中国企业已经在技术层面逐渐摆脱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控制,拥有了自己的技术话语权,甚至在一些领域上突显反超之势。
而在过去的2017年,华锐风电频频因技术创新备受业内和用户好评。
4月中旬,甘肃酒泉市委常委一行领导莅临华锐风电总部,对华锐风电为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建设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5月,DNV GL高级官员向华锐风电颁发了华锐风电自主研发的在线状态监测系统的型式认证证书,这标志着该系统的设计达到国际水平。12月,亚洲首个海上风电项目的首台大容量海上风力发电机组—SL5000风力发电机组顺利出质保。SL5000风力发电机组由华锐风电独立研发并制造,华锐风电拥有全部知识产权。
由此可见,以华锐风电为代表的风电行业创新技术正在突破欧美的技术壁垒。而当华锐风电提出美国超导公司的产品不合格的时候,也是基于自身技术的完善提出的合理要求。
这次华锐风电与美国超导以“技术”为中心产生的诉讼,可以看作是在中国贸易结构改变过程中产生的阵痛,华锐风电的严正态度也正是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和技术自信的体现。
至此,该诉讼还尚未审判。网友和投资者切勿听信网络谣言。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中外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成常态,国际贸易摩擦将会愈演愈烈。然而这一现状也提醒了中国企业,除了在技术和产品领域保持自己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学会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中的不正当竞争手段也成为中国企业的必修之课。
|
|
|
|